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豆腐腦人人愛吃,流傳至今是老幼皆宜。白嫩的豆腐入口即化,再澆上鹹香濃厚的鹵,來上一碗那可是從嗓子眼開始就能燙出一條路來,如果說把豆腐腦上鍋,做成炒豆腐腦,您大概沒吃過。炒豆腐腦要說起來還和慈禧太後有關。
慈禧素有“奢侈太後”之稱,衣食住行樣樣奢侈。這西太後老太太隨說不是皇上,但確比皇上拔份兒,權利、依仗、花消自不必說,就是膳食也比皇上奢侈,用“為吃而生”評價慈禧當不過分。當年慈禧身邊的德齡在《禦香縹緲錄》中有如下筆墨:“皇太後的一生,可說是為'吃'而生存的……。每天有兩餐是規定的'正餐',在這兩次正餐上,便得按照規定,把那一百碗菜齊齊整整地端上來了。除掉這兩次正餐之外,還有兩次小吃,即稱小吃,當然不會再像正餐一般的富麗了。可是皇太後總是不過分隨便的。所以每次小吃,至少也有二十碗菜,平常總是在四五十碗左右。”老太太的每頓正餐,菜點分葷局、素局、點心局、飯局、百和局。據說,伺候她一人飯局的壽膳房廚師就三百餘人。真是享盡了榮華,受盡了富貴。正如德齡在另一部《清宮二年記》中寫的:“慈禧對於飲食的知識極為淵博,大概可以使當代許多專家吃驚。”
雖說慈禧太後是作威作福、榮華富貴慣了,但畢竟有老的一天。
相傳慈禧太後晚年,牙口不好,總愛吃點軟乎的,一到膳桌前就成了“老太太吃柿子,轉撿軟的捏”了。宮裏隨說是山珍海味的,但老太太牙不跟勁,而禦廚們也是整天抓耳撓腮的變著法兒想折。有一天一位禦廚在宮外邊吃了碗豆腐腦,靈機一動便將豆腐腦,加了雞湯燒煮,添上作料後, 給老太後食用。慈禧太後一嚐,這菜口味鮮不說,還特別的滑嫩,於是炒豆腐腦就成了宮裏禦廚房必備的吃食,聲譽雀起, 成為名菜。
清代美食家袁枚說:“豆腐入味,勝過海參”。因為豆腐的蛋白質含量豐富。專家說過,豆腐裏的豆腐蛋白是完全蛋白,八種氨基酸是有一樣不少,還還接近人體需要,營養價值還高。甭說豆腐腦,或是炒豆腐腦,熱乎乎的來一碗,身體康健的,體弱多病的都十分的受用。
老舍先生在他的《駱駝祥子》裏也有祥子病後吃老豆腐腦的描寫“祥子歇了老大半天,他到橋頭吃了碗老豆腐:醋,醬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熱的雪白的豆腐一燙,發出點頂香美的味兒,香得使祥子要閉住氣;捧著碗,看著那深綠的韭菜末兒,他的手不住的哆嗦。吃了一口,豆腐把身裏燙開一條路;他自己下手又加了兩小勺辣椒油。一碗吃完,他的汗已濕透了褲腰。半閉著眼,把碗遞出去:‘再來一碗’”
上麵說的是慈禧太後和炒豆腐腦的典故,要說起來豆腐,還有一樣是她最愛吃的,那就是王致和的臭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