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萬水,隻為尋找初心。
個人資料
lily0824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勇闖黎巴嫩(7)-穀中的聖城

(2023-05-05 15:25:01) 下一個

南北長200多公裏,東西寬僅90公裏的黎巴嫩,背山靠海。它的西麵是地中海岸,中部是黎巴嫩山,東邊是東黎巴嫩山。連綿的山峰和起伏的地勢似乎都預示著黎巴嫩是一片貧瘠之地。可是,不是的。常常出現在《舊約》中,不知被哪位大神嘉許的這塊土地很肥沃,因為在以石灰岩為主的黎巴嫩山和東黎巴嫩山之間有一條長120公裏,寬約16公裏的河穀,這個由兩條河侵蝕而成的河穀就是大名鼎鼎的貝卡穀地(Beqqa Valley),又名敘利亞穀地,此穀地出產的糧食占黎巴嫩糧食總量的40%。

貝卡穀地

貝卡穀地

而貝卡穀地被全世界人熟知,並不是因為它肥沃的土地和發達的農業,而是1982年以色列對黎巴嫩發動第五次中東戰爭時,在此地與敘利亞發生的貝卡穀地空戰。這一年是黎巴嫩內戰的第七年,貝卡穀地已被敘利亞占領,並成為了敘利亞在黎巴嫩的主要基地,敘利亞人在這裏部署了價值20億美元的薩姆-6防空導彈。這個由蘇聯研製的,世界上第一個使用新型發動機的防空導彈曾在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中擊落過無數以色列飛機。

可是僅僅不到10年,以色列便王者歸來。以色列人用無人機誘引敘利亞人啟動貝卡穀地基地的雷達,在截獲此地的無線電信號後,僅有短短6分鍾就徹底摧毀了敘利亞在貝卡穀地全部的防空導彈,而以色列隻損失了幾架無人機,無一人傷亡。憑借著超凡的無人機戰,以色列一戰成名,令世界刮目相看,這場由色列人發動的貝卡穀地空戰也因此成了空戰史上,甚至世界軍事史上的經典戰役之一。

貝卡穀地

貝卡穀地

以色列這場戰役的勝利,美國貢獻了多少力量,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以色列是黎巴嫩的仇人。而它們兩國的宿怨,並不是今天才有的,在《舊約》中,它們就是敵人。上帝耶和華常常因為以色列人敬拜黎巴嫩的巴力神而震怒,並因此懲罰他們。《列王紀上》中說:“使以色列遭災的,不是我,乃是你,和你父家,因為你們離棄耶和華的誡命,去隨從巴力”。

這個巴力神是居住在黎巴嫩境內的腓尼基人的主神,他是太陽神,也是農業神。當災難發生時,腓尼基的祭司們要用大聲哭泣、自我傷害和人祭等才能取悅巴力神。這位在所羅門72柱魔神中排名第1的惡魔之王在《舊約》中是耶和華的死敵。為了讓以色列人看清巴力不是神,耶和華給了以色列人三年半的幹旱,然後才給他們風調雨順,以此來告訴以色列人,是他,而不是巴力,能行這神跡。他又讓先知以利亞招呼人們到迦密山上去,讓眾人見證他才是真神。一整天,巴力的450位先知都在用各種方式呼求他們的巴力神從天上降下火來,但巴力神沒來,可以利亞隻用一個簡單的禱告,耶和華便從天上降下火來。於是眾人“俯伏在地,說:耶和華是神!耶和華是神” 。

貝卡穀地

貝卡穀地

雖然在《舊約》中先知們把耶和華神描述得天花亂墜,但腓尼基人就是不信,他們在公元前2千年左右,在貝卡穀地中的巴勒貝克(Baalbek)為巴力建造了神廟,這讓巴勒貝克成了腓尼基人的聖城。在《地球編年史》中,作者說,黎巴嫩的雪鬆山分為西部的黎巴嫩山脈和東部的前黎巴嫩山脈,自迦南時期就以”上帝的裂縫“著稱於世的貝卡山穀分開了這兩個山脈。麵對貝卡山穀的西部山脈邊緣是尼比魯星球大神們的太空船在地球的登陸地,這個登陸地就是今天的巴力貝克。難怪它是聖城呢?我與發小兒從提爾出發,一路跋山涉水,向聖城奔去。

