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樂文摘

開篇不談《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惘然.
個人資料
博文
(2005-12-04 21:58:02)
不胡不輸ts_h629269@sohu.com“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 每次讀李白的這首《長幹行》時,都會舒心地笑起來,神往不已,為這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小兒女的愛情。
陶醉的笑容,打開了我童年記憶的閘門。吹麵不寒的楊柳風裏,荷著竹籃,采桑果,挖薺菜,摘馬蘭頭,或者在一片金黃的油菜地裏,看蜜蜂飛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5-12-04 21:56:11)
依顰兒愛上臭臭yipiner_chouchou@sohu.com人們習慣用“封建統治者、四大家族的最高權威”等頭銜冠之於賈母頭上,賈母老太太作為族中尊長,這樣加封沒有錯,但不能完整地詮釋這個中國式的貴族形老祖母,已是曾祖母的老太太不曾將歲月年輪的刻痕拉扯成巫婆魔鬼般的皺紋和老鷹似的爪子,去恐嚇“小公主”“灰姑娘”,正相反對姑娘丫環小孩卻懷有菩薩心腸和慈悲。她堅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5-12-04 21:55:21)
林雨嫣yuyan_1987@sohu.com★不關愛或不愛,這一生,隻有公子。 
  還不曾來得及、走離公子的視野,已落得芳華生命飄逝成泥。無非是生得美些,卻“風流靈巧招人怨”,橫遭冷對和排擠。 
  我的委屈,卻不曾告訴公子。我不是襲人,我單純是公子的丫頭晴雯。在老太太房裏,我的心全沒有留意和被留意,這一張白紙,隻等著公子來點染淡淡的牽念。誰曾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炎炎的老婆 yanyanchipi@sohu.com提及金陵十二釵,很少有人說討厭林黛玉,因為先入為主地喜歡
也很少有人討厭探春,因為於黛玉無礙;相反,薛寶釵則因為與林妹妹“同情”
而受千夫所指,認真對比,會發現二人性格的諸多相似,截然不同的評價使筆者甚為不平,在此舉些探春的討厭之處,寶釵的有苦難言
當然,十二釵中各有優缺點  性格不同但目的相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5-12-04 21:52:23)

冰茶之韻zhoufenglp@sohu.com胡說係列---之護襲人
大凡一部電影,一部小說都有讓人關注的焦點,也就是主角,或者是主要事件.紅樓夢這部小說當然也有主角和焦點.
而大凡主角和焦點,都是在被存托出來的,都會有一些所謂被犧牲了的,或是她的故事不太讓人關注人物在旁.
如是,在紅樓夢這部奇書中,就有很多.常見的書中主角的正麵形象頗多,象紅樓夢中被貶"富貴不知樂業,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5-12-04 21:51:33)
從嘉.婉兒cojia@sohu.com黃澄澄的金鎖閃著招人嫉恨的光芒,她的笑容讓人猜不出溫度;
一襲紫衣在風中淒豔地張揚,她刁毒的眼裏有望不見底的癡怨;
墨綠的尚宮服在深宮裏落寞,她冷冷的表情下,是無法言說的孤獨和無奈。
你可以憐惜黛玉的命薄,感傷阿朱的不幸,欽佩長今的積極向上,堅強善良——可是,在這種種坎坷,不幸,淒慘之外,有一種人,她們的命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5-12-04 21:50:04)
紅泥火爐jianghong651@sohu.com林黛玉,多少紅迷心中的珍愛!用水石清華的話說,她,美得讓人心疼。這一句抓住了黛玉美的靈魂——千古獨具的風雅之美、靈性之美,這樣一個絕世獨立的美女,曹公是怎樣刻畫出她的外貌和神韻的呢?“門外山川供繪畫,堂前花鳥入吟謳”,工詩善畫的曹公,在書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化用了許多繪畫技法。脂批早有言雲:事則實事,然亦敘得有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5-12-04 21:49:05)
紅泥火爐jianghong651@sohu.com讀紅樓有一個好處,你隨便打開某一頁某一回,就可以沉浸進去。就像走在黃山上一條風景奇絕的山穀,一步一景,而你不論從哪個岔路口進去,從哪個角度看去,都會有意外的絕美收獲,真的如導遊所言是移步換景。
    這麽多引人入勝的情景,需要多少筆墨去勾連?從未見過如《紅樓夢》這多人物、場景和關聯的,不能不替作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5-12-04 21:46:31)
不胡不輸ts_h629269@sohu.com所謂失態,是指一個人舉止失去應有的身分、禮貌或正常的狀態。它反映出一個人受到了外在因素的幹擾,或者是內心因為某種原因受到了震動或擾亂。尤其是當一個人情不自禁或無意識中失態時,常常能從中折射出失態者本人的性情和性格。
寶玉和風姐被魔魘鎮住,合家老小亂成一團。[別人慌張自不必講,獨有薛蟠更比諸人忙到十分去:又恐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逍遙夢遊 mynameisxiaocai@chinaren.com子路之死  王以安撰
中國文字「形聲」為六書之一,而《石頭記》寫作也多有「諧音」的運用,其中薛蟠錯認白字的笑話堪作經典。 
《石頭記》第二十六回記載薛蟠哄寶玉出來吃熏豬,確是在解讀《春秋左氏傳、哀公十五年》之「閏月,良夫與大子入,舍於孔氏之外圃。昏,二人蒙衣而乘。寺人羅禦如孔氏,孔氏之老欒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
[21]
[22]
[23]
[24]
[2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