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正因
淨 土,是如來證入法性身,從如來藏中現起的純淨國土。淨土,是諸上善人聚會之所. 佛在經典裏,將一切生命分為幾種類別, 一種是眾生世間,眾生世間又大體分為五趣:人道,天道,畜生道,鬼道,地獄道,有時將阿修羅另列為一類,稱為六道,有時也會將仙類專門拿出來講一講,成為 七趣。總之,無論六道,七趣,都是指的這些有生死的生命;另一種是出世間,即聖賢法界。聖賢法界又有四種:聲聞:佛在世時,聽聞到佛教導的“四諦”道理 (知苦,斷集,慕滅,修道),斷除“見思煩惱”,叫做“聲聞”;緣覺:也稱辟支佛、獨覺。在無佛住世的時候,獨自修行,觀“十二因緣”之理,覺悟無常,斷 煩惱,證真理,從緣得覺,故叫“緣覺”;菩薩:亦名“大士”,自己覺悟,也能覺悟他人,甚至分破無明,稱為菩薩;佛:破盡無明,覺行圓滿,稱為佛。在眾生 的世界裏,整個太虛空是黑暗的,宇航員們開宇宙飛船或太空飛行器到太空去,描述說,太空是一片黑暗,靜得使人恐懼,這就是無明,無明所現即是生滅境界。但 在佛與大菩薩的份上,虛空是一片光明,無有障礙,破盡無明是也。
這六道,四聖,十種法界,自己的心念和那個法界相應,將來就會到那個法界去受身,受報。心念純善,天道是你的報處,無論有信仰沒信仰,自然受報,如來藏隨心所現種種境界相,纖毫不會差錯。淨土,也有淨土的生因。《無量壽經》裏有關於淨土的描述:
三輩往生第二十四
佛 告阿難,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凡有三輩。其上輩者,舍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此等眾生,臨壽 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經須臾間,即隨彼佛往生其國。便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難,其有眾生欲於今世見阿彌陀 佛 者,應發無上菩提之心。複當專念極樂國土。積集善根,應持回向。由此見佛,生彼國中,得不退轉,乃至無上菩提。其中輩者,雖不能行作沙門,大修功德, 當發 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隨己修行,諸善功德,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繒燃燈,散華燒香,以此回向,願生彼國。其人臨終,阿彌陀 佛化現 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與諸大眾前後圍繞,現其人前,攝受導引。即隨化佛往生其國,住不退轉,無上菩提。功德智慧次如上輩者也。其下輩者,假 使不能作 諸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以至誠心,願生其國。此人臨終,夢見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輩者 也。若有眾生 住大乘者,以清淨心,向無量壽。乃至十念,願生其國。聞甚深法,即生信解。乃至獲得一念淨心,發一念心念於彼佛。此人臨命終時,如在夢中, 見阿彌陀佛,定生彼國,得不退轉無上菩提。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複次阿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此經典,受持讀誦, 書寫供養,晝夜相續,求生彼剎。發菩提心。持諸禁戒,堅守不犯。饒益有情,所作善根悉施與之,令得安樂。憶念西方阿彌陀佛,及彼國土。是人命終,如佛色相 種種莊嚴,生寶剎中,速得聞法,永不退轉。複次阿難,若有眾生欲生彼國,雖不能大精進禪定,盡持經戒,要當作善。所謂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欲,四不 妄言,五不綺語,六不惡口,七不兩舌,八不貪,九不瞋,十不癡。如是晝夜思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種種功德,種種莊嚴。誌心歸依,頂禮供養。是人臨終,不驚 不怖,心不顛倒,即得往生彼佛國土。若多事物,不能離家,不暇大修齋戒,一心清淨。有空閑時,端正身心。絕欲去憂,慈心精進。不當瞋怒嫉妒,不得貪餮慳 惜。不得中悔,不得狐疑。要當孝順,至誠忠信。當信佛經語深,當信作善得福。奉持如是等法,不得虧失。思惟熟計,欲得度脫。晝夜常念,願欲往生阿彌陀佛清 淨佛國。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斷絕者,壽終皆得往生其國,行菩薩道。諸往生者,皆得阿惟越致, 皆具金色三十二相,皆當作佛。欲於何方佛國作佛,從 心所願,隨其精進早晚,求道不休,會當得之,不失其所願也。阿難,以此義利故,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無有等等無邊世界,諸佛如來,皆共稱讚無量壽佛所有功德。
(注:三不淫欲,在家修道人(居士)是不邪淫。)
念 佛,一定要盡力遵守佛的戒律。天天用十戒來檢點自己的行為,有過失處,生慚愧心,天天改過。我們眾生,沒有破盡無明,身體沒有成了金剛,仍是肉質,不能達到諸 佛菩薩“惑盡過亡三昧力”的境界,過失在所難免,有了過失,能生慚愧心,即是上善。很多大師,都稱自己是“常慚愧僧”,雖然大師們都是德行高遠,悟證入於 無生,仍能常省己身,實在難得。我們這個世界的人,罪業都比較重,而且很多人造了罪業也不知道慚愧,因此在很多地方,佛時時讚歎“慚“愧”這種品行,稱“慚愧”是七聖財之二,就是七種隻有聖賢人才會有的美好品格之二。可見得人能知道慚愧,多麽地不容 易。外邊這些國家有的人,一生造作不少惡業,甚至謀殺,去印尼,新加坡販毒等等,當他們將要被執法時,或者臨命終時,很多人卻也能真誠地在天主教中,在佛 法中,慚愧懺悔,求生天道或者淨土,也是很難得的舉動。人能懺悔,什麽時候都不算晚。
人生客途,如白駒過隙,短短幾十年,造作下無量劫三惡道的罪業,給自己將來長久去消受,智者不為也,淨土或天道,聖潔光明處,是我們所應去之地,三途險難處,莫入做家鄉。
彌陀慈願,淨土殊妙,四土,三輩,九品,一切眾生,持戒念佛,皆可得生。要旨隻在:諸惡莫去作,眾善皆奉行,過失常慚愧,念佛淨心地。
淨土,是心性中的淨土,諸佛,是心性中的諸佛。佛及眾生,皆心性中物。
念佛之法 ,約有四種:
一 持名念佛;二 觀像念佛;三 觀想念佛 ;四 實相念佛。前三種屬於事項上的念佛,後一種屬於理念。
持名念佛:即念佛名號,大聲念,小聲念,默念(金剛念),皆可。念得純熟,法界之音,皆是佛音。
觀像念佛:即觀佛相好,憶念在心。因我們凡夫的心粗,最初總是不能清楚地將佛像刻印在腦子裏,因此開始需要時時觀像。
觀想念佛:觀像時久,佛相在心,便能時時觀想見佛的相好。這是一種很深的念佛功夫。
實 相念佛:這是進入理念。和禪宗的明心見性一樣。念佛既是念心。淨土,是心性中的淨土,諸佛,是心性中的諸佛。眾生,是心性中的眾生,一切法皆心性中物。這 種念佛方法一定要誦習《楞嚴經》,才能通達,種種禪定,也一定要先修習《楞嚴經》這部經典,佛在這部經裏以大智慧,開顯宇宙真相,不讀此經,知道的都隻是 些名詞,開悟的《楞嚴經》,此言不虛。
誦大乘經,念阿彌陀,禪淨雙修,是較穩當的修學方法。
大乘經典能開明解慧,根本智,方便智,二智全彰,圓解圓修,命終生佛淨土。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曆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
念佛念得一心時,自然香光莊嚴,入於佛菩薩香光莊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