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fodizi.net/qt/yinguangdashi/19230.html
持名一法,最為末法透機之法。善導雖疏觀經,實最重持名一行。不觀末法眾生,神識飛颺,心粗境細,觀難成就。大聖悲憐,特勸專持名號。以稱名易故,相續即生之言乎。
觀雖十六,行者修習,當從易修者行。或作如來白毫觀,或作第十三雜想觀。至於九品之觀,不過令人知行人往生之前因與後果耳。但期了知即已,正不必特為[
閱讀全文]
10年前,我曾信仰過其他宗教,同時也接觸了傳統文化,這些教義都是勸人為善,做個有道德的人。起初,我學的很歡喜,時間長了,就會好想,比如,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麽?因果真的有嗎?我們為什麽要做一個好人?如果人生隻有一世,我覺得沒必要去做個好人;如果有來世和輪回,我怎麽感覺不到、看不到呢?這些問題始終縈繞在我的腦海裏,也找不到令人滿意的答案。最[
閱讀全文]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6013682363_0_1.html沒有什麽特別的意義,就是備忘[
閱讀全文]
今晚我有機會在此與各位宣講佛理,真是高興。現在我要提出一個問題來講,就是:“人生誰最可靠”?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我們平常或者都有說過或聽過,做人要有一個靠山才穩。但這個靠山頗有問題,究竟誰最可靠?靠那一座山才穩?如果靠不穩的話,就算它是山吧,恐怕也有倒下來的危險。比如古時的人,常以“朝中無人莫作官”,把“朝中人”作[
閱讀全文]
小時侯,我於沿海鄉鎮長大,夥食中,雖少肉,卻多魚。從少年到青年,從俗人到僧人,從吃魚肉到食青菜豆腐。時輪轉速,一晃如昨,飲食上,從葷到素,已逾二十載了。這期間,素食也從不習慣到了習慣。並且,葷食已從習慣到了不習慣,因為,已經難聞其味了。佛教是民-主的宗教,從不強迫人什麽。出於對自己信仰宗教的忠誠,也為了大家的身心健康和未來之希望,這[
閱讀全文]
凡間一塵:
這裏節錄的是張愛玲關於信仰的篇章,可惜她最終也沒有真的相信,更沒有去研究和實踐。
張愛玲晚年不僅淒苦,而且業障深重,蟲患大概更多是不孝和打胎的報應,也有可能包括宿世的業障。
張愛玲雷峰塔在線閱讀
http://www.99lib.net/book/7009/index.htm
上麵的鏈接便於閱讀,下麵的鏈接才能拷貝:
http://www.beduu.com/read-5934_4.html
第九[
閱讀全文]
http://xiaotuanyuan.quanben-xiaoshuo.com/
張愛玲《小團圓》筆記:
第一章開頭:
大考的早晨,那慘淡的心『情』大概隻有軍隊作戰前的黎明可以比擬,像“斯巴達克斯”裏奴隸起義的叛軍在晨霧中遙望羅馬大軍擺陣,所有的戰爭片中最恐怖的一幕,因為完全是等待。
九莉快三十歲的時候在筆記簿上寫道:“雨聲潺潺,像住在溪邊。寧願天天下雨,以為你是[
閱讀全文]
問:第二個,弟子平時念阿彌陀佛聖號,而在幾次惡夢中,或車禍前脫口而出的卻是觀世音菩薩,或是地藏菩薩聖號而脫險。請問萬一我車禍真正死了,這樣能往生西方嗎?
答:能不能往生關鍵不在阿彌陀佛,或是觀音菩薩、地藏菩薩,不在這些,在你的願力。你看《無量壽經.三輩往生》,前麵是上輩、中輩、下輩,都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可是後麵一段那是讀誦[
閱讀全文]
http://v.book.ifeng.com/book/ts/2130.htm我的姐姐張愛玲http://v.book.ifeng.com/book/ts/2130/149351.htm“一個人假使沒有特長,最好是做得特別……”非常好的自我寫照,隻有他弟弟能聽到和記錄。這點跟胡蘭成應該是超級的共鳴吧。這也是她能不顧一切選擇胡的原因之一吧,明明預知道他身後的是逃亡和蕭然。http://v.book.ifeng.com/book/ts/2130/149352.htm這一頁第二段分析了張和弟弟與父母[
閱讀全文]
看完張愛玲的《小團圓》,最喜歡的人是三姑張茂淵;
看完胡蘭成的《今生今世》,最喜歡的人是佘愛珍。
她們給人的感覺是溫暖、明亮,像暗夜裏緊遠處的一盞路燈、寒風中林子空地上的一簇篝火、暴雪淩冽中屋內煙囪下煨著的一小盆紅炭。
張茂淵是文,佘愛珍是武。
張茂淵有情,佘愛珍有義。
張茂淵達理,佘愛珍通情。
張茂淵的李開弟的珍惜和默默守護[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