稍微關注時事的人就一定對克什米爾(Kashmir)這幾個字不陌生。因為新聞上常常會說,印度和巴基斯坦又在克什米爾地區交火了。自從1947年這兩個國家獨立後,它們在20多年的時間裏,曾圍繞克什米爾問題爆發過三次戰爭。至於平時大大小小的衝突,就像家常便飯一樣,因此克什米爾贏得了“南亞火藥桶”之稱。
為什麽屬於同根同源的印度和巴基斯坦要在克什米爾地區大打出手呢?因為這是一塊寶地。
斯利那加
斯利那加
今天廣義上的克什米爾地區,也稱克什米爾高原,麵積約17萬平方公裏,差不多相當於16個黎巴嫩。它的東麵與中國的青藏高原交界,還與尼泊爾相鄰。西麵是印度河流域,隸屬古印度的巴基斯坦。東南麵是恒河平原和今天的印度,北麵則接壤阿富汗。在這裏,大部分地區海拔都在4千米以上,8千米以上的山峰也有4座,包括世界第二高峰。這樣的高度正是傳說中大神們的居住地。
有沒有大神居住在這裏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它俯瞰旁遮普平原,被史學家們熟知的古印度文明就誕生在這個平原上。此平原上的5條河流,讓這個平原有了著名的五河流域之說。而這裏之所以會誕生文明,依托的正是喜馬拉雅山和克什米爾高原。當雅利安人從開伯爾山口進入古印度並在五河流域居留後,遠古的印度文明走向終結,但新的文明卻邁著輕盈的腳步,千百年間一代一代地更迭,也逐漸從印度河流域移向恒河流域。
隨著雅利安人在五河流域創建的婆羅門教走向沒落,耆那教和佛教應運而生,隨後融合了佛教因果輪回思想的印度教在克什米爾地區大行其道。可隨著12世紀信奉伊斯蘭教的中亞突厥人和16世紀同樣信奉伊斯蘭教的突厥化蒙古人在古印度的登場,克什米爾地區和其下方的旁遮普平原便成了宗教的交接地帶,伊斯蘭教和印度教開始在這裏發生激烈的碰撞。15世紀末,旁遮普地區還誕生了被認為是印度教分支的錫克教。這個宗教的教徒跟伊斯蘭教、印度教和佛教的教徒長時期地攪和在一起,讓克什米爾和旁遮普平原成了“定時炸彈”。
斯利那加
斯利那加
克什米爾所在地
當19世紀英國人占領今天的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國三國後,克什米爾成為英屬印度的一個土邦。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英國人開始挑唆錫克教徒和印度教徒與穆斯林的矛盾,並在臨撤出三國時,拋出了《蒙巴頓方案》。此方案根據宗教信仰的不同,把印度教徒多的地方稱為印度,把伊斯蘭教徒多的地方稱為巴基斯坦,這個巴基斯坦包括現在位於印度西邊的巴基斯坦和位於東邊的孟加拉國,印度被穆斯林左右夾擊。而各個土邦要麽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要麽保持原來與英國的關係,但是不能獨立建國,這些都成了克什米爾衝突的根源。
如果按照宗教信仰人數比例來說,有78%穆斯林和20%印度教徒的克什米爾應該歸入巴基斯坦,但克什米爾土邦的王公及其政府成員等上層確是印度教徒,克什米爾土邦自然而然加入了印度。印度借此機會,占領了克什米爾。克什米爾是“戴在巴基斯坦頭上的一頂帽子”,離巴基斯坦首都咫尺之遙。“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巴基斯坦和印度在獨立的當年就爆發了第一次印巴戰爭。戰爭的結果是印度控製了克什米爾的3/5,巴基斯坦控製了2/5,克什米爾成了印巴長期對峙的前沿陣地。