去聖城前,我先沿著地中海岸開往提爾海岸自然保護區(Tyre Coast Nature Reserve),據說這裏有很多野生動植物,可我除了看見一片沙灘外,什麽動物也沒看見。我繼續沿著地中海岸開向以色列邊境,來一次黎巴嫩,我不看看兩個仇家的邊境狀況我都覺得虧了。可離以色列邊境還有幾公裏時,我們被路中間的黎巴嫩軍人攔住了去路。我告訴他們我要去以色列邊境,他們說絕對不可以。

巴勒貝克

巴勒貝克

沒去成黎以邊界很遺憾,但我可以開往黎巴嫩和敘利亞的邊境。一路上都靜悄悄,連戰火的毫毛也沒有,平靜得跟我在土耳其走過的敘利亞邊境一樣。路上也沒有多餘的車輛,隻有我們兩個“大膽兒”在享受沿途的田野風光。不過,路途中我們開過了一條中國援助修建的友誼路,還碰到了一個軍人查護照,這是我們在黎巴嫩唯一被查護照的地方。那個軍人一看我的美國護照,臉立刻崩了起來,可看到我發小兒的加拿大護照,馬上喜笑顏開。我知道,美國人在這裏不受歡迎。

到達敘利亞邊境,我把車停到了路邊。在開滿野花的曠野中,我清清楚楚看見了邊境線上的欄板和鐵絲網,還看見了敘利亞境內漫山遍野的櫻花樹,而不遠處便是黎巴嫩山。四周空無一人,隻有風在輕撫樹梢,沒有了地中海岸垃圾遍地的這裏真是太美了,我們都不舍得離開。我慢慢往前開,忽然看見野地中有人在放羊,於是把車開了下去。我沒想到,這裏全是鬆軟的,沒種任何莊稼的黑土地。我也沒想到,從這裏我可以直達敘利亞邊界,近距離欣賞盛開的櫻花。

田野中有父女倆在放羊,每隻羊都髒髒的。父親用阿拉伯語對女兒說了什麽,小學生模樣的女兒便抓了一隻黑的和一隻白的小羊羔讓我們拍照,我們給了她20萬,不到2美元,我們不知道這些錢對他們來說多不多。不過,如果讓我們資助這個小姑娘上學,我們也是願意的。我走到敘利亞邊界近處,發現在黎巴嫩這邊有一道淺淺的壕溝,而在敘利亞一邊,則有兩道高高的鐵絲網,鐵絲網中間是一條柏油路,鐵絲網的裏麵就是迷人眼的櫻花樹。這裏是我到黎巴嫩以來第一次開始喜歡黎巴嫩的地方。

敘利亞邊境

敘利亞邊境

敘利亞邊境

敘利亞邊境

敘利亞邊境

敘利亞邊境

我戀戀不舍離開這裏,開往世界文化遺產安賈爾古城(Anjar)。這個古城跟巴勒貝克一樣,也位於貝卡穀地,人口才2千多,幾乎都是亞美尼亞人。為什麽這裏會成為亞美尼亞人的聚居地呢?原來,二戰爆發的1939年,法國把土耳其境內的5千名亞美尼亞難民安置在了這裏,那時這裏還是一片沼澤地。之後亞美尼亞人把它建成了一片綠地,還栽種了蘋果樹和葡萄,這裏的蘋果很有名。今天,安安靜靜、相對幹淨的小城除了有一個外形很漂亮的亞美尼亞教堂外,最吸引人的就是倭瑪亞城遺址(Umayyad City Ruins)。

這個倭瑪亞城由阿拉伯帝國倭瑪亞王朝阿裏發瓦利德一世於公元8世紀修建,他曾把倭瑪亞王朝的領土擴張到史上最大,也讓倭瑪亞王朝達到極盛,阿拉伯人對西班牙的征服也是在他執政期間完成的。為什麽瓦利德一世要建設安賈爾呢?原來,此地位於兩條重要路線的十字路口:一條從貝魯特通往大馬士革,另一條從敘利亞的霍姆斯(Homs),穿過貝卡穀地,通往以色列的提比裏亞(Tiberiade),同時它離利塔尼河(Litani River)的一個重要源頭很近。此河是黎巴嫩第一大河,也是貝卡穀地主要的灌溉水源,在提爾附近注入地中海,而安賈爾的名字,即是“源頭”的意思。

