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2020-07-22 16:20:47)

小黑屋 小黑屋,是媽給起的名字。 這是樓下的儲物間,很小,隻有大約5平米。買下鴿溪時,因樓上的水管滲漏,這個小房間的天花板和牆壁都已損壞。 我一直沒有修理,隻是把不常用的雜物堆放其內。於是小黑屋裏亂得幾乎無法下腳。 跟媽打視頻電話,媽總是說:“趕緊把小黑屋收拾出來,好放個洗衣機。鴿溪沒洗衣機太不方便了。” 我平時懶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紫嫣雲蔭下 每到六月,鴿溪便成了真正的花園。 很多花都在開著,院落充滿色彩。每次走進花園,麵對這些花色,我都會不由對自然感慨。花草無法彼此觀望,卻會用無邊的色彩去妝點世界。 花開多彩,而紫色卻似乎總隱約在每個角落。我不能說這是花園的主題色,但眼前的很多花,卻或多或少,總會帶些紫色。 當六月的花延進七月,這紫色的花韻仍舊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6)

有炊煙的風景 傍晚時分,下了一整天的雨終於停了。 我和絲黛拉出門,走進濕漉漉的院落。空氣是濕冷的,一絲微風緩向雲去的方向,河穀上空的雲在緩緩西去。我站在水塘的堤岸望著河穀,藍天在擴展。不遠處的小村LowerLewden炊煙彌漫。 很久沒有看到有炊煙的村子了。我回屋取相機時,在這樣想。 記得最後一次看到炊煙彌漫的村子是在很久前。那時我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5)

有一種懷念,是聆聽 一份愜意,是每天都能聽到布穀鳥的叫聲。 從這隻布穀鳥回到河穀的那天起,空闊的河穀便每天回蕩著它的鳴聲。鳴聲有時很近。我會停下手中的活兒,望向鳥兒鳴叫的地方,那是片濃鬱的樹林。 不止一次,我忘神在這悠揚的鳴聲,有些恍惚。我仿佛仍置身京北的郊野,在聽著樹林裏布穀鳥的叫聲。 有一種懷念,是聆聽,因為那裏有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2020-06-04 15:36:14)

二零二零年六月四日 今天,宜祭祀,忌安葬 因為風景 人的一生中 總會有最值得經曆的幾天 因為熱血 為了大地的希望 在三十一年前的今天 有很多人 成為永生 這一天不需要祈禱 也不需要哀悼 需要的,隻是 站在屬於心的大地上 平望海洋,山川 謝!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20-05-23 17:30:13)

親水園 柳絮飄過之後,魚兒開始甩籽了。 自然的呼喚,每年如此,我隻是靜靜旁觀。 水塘岸邊濃密的水草裏不時出現水聲。產卵的魚兒離岸如此之近,一條紅眼魚(Rudd)竄出水麵,幾乎上了岸。 魚兒把卵產在近岸的水草中,可以減少魚卵被其它魚兒取食的危險。同時近岸的淺水,很容易被陽光加溫,十分有利於孵化。孵化出的幼魚藏身淺水區的水草,不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0)

通向菜園的花架 有兩條路通向鴿溪的菜園。我總喜歡選擇走在水邊。 彎過水塘,便是菜園的入口。打開小門,便可進入菜園。收拾菜園是個精細活兒,很費時間。好在一個人的世界隻有一張嘴,種點土豆玉米,植些懶漢菜,便可以不理滿地荒草了。 盡管圍欄附近種下了果樹和杜鵑,但這些樹尚小,這片角落仍顯單調。 因為有很多舊木料,也因為閑來無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1)

VEDay,悶倒驢節 周三下午,鄰居Kevin的太太Jill跑來通知我,周五是VEDay,下午三點準備和Jason在家門口,和街坊慶祝一下。 瘟疫之下,大夥兒有一搭無一搭地隔離著,都覺得很沉悶。五月八號是VEDay(歐戰勝利日),每年都會有一定形式的慶祝活動,紀念二戰歐洲戰場的勝利。 1945年五月七號淩晨,希特勒的繼任卡爾-鄧尼茨(KarlDonitz)在法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八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
(2020-05-07 17:13:32)

悲巢 我在更換菜園圍網的固定樁。當我搬掉菜園一角堆放的雜木時,我看到了這個鳥巢。 這是烏鶇(Turdusmerula,英文Blackbird)的巢,隱在雜木的縫隙,築在一根木頭的頂端。我曾看到一隻烏鶇飛走,卻沒想到鳥兒已經在此築巢。 搬走的木頭已經不可能複原,鳥巢的環境被徹底改變了。鳥兒將會棄巢。 眼前的鳥巢完好無損,卻是毀了。 我把鳥巢小心摘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步道圍欄 鴿溪的後院曾是一條古路。古路一直向東延伸,似乎與院落東側的建築遺址連接著。 一個世紀前,在以運河運輸煤炭的時代,這裏曾有繁忙的產業。 Hamilton家族曾是這裏的業主,經營木器加工,主做棺木和家具,以及修理運河的駁船。據當地的老人講,鴿溪樓梯的木質扶手,便是這座木器廠製造的。Hamilton家族的後代沒有繼承木工手藝,卻把殯葬服務做的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4)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