1965年兩國爆發了第二次戰爭。這一次印度有備而來,巴基斯坦被打個措手不及。在巴基斯坦陷入困境時,中國伸出了援手,“巴鐵”的稱呼也隨著這場戰爭讓中國人耳熟能詳。六年後的第三次印巴戰爭,印度由於得到了蘇聯的支持而讓孟加拉國永久從巴基斯坦分離出來。
斯利那加
斯利那加
斯利那加
在克什米爾這個“南亞火藥桶”,不僅能看到印巴衝突的影子,還能看到印中格鬥的影像。曆史上克什米爾東南的拉達克地區曾是中國領土或是中國的附屬國,但英國劃定中印邊界線時沒有得到清政府和民國政府的首肯,因此包括部分克什米爾地區的中印邊界就是一筆糊塗賬,1962年,中巴聯手成立反印戰線,中國支持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的訴求,同時從中印邊界的東西兩線向印度發起了進攻,迅速占領了素有“西藏糧倉”之稱的藏南地區。印度軍隊被打得灰頭土臉,損失慘重,但中國占領這裏兩個月後又還給了印度。這場戰爭是印度高層心中永遠的痛,也是埋藏在他們心中對中國永久的恨。
這樣地處印巴“上遊”集水山地的克什米爾,這樣天生對它們占有“製空權”的克什米爾,自然是一個香餑餑。在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國都欲對它“下嘴”時,其實背後閃動著美蘇的利爪。而這些國家之所以對克什米爾念念不忘,除了因為它遏製著印巴的“咽喉”之外,還因為綠洲絲路穿過這裏和青藏高原,此貿易通道是連接東西方的絲綢之路上的眾多路線中最著名的一條。在它的沿線上,人類文明的活動與互動最為頻繁和持久。一千多年以來,綠洲絲路不僅讓香料、貴金屬、象牙、寶石和馬等走近了東亞和羅馬,還傳播了知識和宗教信仰,佛教即是在第三世紀由此向西北和東部地區擴展的。而穆斯林占領克什米爾地區後,則通過綠洲絲路引進了波斯飾品圖案,這些圖案運用到了當地的地毯編織、繪畫和書法中。
斯利那加
斯利那加
斯利那加
斯利那加
除了綠洲絲路外,一條古老的貿易路線也通過克什米爾的拉達克地區與中國相聯,這條路線讓藏傳佛教從青藏高原傳播到了拉達克地區,使此地區至今都是印度重要的佛教地區。同時,此路線也讓貿易成為達拉克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克什米爾還是印度教徒去西藏岡仁波齊山朝聖的必經之路,此山是西藏的苯教和印度教、耆那教與佛教共同的聖山。可想而知,克什米爾地區的戰略位置是多麽地重要。
今天,看似風平浪靜的克什米爾其實仍然是暗流湧動。我跟我的發小兒,吃了熊心豹子膽,冒著槍林彈雨的危險,把印度之行的第一站就設在了印度查摩與克什米爾(Jammu and Kashmir)的夏季首府-斯利那加(Srignar),而狹義的克什米爾,指的正是斯利那加所處的優美宜人的河穀。此地是今年5月全球的G20會議的舉辦地,印度“頂煙兒”上的膽子是誰給的?
巴黎
巴黎
巴黎聖母院
飛印度前,我跟發小兒先去了一趟巴黎。之所以我要去巴黎,最主要的原因是荷蘭航空的代金券我還沒用完,趁著它作廢以前趕緊用掉。我們的飛機早上7點多就到了巴黎,而飛印度首都德裏的飛機是晚上10點多的,因此我們有一天的時間可以在巴黎閑逛。我們每人先花12歐元把包存在了機場,又花12歐元買了去巴黎聖母院的火車和汽車票,我要去看看正在修複的巴黎聖母院有沒有“完璧之身”,再把我去年夏天跟先生沒到的先賢祠(Pantheon)周邊走一遍。
