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妞

土生土長北京老妞,深愛北京,熟悉北京。
博文

回民很講究飲食衛生,智慧勤勞的回族婦女能做出許多獨具風味的特色食品,大家知道的有饊子、牛肉拉麵、油香、手扒羊肉、“夾板”等等,如果您能在回族人的三大節日開齋節、宰生節和聖紀節到回民家中做客,定能一飽口福,大開眼界。羊眼兒包子是回民飲食中的佳品。相傳,清朝康熙皇帝,曾喬裝打扮到前門外,品嚐回民羊肉包子鋪的羊眼兒包子。康熙皇帝走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說起炮肉炒餅又是望梅止渴那一點也不假,因為這種食品已經半個多世紀在街頭巷尾或飯鋪中見不著啦,而且也很少聽見有人提及它。要說昔日對平民百姓的飲食做出貢獻的這種食品竟消失得如“冤沉海底”,那確實是個“冤”字!就在前幾天我在一家經營老北京菜肴的飯館買炒餅時,問及他們會不會做“炮肉炒餅”,立刻有幾個廚師問“什麽是炮肉炒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6-11-10 22:06:28)
名人與名菜,關係密切。東坡肘子、左宗棠雞、李鴻章豆腐等,均為顯例。老北京餐飲中,這樣的情況也頗多。兩者之間的聯係,大概可分三種情況。
  首先,是官府菜。古代官員迎來送往,多備家廚,其中質量上乘者,漸漸形成口碑。但官府菜多難傳承,因官無世襲,能延續三代以上的,鳳毛麟角,所以家廚的技法、口味等多不穩定,隻有孔府例外,孔府為聖人世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6-11-09 22:51:06)
麵條兒是北京城的人們心中食物;炸醬麵、芝麻醬麵、西紅柿汆兒麵、白菜汆兒麵,或是任憑怎麽做的麵條都是頂好吃的東西。吃麵條是講究的。講究到一碗炸醬麵可以配七、八種麵碼;但它又是簡單的,倒上醬油一拌便可充腹,而且吃的爽滑、順溜、奔放。一次午餐後,與餐廳的肖師傅聊起了老北京的麵條,鉤起了對往事的回味,還想起了當年“窮人樂”的“醬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11-08 21:44:21)
念叨起北京的傳統風味,有幾個京城裏生京城裏長的人記憶中會少了炒紅果這道酸甜可口的小食?說起小吃店鋪,許多“老北京”大概也會想起舊日裏離皇宮咫尺之遙的東安市場。這裏誰家的哪種吃食最正宗最地道,從達官貴人到草根百姓,都能道出一二。以炒紅果而聞名京城的“劉記”,在這裏前店後廠地經營了半個多世紀。掌門人劉鴻印,作為最早“進駐&rd[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11-07 21:52:51)

老北京的豆腐腦人人愛吃,流傳至今是老幼皆宜。白嫩的豆腐入口即化,再澆上鹹香濃厚的鹵,來上一碗那可是從嗓子眼開始就能燙出一條路來,如果說把豆腐腦上鍋,做成炒豆腐腦,您大概沒吃過。炒豆腐腦要說起來還和慈禧太後有關。慈禧素有“奢侈太後”之稱,衣食住行樣樣奢侈。這西太後老太太隨說不是皇上,但確比皇上拔份兒,權利、依仗、花消自不必說,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立冬節氣到,表明一年最寒冷季節開始了。雖然還不至於天寒地凍,但隨著溫度一天天的走低,每天需要上下班的我們還是要多穿些衣服,別感冒了才好。尤其是這些天冷空氣襲擊北京,冬天的腳步真的來了。立冬到了,可以多吃些肉類、魚類等吃食。從立冬開始,寒冷的天氣開始影響我們的內分泌係統,這會兒吃東西的講究就變成以增加熱量為主了。喜歡吃肉的小夥伴們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11-03 22:58:18)

沒有喝過豆汁兒,不算到過北京。
小時看京劇《豆汁記》(即《鴻鸞禧》,又名《金玉奴》,一名《棒打薄情郎》),不知“豆汁”為何物,以為即是豆腐漿。
到了北京,北京的老同學請我吃了烤鴨、烤肉、涮羊肉,問我:“你敢不敢喝豆汁兒?”我是個“有毛的不吃撣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葷不吃死人,小葷不吃蒼蠅”的,喝豆汁兒,有什麽不&ldq[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什麽是炸回頭呢?先請看這炸回頭的“來頭”吧!炸回頭為清真教人出售。還有一種類似食品,叫炸肉火燒,不同的是皮成圓形,放肉餡封口油炸。此兩種食品是回族人在“開齋節”時必食的,平日也可當小吃。炸回頭是北京清真餐館特有的小吃品種,回頭是清真食品,色澤金黃,皮焦餡嫩,口味鮮香,老少鹹宜,是著名特色小吃之一,不過其實就是一種清真特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11-01 22:49:08)

“天下聞名因味美、福地生金在質精”,這是北京天福號門臉的一幅對聯。一幅對聯說出了天福號肉製品的味道之美和質量之精。色澤鮮豔,皮嫩肉酥,味道醇厚的老北京天福號醬肘子,無論過去,還是現今都是北京人得意的口味,不論是過節還是平時,也不論是夾燒餅,卷烙餅或者光著嘴吃,那都是極美的一件事兒。每周六我都得去家門口的“天福號”分店去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