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我又被朋友圈刷屏了!這次是有關塑料微粒的問題。現在不僅僅海魚不能吃,因為人類將大量塑料製品排入海洋,塑料分解成很小很小的微粒,魚吸入之後就保存在體內,人吃了魚之後這些塑料微粒就轉移到人類身體裏,最終導致各種疾病。 今天又有人說:我們的自來水和瓶裝水中也有大量的塑料微粒,這樣喝下去也一樣對健康造成影響。 同樣是水,同樣是塑料微粒,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2018-03-16 14:23:02)
本文原創。僅限站內轉載,站外轉載請私信聯係作者。筆者按:1950s-1960s對於居住在北極圈附近的加拿大愛斯基摩人來說是一個巨變的年代。這時加拿大政府已經完成了二戰之後的社會調整,開始有餘力把目光向北,處理國內的社會整合問題。伴隨著加拿大對北部地區的開發,政府有意識地將愛斯基摩人從古老的“遊獵遷徙”狀態改變為定居生活,並且參加現代社會的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8-03-07 12:43:41)
國內叫低碳生活,加拿大這邊叫gogreen。這個社會運動安省已經開展幾十年了,國內現在也在切實地大規模開展。一提起低碳生活,很多人腦海中就會勾勒出這樣一種生活方式,那就是回到工業革命之前,最好是回到原始社會的生活中去,這樣才能最大程度減少碳排放,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比如說,要大致符合下麵幾個原則:第一,能修就不要買新的的原則。我家的洗衣機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鋼琴演奏家朗朗每一位中國人都知道,尤其是有琴童的家庭。我們有2008年朗朗的紀錄片和他的自傳作為媒介,應該說對朗朗的成長之路很熟悉。“藝術家沒有童年”。朗朗的童年和少年時期完全是在嚴格的鋼琴學習中度過的。當他在北京受到打擊,父親氣急敗壞逼迫朗朗自殺的情節,讓不少人感受到他成長過程中的殘酷一麵。甚至於國內有些心理學專業以此當作“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2-28 14:25:31)
有人是不是想過這樣一個問題:比如同樣種類的麻雀,但分別來自不同的地區,他們之間能否聽懂對方的鳴叫(語言)嗎?進一步說,同種群但來自不同地區的動物能夠交流嗎?如果可能的話,那麽能夠在多大程度上進行相互交流呢?能夠交流哪些內容呢?我們先界定一下”動物語言“的外延,先把它定義為動物個體之間的信息交換,這不僅僅包括聲音,還應該包括氣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912年攝影:北方的麥當娜 JamesHouston詹姆斯·休斯頓生於1921年,是一位著名的加拿大畫家、作家和探險家。他一生中有將近20年的時間與極地地區的愛斯基摩人生活在一起。他為愛斯基摩藝術作品在文明社會的傳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1947年,因為二戰結束休斯頓結束了兵役。他開始了他的大學生活並主修藝術與繪畫。後來他向一位印第安姑娘學習民族語言。19[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最早被記錄下來的愛斯基摩人形象,製於1577年,現收藏於大英博物館 生活方式和社會 我們不能過分拘泥於僅僅從環境的教角度出發去分析愛斯基摩人的文化。否則就很難揭示出愛斯基摩人對於全人類社會所具有的特殊重要的意義。愛斯基摩人能夠用有限的材料創作出複雜多樣的生產工具。但我們也不能就此判斷出愛斯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愛斯基摩人的文化與北極地區特有的地理以及氣候特點緊密相關。極地高緯度地區的季節與世界上其它地區相比有著更大的差異。整個冬天都是極夜,幾個星期都見不到任何陽光。天地間隻有白雪反射形成灰蒙蒙的一片;而北極地區的夏天太陽永不落下。夏天是一年之中唯一氣溫能達到零上的季節。但夏天同時也是一個讓愛斯基摩人厭煩的季節。到處都是吸血叮人的飛蟲。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百年時間對一個家庭來說已反複更替了幾代人,許多上一輩的事情都已淡忘。但百年前的世界發生了什麽,相信很多人都能夠曆曆在目。因為1918年,確實是人類曆史上很重要的一年。西班牙流感爆發,據估計2年內導致大約5000萬到1億人口死亡。這個傳染病大爆發也間接終止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幾乎所有參戰國都受流感的影響,國家機器無法正常運行而失去了戰鬥力;隨著歐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1922年拍攝的紀錄片<北方的納努克>大概是最後一部反映愛斯基摩人原始生活的寫照。愛斯基摩人最初與西方社會的接觸始發於17世紀。隨著Hudson'sBay公司在加拿大北部地區的一個個貨物交換站(ThePost)的建立,愛斯基摩人開始用毛皮同白人貿易。他們在交易中得到金屬武器(槍支刀具等),生活工具(錘子斧子等),生活用品(衣物針線等等)。由於先進的武器和工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