這個先賢祠距今已經有2個多世紀的曆史,立麵模仿意大利羅馬的萬神殿而建。它被認為是新古典主義早期建築的典範,裏麵安葬了包括伏爾泰、盧梭、雨果、左拉、居裏夫婦等72位對法國曆史有卓著貢獻的先賢。雖然我對參觀任何人的陵墓都有一種天生的恐懼感,但出於對這些大師的敬仰,我還是花了11.5歐元進去參觀並瞻仰了這些大師一下。
先賢祠
先賢祠
先賢祠
先賢祠
先賢祠
先賢祠
先賢祠位於巴黎著名的拉丁區,這個區有很多有名的曆史建築。我和發小兒在這個區的L’Initial餐廳每人花了68歐元吃了一頓日本的米其林餐後,開始在陽光明媚的天空下穿街過巷,樂此不疲地欣賞這些曆史建築。離先賢祠很近的是始建於15世紀末的聖艾蒂安教堂(Église Saint-Étienne-du-Mont)。以聖人名字命名的它裏麵的中殿建於16世紀的文藝複興時期,合唱團也建於16世紀,但是是哥特式的。
圍繞這兩個古老建築的是巴黎的學府,我們穿過巴黎第一大學和巴黎除了香榭麗舍大街外另一條著名的米歇爾大道(Bd Saint-Michel),走進了建成於17世紀的盧森堡公園(Le Jardin du Luxembourg)。這個公園很漂亮,有法國參議院所在地的盧森堡宮,還有世界四方噴泉(Fontaine des Quatre-Parties-du-Monde)和法國皇後的雕像及自由女神像等。雖然午後巴黎的陽光有些炙熱,但沿途的古典建築和穿梭不息的人群讓我們一點兒也不覺得無聊和辛苦。當我們穿過我很喜歡的塞納河和第一次來巴黎時去過的蓬皮杜中心(Le Centre Pompidou)後,熙熙攘攘的人群消失了,我們也覺得累了,於是打Uber回到了機場。在巴黎,Uber的收費標準一般是一公裏2歐元。
聖艾蒂安教堂
盧森堡公園
盧森堡公園
盧森堡宮
蓬皮杜中心
巴黎米其林
隨著飛機的騰空而起,我對印度的期待開始濃烈起來。本以為飛機上的印度飯會很難吃,但還可以。看了兩個好看的印度電影,再小睡一會後,飛機提前到達了德裏機場。出關口有53個,但基本沒有外國人。跟其它國家不一樣的是,在印度出關得按手印,那速度慢得像老牛。我們要在德裏轉機去斯利那加,而我之所以沒先在德裏停留,一方麵因為德裏6月初的溫度40多度,另一方麵7、8月是克什米爾山區的雨季,有的地方會塌方。我擔心那時克什米爾山區行車艱難,有人說堵幾個小時的車都是常見現象,因此把第一站設到了穆斯林占主體的斯利那加。
可我沒想到,在德裏轉機要到機場外,外麵有很多荷槍實彈的軍人,這些軍人要檢查機票和登機牌才允許乘客進入機場內。在候機室發小兒去衛生間時,一個印度男人坐到了我身邊。我看看他覺得他好奇怪,那麽多空位為什麽一定要坐在我這裏?然後他跟我聊天,說他在斯利那加小有名氣,還主動提出送我們去酒店。幸虧他來搭訕,原因是飛機在兩側是雪山的山穀上飛過,到達又破又小的斯利那加後,我們在機場門口一個出租車也沒看到。但我們沒占他的便宜,下車時我給了他500盧比,6美元多一點兒。
德裏機場
德裏機場
去斯利那加飛機上
從破舊的機場出來,我們便開始承受痛,因為一路上都是冒著黑煙尾氣的爛車,最好的車是本田,還有擁擠的人群,吸引眼球的建築也沒見過一個,卻見到了很多持槍的軍人和路障以及開車不守規矩的司機,但我們的民宿卻很好。它在達爾湖(Dal Lake)中,需要小船劃進去,一次100盧比,1美元多一點兒。湖中很多地方鋪著開著蓮花的荷葉,到處都是布置得五顏六色的豪華船屋,還能看到遠處的雪山,這讓我們明白為什麽斯利那加是從莫臥兒帝國皇帝到英國殖民者的夏日最愛。離開喧囂和肮髒的環境,此地的靜謐和優美讓我發小兒信誓旦旦地說:可以陪我走完46天的印度之旅。