去安賈爾古城沿途

安賈爾古城

安賈爾古城

安賈爾亞美尼亞教堂

建成後的安賈爾城呈正方形,相當於19個足球場的麵積。古城被堅固的城牆包圍,東西南北各有一個城門,有兩條大街在市中心垂直相交,將古城分割成4個區域。哈裏發的大皇宮和東南的清真寺占據了場地的最高部分,哈裏發後宮用的小皇宮和浴室位於東北區,而次要的功能區和生活區則分布在西北區和西南區。 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安賈爾一度成為了商貿中心,但它隻興盛了30多年。隨著瓦利德一世之子繼任不到一年就退位後,安賈爾便開始被遺棄。

今天進入遺址得付15萬黎巴嫩幣,一美元多一點,整個遺址又是我跟發小兒包場。空空蕩蕩的遺址中能看到主街道和街道旁雄偉的柱廊,還有四座塔門和商店,以及倭馬亞宮殿和公共浴室等遺跡,這些建築都融合了古羅馬時代的裝飾或建築元素,也融入了伊斯蘭風格的建築技術,因此這個遺址被稱為8世紀倭馬亞王朝城市規劃的傑出典範。

倭瑪亞城遺址

倭瑪亞城遺址

倭瑪亞城遺址

倭瑪亞城遺址

倭瑪亞城遺址

如果說安賈爾古城是古羅馬風格向伊斯蘭風格轉變的典範,那位於貝卡穀地之上的世界文化遺產巴勒貝克古羅馬遺址(Baalbek Roman Ruins)則是古羅馬時期建築的典範,但這個“典範”是神秘的。跟到處是基督徒的安賈爾不同,人口8萬多的巴勒貝克是以什葉派穆斯林為主的城市。我就是在這個城市裏,第一次感受到了敵意。

從安賈爾古城到巴勒貝克,不到50公裏,但這片貝卡穀地都沒有莊稼,而且越接近巴勒貝克越冷,到達巴勒貝克的孕婦石(Stone of The Pregnant Woman)時,穿著薄外套的我們一下車就感覺到了冬天的寒意。此時我們還不知道,海拔近1200米的巴勒貝克正背靠著雪山。考古學家說,這塊孕婦石重1100噸,它下麵的石頭更重達1600多噸,刷新了由重1100噸埃及“未完成的方尖碑”保持的世界紀錄。這塊石頭之所以被命名為孕婦石是因為當地人說女人碰了這塊石頭後更容易受孕,我們不想懷孕,在外麵拍了一張照片後閃人。

巴勒貝克的孕婦石

賽伊達清真寺

離孕婦石不到500米,有一個伊朗風格的賽伊達清真寺(Sayyida Khawla Shrine)。這個賽伊達,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外孫女。在她父親殉道後,她和她的家人從大馬士革被運到黎巴嫩,人們說她就死在巴勒貝克,於是給她建造了這個清真寺,她的墳墓也被安放在這裏。之後,伊朗在15世紀擴建了這個神殿,真主黨占領此地後,又擴建了賽伊達墓。今天清真寺關閉,但我們依然能從它外部用藍色、白色和海軍藍混合的顏色,以及金光閃閃的宣禮塔中看出清真寺呈現出的視覺美。據說裏麵的牆壁上覆蓋著美麗的伊朗裝飾品,裝飾品上刻著古蘭經經文和聖訓。

這個帶有聖人基因的清真寺是巴勒貝克羅馬遺址的南入口。不過,我並沒有直接開去這個世界文化遺產,而是開到了酒店。我們的酒店在新城區,周邊很幹淨,門口還有一個湖,湖裏天鵝在裏麵自在地遊動。把發小兒放到酒店後,我一個人走去了遺址。

巴勒貝克

巴勒貝克

巴勒貝克

從酒店到遺址,不到2公裏,這點距離對於我來說不算什麽,我正好考察一下這座腓尼基聖城的點點滴滴。沿途很漂亮,也很幹淨,從雪山上流下的水匯入到溝渠裏,無比清澈。在溝渠的一側,都是豪華別墅,還有清真寺、花園、商場和高級餐廳。我們的晚飯就是在巴勒貝克最高級的餐廳吃的,點菜時我們特意告訴服務員不要檸檬。由於溝通不暢,本來我們要點兩個蝦串兒和兩個羊肉串,結果給我們上來了兩盤蝦和兩盤羊肉,再加上湯、沙拉、三文魚和雞排,我們點了一大桌子,當時我們就笑場了。不過,每道菜都很好吃,也不貴,這麽一大桌子才50多美元,比貝魯特的黎巴嫩餐強多了。

