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妞

土生土長北京老妞,深愛北京,熟悉北京。
正文

老北京回民飲食佳品----羊眼包子

(2016-11-20 22:16:49) 下一個

回民很講究飲食衛生,智慧勤勞的回族婦女能做出許多獨具風味的特色食品,大家知道的有饊子、牛肉拉麵、油香、手扒羊肉、“夾板”等等,如果您能在回族人的三大節日開齋節、宰生節和聖紀節到回民家中做客,定能一飽口福,大開眼界。

     羊眼兒包子是回民飲食中的佳品。相傳,清朝康熙皇帝,曾喬裝打扮到前門外,品嚐回民羊肉包子鋪的羊眼兒包子。康熙皇帝走進羊肉包子鋪,殷勤的回民掌櫃用小托盤送來了兩杯蓋碗茶。向康熙皇帝問安後,陪著笑臉說:“不怕爺惱,爺在裏邊(宮廷)什麽山珍海味沒嚐過,還屈駕來嚐羊眼兒包子,小的實在不敢孝敬。”康熙明知自己的身份已被識破,還是佯裝要吃包子。掌櫃的無奈,隻好說:“爺嚐臉,一定要吃,那請少等會兒。”不一會兒,便送來了熱騰騰的小包子。康熙用筷子挾一個放在碟子裏,細心地觀察。隻覺陣陣香味撲鼻,放到嘴裏一嚐,果然昧道鮮美,質地不一般。但是,康熙帝左找有找也未看見“羊眼兒”,便問掌櫃的:“為什麽看不見羊眼兒?”掌櫃忙回答說:“回爺的話,有罪不敢欺瞞:餡肉沒有羊眼兒,隻是做的精細些,包的個頭小一點,象羊眼兒,就給起了個'羊眼兒包子’的名字。”康熙嚐了兩個,覺得非常可口好吃,便傳旨:“朕覺得羊眼兒包子很好,可經常送到宮中,找內務府開銀。”

     從此,羊眼兒包子名聲大噪,譽滿北京城。於是,四城各處的回民都做起羊眼兒包子,遂成了回民喜食美味。

     羊眼兒包子做法並不太難。一種做法是把發好的白麵切好,再加入適量的白糖、堿,揉和均勻。選用肥嫩綿羊的上腦剁成餡,加入水發幹貝丁、玉蘭片丁、蔥、薑汁,把餡打成後,再加入香油和少許鹽,現包現蒸,每個包子的個頭兒如“羊眼兒”一般大小。另一種做法是把發好的精白麵粉和好,不放白糖,放適量堿,攪和勻適。羊肉餡同上,加配料水發蝦仁丁、水發木耳塊、蔥末、薑汁、鹽、香油等和攪均勻。包的大小與蒸發和前一種完全一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雨女 回複 悄悄話 您這真是饞私人不償命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