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樂文摘

開篇不談《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惘然.
個人資料
正文

偶然看到一段關於紅樓夢的解讀,驚!

(2005-12-04 21:45:13) 下一個

逍遙夢遊

 mynameisxiaocai@chinaren.com


子路之死  王以安撰

中國文字「形聲」為六書之一,而《石頭記》寫作也多有「諧音」的運用,其中薛蟠錯認白字的笑話堪作經典。 
《石頭記》第二十六回記載薛蟠哄寶玉出來吃熏豬,確是在解讀《春秋左氏傳、哀公十五年》之「閏月,良夫與大子入,舍於孔氏之外圃。昏,二人蒙衣而乘。寺人羅禦如孔氏,孔氏之老欒寧問之,稱姻妾以告。遂入適伯姬氏,既食。孔伯姬杖戈而先,大子與五人介,輿豭從之。迫孔悝於廁,強盟之,遂劫以登台。欒寧將飲酒,炙未熟,聞亂,使告季子,召獲駕乘車。行爵食炙,奉衛侯輒來奔。季子將入,遇子羔將出,曰:門已閉矣。季子曰:吾姑至焉。子羔曰:弗及不踐其難。季子曰:食焉不辟其難。子羔遂出,子路入及門,公孫敢門焉。曰無入為也。」段落文字,其間雖穿插幾句《影梅庵憶語》的解讀,惟馮紫英本是「馮子纓」的諧音,而這篇典故講的就是子路結纓而死。試作解讀如下: 
焙茗及薛蟠是從人「良夫」及「大子」,兩人在二門外等寶玉,是寫「舍於孔氏之外圃」。 
寶玉聽說老爺叫喚,不覺打了個焦雷的一般,暈頭轉向寫「昏」字。 
襲人同寶玉二人疾忙回來穿衣服,是寫「二人蒙衣而乘」,「乘」是疾忙。 
古董行的程日興,是以親信寫「寺人」。 
暹羅國寫「羅」字,進貢表意「禦」字。 
寶玉轉過大廳,心裏還自狐疑,「如恐事」諧音「如孔氏」也。 
寶玉埋怨騙說是他父親叫喚的恐怖事,是以「恐事」寫「孔氏」也。 
我告訴姨娘去評評這個理,問老親評理是「之老欒寧問之」也。 
改日你也哄我說我的父親,為「稱姻妾以告」。 
孝敬母親及老太太、姨父、姨母等長親,寫「入適伯姬氏」。 
吃了茶,寫「既食」。 
薛蟠推崇寶玉才配吃食品,寫「孔伯姬杖戈而先」。我要自己吃,恐怕折福是「恐怕懼」,寫「孔伯姬」也。惟有你還配吃,是寫「杖戈」帶頭居首也。唱曲兒的小麽兒,謂之「先兒」寫「而先」? 
薛蟠仍是「大子」,「五人」是詹光、程日興、胡思來、單聘仁等並唱曲兒的小麽兒。彼此見過,是「介」。 
以魚寫「輿」,以豬寫「豭」。他不知那裏尋了來的是「從之」。 
牆角邊一陣嗬嗬大笑,薛蟠跳出發話,是寫「迫孔悝於廁」,牆角謔言「廁」字。先時寶玉忐忒恐虧之為「孔悝」矣。 
寶玉無法,隻好說聲罷了,是寫「強盟之」。 
來至薛蟠書房為「遂劫以登台」,書房自有「燈台」。 
薛蟠命人擺酒,是「欒寧將飲酒」。 
薛蟠認白字,是「字未熟」的「炙未熟」。 
說猶未了,是寫「聞」字,眾小廝七手八腳,則寫「亂」字。 
小廝來回馮大爺來了,是「使告季子」:「馮紫英一路說笑」中有「紫路」諧音,《脂批》「如見如聞」是作點睛。又批「一派英氣如在紙上,特為金閨潤色也。」「紙」不當「紫」而諧「子」字。 
把仇都尉的兒子打傷,是「召獲」,招禍也。 
打圍寫「駕乘車」。 
薛蟠執壺,寶玉把盞,斟了兩大海。那馮紫英站著,一氣而盡,寫「行爵」。 
薛蟠說越發說的人熱剌剌的丟不下,在寫「食炙」,炙者熱也。 
寶釵進來怡紅院,是寫「奉衛侯輒來奔」:命小福薄不配吃,留著請人送人是「奉衛侯」。寶釵走進來為「來奔」,見是常客謂之「輒」。 
黛玉以手叩門,為「季子將入」。 
晴雯正把氣移在寶釵身上,是「遇子羔將出」,遇晴雯「趾高」氣昂將出氣也。 
晴雯說都睡下了,寫「曰門已閉矣」。 
黛玉高聲說道是我,是寫「季子曰:吾姑至焉」。 
晴雯說憑你是誰,寫「子羔曰弗及」,一概不許放人進來,寫「不踐其難」。 
黛玉自忖現在他家依棲,就食於人是「季子曰食焉」。如今認真淘氣也覺沒趣,甘受磨難是「不辟其難」。 
寶玉襲人一群人送寶釵出來,寫「子羔遂出」,晴雯想來也雜在人群中吧。 
黛玉閃過一旁,是以讓路寫「子路」。 
等人進去關了門方轉過來,寫「入及門」。 
猶望著門灑了幾點淚,寫「公孫敢門焉」。 
自覺無味轉身回來,是「曰無入為也」。 
春秋經文後續是「季子曰:是公孫也,求利焉而逃其難。由不然,利其祿,必救其患。有使者出,乃入曰:大子焉用孔悝,雖殺之,必或繼之。且曰:大子無勇,若燔台半,必舍孔叔。大子聞之懼,下石乞、盂黶敵子路,以戈擊之,斷纓,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結纓而死。孔子聞衛亂,曰:柴也其來,由也死矣。」作者套寫經典敷衍馮紫英俠文,解讀子路人物,而徐徐寫來卻為「季子曰:吾姑至焉」之分派予黛玉也。 
書中既把「子路之死」的經過逐句解讀,又以諧音字法來包裝「馮紫英」角色,並廣泛使用《論語》中有關子路的典故詳加印證。 
《論語、述而》雲:「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於是「暴虎馮河」就成了子路的標記,也就是馮紫英的原型。馮紫英就是「馮子纓」,代表「馮河子路結纓」。馮紫英,馮姓取自「馮河」,「紫、子」諧音隱「子路」,「英、纓」諧音隱「結纓」。 
馮紫英係神武將軍馮唐之子,「唐、堂」諧音隱「升堂」。《論語、先進》雲:「子曰:由之瑟,奚為於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詩經、唐風、蟋蟀》曰「蟋蟀在堂」,以故馮紫英行酒令「女兒樂,私向花園掏蟋蟀。」而《脂批》作「紫英口中應當如是」設譬如此。 
薛蟠之有「糖銀、果銀」之分辯,而「銀、淫」諧音隱「南子」。南子淫亂而衛靈公惑之。《論語、雍也》雲:「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果、果」連用隱「也果」,《論語、雍也》雲:「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子曰:由也果,於從政乎何有?曰:賜也可使從政也與?曰:賜也達,於從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從政也與?曰:求也藝,於從政乎何有?」 
馮紫英大名幾次出現書中也都扮演著「解讀」子路之角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