我沿著清澈的溝渠一邊走,一邊欣賞著兩旁的美景,同時回望著巴勒貝克的曆史。巴勒貝克是古代最神奇,最神秘的聖地之一,這裏建築的神秘性,可以跟埃及金字塔的相媲美。巴勒貝克的名字由Baal和Beck組合。 Baal指腓尼基人崇拜的巴力神,後來在多神教中指不同的神,而Beck是“故鄉”之意,因此巴勒貝克是“巴力的故鄉”或“眾神的故鄉”。

巴勒貝克

巴勒貝克

巴勒貝克的晚餐

腓尼基人說,巴力是從天上降落到巴勒貝克的,他是巨大的人形生物,降落時胳膊下夾著古老的腓尼基人。寫出《地球編年史》的西琴說,巴勒貝克的地基原本是尼比魯星球太空船的登陸點。因此,這裏每一塊石板的重量都達千噸,而埃及金字塔每一塊才200噸。腓尼基人還說,巴力神傳授了他們知識,因而他們為了感謝他,在巴勒貝克羅馬遺址上給他建造了神廟。就在腓尼基人為巴力神建造神廟期間,腓尼基人迅速發展壯大,後來發明了腓尼基字母,並創造出了永載史冊的腓尼基文明。這一切都來自外星球的巴力神,這是為什麽《舊約》中上帝耶和華被描述得無所不能,但腓尼基人都心如磐石,不為耶和華所動的原因。西琴先生認為,耶和華是來自尼比魯星球統治地球的恩利爾,巴力則是與恩利爾對抗的恩基之子馬杜克。

很多時候我都在想,我們的地球是外星人征戰的戰場,而我們人類,恰恰是為他們征戰的工具。巴力神擇選了腓尼基人,耶和華神擇選了以色列人,還有別的大神擇選了其他種族的人。這些人不僅在《舊約》中被他們的大神利用攻城略地,說不定今天的我們仍然逃脫不了這些大神們的手掌心,隻是我們可憐的人類在有限的三維空間內無法看到四維空間裏大神們的血雨腥風。相比被亞曆山大大帝滅掉推羅,被古羅馬人滅掉迦太基後就不被人供奉的巴力神,耶和華神是幸運的,也是最後的勝利者。他擇選的以色列人為他寫下了被人類傳頌上千年的《舊約》,也在替他統治著今天地球上的世界。

巴勒貝克

巴勒貝克

巴勒貝克

巴勒貝克

因為巴勒貝克是外星人的飛船降落基地,因而巴勒貝克就成了通天之地。這些大神們在建造基地時,用高度發達的聲波技術把成百上千噸重的花崗岩巨石切割、運輸,不用粘合劑也能精確無誤地安裝在一起,使它們連根針也紮不進去,就像埃及的金字塔一樣。這是為什麽巴勒貝克地下埋藏著無數千餘噸巨石的原因,據考古學家們說,巴勒貝克最古老的巨石有9千年的曆史。

關於為什麽巴勒貝克有如此多的巨石還有一個傳說。傳說中說,創世後的第133年,亞當和夏娃生的,負責種地的兒子該隱把受到上帝懲罰的巨人安置在了黎巴嫩山上新修砌的建築裏。後來,大洪水淹滅了一切。大洪水後,諾亞的孫子,也就是西頓的叔叔古實在今天的埃塞俄比亞生了一個兒子,他就是《舊約》中稱為“世上英雄之首”的寧錄。這位大英雄在統治黎巴嫩時派巨人重建了巴勒貝克,以紀念腓尼基人的,同時也是《舊約》中摩押人的神巴力,並使巴勒貝克了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塊建築群。

巴勒貝克遺址

巴勒貝克遺址

巴勒貝克遺址

我不知道這些傳說是不是真的,我隻知道,從腓尼基人把巴勒貝克當作宗教中心後,之後的亞曆山大大帝和古羅馬的帝王們都把此地當作了聖城。亞曆山大大帝征服此城後把希臘的天神宙斯和太陽神阿波羅引入了這裏,而在古希臘時代,此城意為“太陽之城”,腓尼基人的巴力神不就是太陽神嗎?這時的埃及人為了表達這個聖地對埃及人的重要性,還把巴勒貝克的巴力神與埃及神和希臘神聯係了起來,試圖在三大神之間建立更密切的宗教和文化聯係。