民宿的老板很熱情,英語也很好,是地地道道的克什米爾人。克什米爾人是雅利安人的後代,因而他們的皮膚顏色都很淺,個子也比較高。當年雅利安人進入五河流域時,就包括斯利那加。它坐落於五河中的傑赫勒姆河(Jhelum River)河畔,此河是印度河的支流,也是五河中最長的一條。在斯利那加,除了這條河流外,還有三個水量充沛的湖泊,這三個湖泊水麵寬廣,還彼此相互連接,我所住的達爾湖是最大的一個。
達爾湖
達爾湖
達爾湖
達爾湖的船屋
而達爾湖中之所以有這麽多漂亮的船屋,要追溯到英國殖民這裏時。那時候,在印度的英國人希望在炎熱的夏季來斯利那加避暑,於是向當地的土幫王租借土地蓋別墅,但被拒絕,英國人不得已在湖中建起了豪華舒適的遊船。等他們從印度撤離後,這些遊船就變成了多姿多彩的船屋。
我們民宿的老板一家也住在船屋裏,他們把多餘的部分改成了民宿。雖然老板很熱情,但“宰”起我們來一點都不含糊,兩個人的晚餐收了我們15美元,而我們第二天在一個高級飯店吃的午飯才17美元。最主要的是,晚餐很一般,隻是他們家吃的家常便飯。他家的女兒上私校,但學費比公立貴得不多。在這裏,我們才注意到,我們在德裏機場買的手機卡在克什米爾地區不好用。看來,克什米爾的確是一個遊離於印度外的特殊地區。
尼夏特花園
尼夏特花園
尼夏特花園
尼夏特花園
尼夏特花園
尼夏特花園
尼夏特花園
第二天,在早晨4點多就響起的晨禱聲中,我們吃完帶有非常非常好喝的印度奶茶(Masala Chai)的免費早餐後,便花25美元包了一天的突突車開始探訪從2003年至今多次發生爆炸、槍擊和巨大洪水的斯利那加。這個被群山圍繞的小城海拔近1600米,最低溫度隻有15度,但最高氣溫卻達到了28度,而且一點霧霾也沒有。天高雲淡,讓我們覺得太陽很低,也很熱,加上刺耳的鳴笛聲和髒亂差的環境,我們覺得在此地逛景一點兒也不享受。但我們還是抱著對克什米爾和莫臥兒帝國的好奇,走遍了斯利那加的各處景點。
其實,經曆常年戰亂的斯利那加並沒有什麽特殊的景點,我們居住的麵積達22公裏的達爾湖算是小城最漂亮的景點了,其它的就是莫臥兒帝國的皇室留下的三處花園。這些花園都建在群山下,門票也都差不多3美元。它們借鑒了波斯、西方和中亞的建築和園林美學,並融合了印度本地的文化,其中尼夏特花園(Nishat Bagh)是三個花園中最大的,也是最漂亮的。它位於達爾湖的岸邊,以雄偉雪山為背景,由17世紀上半葉的莫臥兒帝國的皇帝設計而成。裏麵人山人海,穿著鮮豔服飾的印度人在種滿草坪、玫瑰和各色鮮花的花園裏野餐並拍照,也在瀑布式噴泉池裏戲水。我們還看見很多中小學生在花園中做各種project,看來印度的教育並不是死讀課本的嘛。
沙利馬花園
沙利馬花園
沙利馬花園
查西瑪沙溪花園
查西瑪沙溪花園
跟尼夏特花園比起來,沙利馬花園(Shalimar Bagh)便小了很多,但它采用了層層遞進的波斯式結構,也有學生在此做project。而查西瑪沙溪花園(Cheshma shahi)是三個花園中最小的,但人卻最少,因為當地人認為這裏的泉水具有治療的作用。
在穆斯林為主的斯利那加,最不缺的就是清真寺,哈納卡(Khanqah-e-Moula)是其中最有名的。它是伊斯蘭教蘇菲派修士的活動中心,也是克什米爾地區第一個清真寺,由波斯聖人米爾·塞亞德·哈馬達尼(Mir Sayed Ali Hamadani)於14世紀下半葉創立,因此是伊斯蘭教的聖地。此清真寺跟我在土耳其和埃及看過的都不一樣,它沒有清真寺常見的圓頂,卻有一個類似佛寺的小尖塔,還有印度教神廟的結構,裏麵居然吊著水晶燈,內部和外部精心設計的浮雕和美輪美奐的裝飾讓人看了不禁著迷。不過,此清真寺不讓非穆斯林進入,我們隻能在門口和窗口一歎它的精美。
