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16-06-05 18:33:57)

淨土正因淨土,是如來證入法性身,從如來藏中現起的純淨國土。淨土,是諸上善人聚會之所.佛在經典裏,將一切生命分為幾種類別,一種是眾生世間,眾生世間又大體分為五趣:人道,天道,畜生道,鬼道,地獄道,有時將阿修羅另列為一類,稱為六道,有時也會將仙類專門拿出來講一講,成為七趣。總之,無論六道,七趣,都是指的這些有生死的生命;另一種是出世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6-01 17:12:10)
閱讀 ()評論 (0)
(2016-06-01 16:54:36)

覺海虛空起 娑婆業浪流
  若人登彼岸 極樂有歸舟
中峰係念法事三時全集   其壇應對靈鋪設。座上供接引佛像一尊。羅列香華燈燭楗椎。引罄兩把。另設迎請法座。眾齊集。擂鼓。齋主禮請畢。鳴擊人打迎請。敲上下班引罄四下。對麵問訊。向上問訊。齋主舉香已。鳴擊人前行。齋主後走至迎請處。鳴擊人對麵立法座前。齋主將香插爐內。向法師作禮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5-29 18:03:44)
閱讀 ()評論 (0)
(2016-05-26 17:50:26)
閱讀 ()評論 (0)
(2016-05-26 17:41:13)
閱讀 ()評論 (0)
(2016-05-24 17:33:44)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清西有沙門蕅益智旭解 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於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圓頓者,則莫若念佛求生淨土。又於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則莫若信願專持名號。是故淨土三經並行於世,而古人獨以《阿彌陀經》列為日課。豈非有見於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攝[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5-24 17:26:55)

佛說阿彌陀經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絺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難陀、阿難陀、羅侯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薄拘羅、阿那樓馱,如是等諸大弟子。並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5-21 17:53:26)
淨土的現起要說淨土,一定要先說一說我們一切生命的“自性”,也就是宇宙萬法的法性,或說宇宙一切物象的本體。宇宙萬法,小至微塵顆粒,大到無數星球,茫茫太空,及以其中無量類別的生命,從何而來呢?所有這些物質,佛法中稱作“色法”,其本體是一,佛法中稱作法性,或一切生命本源心性,也叫如來藏。一切物質,即是此法性之所顯現。此如來藏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5-21 17:49:39)

能吃虧的人是有福氣的人;能施舍的人是有德的人; 不占便宜的人是富貴人;不怨人的人是善良的人; 不發脾氣的人是有忍性的人;能容忍的人是快樂的人; 能愛人的人是幸福的人;知錯能改的人就是好人。 願意吃虧的人,終究吃不了虧,吃虧多了,總有厚報; 愛占便宜的人,定是占不了便宜,贏了微利,卻失了大貴。 再好的東西,你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31]
[32]
[33]
[34]
[3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