如果腓尼基人和古希臘人在巴勒貝克的記憶已飄遠,那古羅馬時代的記憶則很清晰,今天的巴勒貝克古羅馬遺址正是古羅馬人在腓尼基神廟基礎上建成的傑作,而這一傑作要從古羅馬的三巨頭龐培開始說起。公元前64年,龐培在與本都國王的第三次米特拉達梯戰爭中獲勝後將巴勒貝克等地劃入了自己的勢力範圍,此時羅馬共和國的三巨頭凱撒、龐培和克拉蘇還沒有結盟。自這時起一直到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把基督教定為合法宗教前,古羅馬的執政官和皇帝都在巴勒貝克不遺餘力地擴建神廟並修築新的神廟,巴勒貝克成了羅馬帝國的聖地,來此城朝聖的人絡繹不絕。難道古羅馬人真的認為此地是大神們的寄居地嗎?

巴勒貝克遺址圖

巴勒貝克遺址

也許是吧。因為西琴先生說,古羅馬文明最偉大的神廟就在巴勒貝克遺址裏的朱庇特神廟。古羅馬時期的許多統治者和擁兵自重及權傾一時的王侯將相們都曾到這裏來求解自己未來的命運,他們無不相信此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神諭之地,是可以預言羅馬及其帝國命運之地世界文化遺產委員會對巴勒貝克遺址的評語是:它“反映著腓尼基信仰與古希臘神話和羅馬神話的融合”,“是羅馬聖殿的傑出典範”。在經過古羅馬人300多年的建設後,今天的這個遺址呈現出蔚為壯觀的場景。當我走過髒亂差的老城時,我就被分布在馬路邊的遺址的恢弘震撼住了。我在土耳其、希臘和意大利等國見過很多古羅馬時期的建築,但沒一個可以跟此地的相媲美。

最先迎麵而來的是馬路左邊的愛神維納斯神廟(Temple of Venus)。這個神廟被圍欄圍住,不對外開放,但從外部也可以看到全貌。建於公元3世紀的它在歲月之河的衝刷下,隻剩下不到一半的建築,但仍能看出它小巧的庭院,娟秀的石柱和圓形的外表。這種特殊的圓形建築是黎巴嫩獨有的,神廟曾在拜占庭帝國時被改造為教堂。

維納斯神廟

維納斯神廟

馬路右邊是一片真正的廢墟,除了大大小小的石頭以外,什麽建築也看不到。廢墟的後麵是老城,而跟廢墟一起被圍欄封起的是遺址中的重量級神廟-萬神朱庇特神廟(Temple of Jupiter)和酒神巴卡斯神廟(Temple of Bacchus),它們被馬路與維納斯神廟隔開,看不到全貌。我繞著圍欄找入口,可怎麽也找不到,恰好有幾個男人從裏麵出來,告訴我遺址已關門。其中一個男人讓我拿錢給裏麵看門的,說這樣可以進去。我說No,因為我不想做這樣我眼中不潔的事。

我繼續繞著圍欄轉,轉到了老城旁,希望從外部能看到兩座神廟的全部。可正當我全神貫注地看遺址內部時,我聽到了大聲的嗬斥聲。我扭頭一看,有兩個騎摩托車的人從我身邊經過,而周圍一個人也沒有,我想他們是衝著沒包頭巾的我來的。我不敢再走下去了,開始往回走,看見路旁的倭馬亞清真寺(Umayyad Mosque),我壯膽走了進去。這座建於8世紀倭馬亞王朝的清真寺外表很樸素,很多柱廊的材料都是從古羅馬神廟遺跡中搬運過來的,庭院中有一個水池和噴泉。清真寺裏更樸素,很多人在鋪地毯,一個人邀請我晚上來,說晚上有儀式,我哪有膽兒來呢?