哈納卡清真寺
哈納卡清真寺
哈納卡清真寺
雖然哈納卡清真寺是克什米爾地區最有名的,但它不是最大的,最大的是建於17世紀末的賈瑪清真寺(Jamia Masjid) ,能容納幾萬人做禮拜。這個四麵都是建築的清真寺也沒有圓頂,從外到內都像一個城堡,裏麵還有帶噴水池的花園,整個建築都受到了中亞美學的影響。突突車司機還帶我們去了達爾湖邊的謝裏夫清真寺(Dargah Hazratbal Shrine)。這個最初建於17世紀的清真寺是有圓頂的,不過這個圓頂是20世紀70年代加上去的。此清真寺被認為是克什米爾最神聖的穆斯林聖地,因為這裏藏有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頭發。這兩個清真寺都是莫臥兒帝國留在克什米爾地區的遺產,讓今天這裏的穆斯林受用。
為什麽這裏的清真寺跟傳統的清真寺不一樣呢?自古就是古印度西北大門,東西交通要衝的斯利那加在公元前3世紀孔雀帝國的阿育王時期,佛教曾一度興盛,7世紀以後又有信奉印度教的王朝統治,所以當14世紀穆斯林到來,建造清真寺時,他們不可避免地在清真寺中融入了佛教和印度教的元素,以此來討好兩個教派的人。
賈瑪清真寺
賈瑪清真寺
賈瑪清真寺
突突車司機除了帶我們去了這些地方外,還帶我們去了一家高級餐廳,餐廳提供克什米爾地區的特色美食。因為第一次吃,所以我們對具有克什米爾獨特風格的菜肴很感興趣。這些菜肴每樣都是一小碗,有用酸奶煮(Gushtaba)和用肉汁燉(Rishta)的羊肉丸子,還有紅燒羊肉(Rogan-gosht)、 油煎羊排(Tabakmaaz)、紅燒羊排和咖喱雞腿等,配上甜甜的生洋蔥和印度鬆軟的米飯,還不錯。就是油太大了,吃一頓行,頓頓吃我們肯定受不了,但紅燒羊肉卻是我們的最愛,我一路吃到德裏。臨走前,服務員同意我們刷卡並要了1美元小費,說是留作紀念。這是我們在克什米爾地區唯一一次刷信用卡,其它地方都不接受。
在斯利那加的第三天,我們閑逛斯利那加老城。老城的路邊都是各種商販,我們開始品嚐這裏的水果。西瓜很甜,5斤200盧比,不到3美元。杏也不錯,但芒果肉靠近皮兒的地方有一股洗衣粉味,不好吃。在一個飯店裏,我們還買到了中國味道的蛋糕和和桃酥。中午時我們穿過人來人往,鳴笛聲能把耳膜刺破的街道,走去了網友推薦的Linz Cafe,據說這裏是斯利那加最好的餐廳。餐廳裏都是當地人,我們兩個老外一進去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看看菜譜,我們一個菜也不會點,看很多人在用手吃炒飯(Kashimiri Pullau),發小兒也點了一份。我點了烤羊肉串(Kabab),結果上來的是洋蔥炒羊肉,不過還挺好吃的,但最好吃的是Cheese囊。
謝裏夫清真寺
謝裏夫清真寺旁
謝裏夫清真寺旁的達爾湖
謝裏夫清真寺旁的達爾湖
我們把沒吃完的飯菜打包,剛出餐廳門口就看見一位穿著黑衣,帶著黑麵紗,隻露出一雙眼睛的婦女坐在地上要飯。我們把打包的飯菜遞給她,她立刻藏在了黑袍下,速度之快讓我們略感驚訝。在到處都能看見軍人的馬路上,我們一路走向汽車站。在那裏租好車後,我們第二日便開啟了為期兩天,震人心魄的喜馬拉雅山中行。我們要去那裏看青山雲起,望時光翩躚。
斯利那加船屋餐飲
斯利那加餐飲
斯利那加餐飲
斯利那加路線
巴黎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