倭馬亞清真寺

倭馬亞清真寺

第二天陽光明媚,我跟發小兒在早上9點開門前就到了這裏,把它四周轉了個通透。遺址門票每人30萬黎巴嫩幣,不到3美元,偌大的遺址又是我們兩個人包場。我們從滿是廢墟的入口直奔朱比特神廟。朱庇特是由巴力神的名字改成的,神廟也叫宙斯神廟,這裏就是腓尼基人給他們的巴力神建造神廟之地,考古學家們曾在此地挖掘出一塊重達1242噸的巨石。這座神廟始建於公元前一世紀末的奧古斯都屋大維統治時期,到公元一世紀羅馬帝國的尼祿皇帝時才完成,完成時有54根圓石柱,現在隻剩下6根,神廟的建築石材都是從埃及阿斯旺進口的花崗岩。如果我沒去過埃及的神廟,那我會被每根高達22米的這些石柱震撼,但它們既沒有埃及神廟的高,也沒有埃及神廟的粗。不過,因為腓尼基文明的元素,我仍然對它們多看了好幾眼,想象著腓尼基時的神廟應該跟古埃及的神廟一樣。

從朱庇特神廟可以俯瞰遺址中保存最完好的巴卡斯神廟,有人說此神廟是羅馬皇帝安東尼·皮烏斯在公元2世紀修建的。它比朱庇特神廟小,但因圍繞巴卡斯神廟的42根科林斯柱和大門上的雕像都幾乎完整保留下來而成了黎巴嫩的名片。它常常出現在電視和明信片上,還曾出現在1988年的紙幣上。因是酒神的神廟,因此神廟內除了供奉酒神外,還有一個酒窖,神廟牆上刻著葡萄和酒壺的圖案,石柱上刻著各種穀物和蔬萊、水果,形象逼真。拱頂是刻有28個神像的巨石浮雕,其中是一個巨蛇纏身的埃及女神,漂蕩在象征尼羅河的河水波浪裏。今天,這個斷壁殘垣的神廟外形跟希臘雅典的帕特農神廟很像,我沒覺得有多稀奇。

朱庇特神廟

朱庇特神廟

巴卡斯神廟

巴卡斯神廟

巴卡斯神廟

我們在保存著世界上最為完整的羅馬時代的神廟中行走,一邊走一邊感歎歲月的無情和大神們的輪流坐莊,不知不覺就走到了朱庇特神廟大門口,門口的台階下都是流浪貓和流浪狗。為了表達我對創造出了腓尼基文明的腓尼基人的敬重,我從台階的最底處,拾階而上,穿過威嚴聳立的石柱和前門,又把古羅馬建築群裏曆史最久、規模最大、氣勢最雄偉的朱庇特神廟的角角落落重走了一遍。

走進前門後,是古羅馬風格中少見的六邊形前庭,這個前庭是由30根高8米的淺粉色花崗岩石柱撐起的。公元5世紀拜占庭人在這裏加蓋了穹頂,將之改建為一座主教教堂。六邊形大廳的前方是寬闊的方形主祭祀大庭,庭內有2個祭壇,大的用於供奉牛羊祭品。整個大庭的石廊由從埃及阿斯旺運來的128根玫瑰色花崗石圓柱圍成,石柱和石梁都雕刻著代表人生命出世的雞蛋和代表人生命終結的圖案,其中雞蛋表示人的生命出世,箭頭代表人的生命終結。從大庭有石階通往朱庇特廟。穿過祭祀大廳,就是整個遺址中最重量級的,也呈六邊形的朱庇特神廟。穿梭在一片廢墟的這裏,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麽這裏會被巴力神和腓尼基人及古羅馬人擇選了。

巴勒貝克神廟正門

巴勒貝克神廟內部

巴勒貝克神廟內部

巴勒貝克神廟內部

朱庇特神廟建在貝卡穀地中間的最高坡上,四周是肥沃的貝卡穀地,穀地的外緣是有白雪覆蓋的東黎巴嫩山和黎巴嫩山。這樣獨特的地理位置,不僅讓巴勒貝克成為了神之選地,也讓它成為了兩條主要貿易路線的交叉口,還在羅馬帝國時成為了小麥儲存倉庫的中心。我站在神廟的最高處,呼吸著清涼的空氣,遠眺著無盡的美景,近看著浸透著古老文明的石柱和石雕,想起法國大作家雨果說的:“建築是石頭的史書”。

是的,巴勒貝克古羅馬遺址的建築也承載了太多亦輝煌,亦屈辱的曆史。雖然我不能從斷壁殘垣中複原這些建築曾有的芳華,但我卻可以感受到不同文明在這裏的相互交疊。這些文明啊,你知道嗎?你“穿越茫茫人海,逆著風,朝我走來”,讓我想“潛入海底,靠近你,靠近你;飛入雲際,找尋你,找尋你;墜入夢裏,屬於你,屬於你。”

路線

巴勒貝克路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