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博文
梵網經菩薩戒本釋仁敬法師恭誦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DeDR5m-2TY學戒持戒的經驗分享--(釋仁敬法師2015年講於洛衫磯淨宗學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HqiIcPabdw[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http://renjing.tw/new/new_2016_0617.html 當下開悟難不難?

在佛門裏常聽到一句話:凡是說自己開悟的人,那個人一定沒開悟,若是真開悟者,說了就必須要走(往生)否則就一定是假的。說這話的人,有可能自己是尚未開悟,真的是感覺此生要開悟是很難的一件事,另外也可能是不願身邊的同修弟子們超過自己,所以就一概否定一切末法眾生皆有開悟的可能性,即使明知法華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03-14 00:35:32)
http://www.fodizi.net/qt/qita/20074.html我們應當弄清楚,我們今天流轉輪回的原因是什麽?究竟是誰讓我們流轉輪回的?除了佛教之外,其他世間的學問——包括東方與西方的哲學與科學,都對外麵的世界產生過許許多多的懷疑,但卻從來沒有對自身的存在有過一絲一毫的懷疑。比如,笛卡兒認為:“我思故我在”,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外麵的東西是否存在可以懷疑,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染塵容易出塵難,不斷塵勞總是閑 http://www.fodizi.net/qt/qita/20071.html 憨山大師(1546-1623),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俶人(今屬安徽)。憨山大師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他不僅在修證上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而且在文學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一生著述頗豐,詩、詞、文皆所擅長。他的詩文以通俗明快,貼近生活而受到後人的喜愛。其《費閑歌》即是眾多佳作中的一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http://www.fodizi.net/qt/qita/20075.html 成佛需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為什麽成佛要經曆這麽久呢?因為有退轉。就拿現在的眾生來講,在修學路上,往往會遇到兩方麵的問題讓我們退轉。一個是誘惑。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最大問題就是對欲望比較執著,欲望是苦的根本,輪回的根本。所以在佛教裏麵講有五種欲望:財、色、名、食、睡,所以在前進的道路上往往會被這五種欲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修行起來為何很困難不容易成就 作者:夢參老和尚 要如何修行?有幾個重要的觀點是我們應當要先認識的。一般來說,我們所謂的修行都是禮懺、念經、念佛,或者上早、晚課。其實這樣的修行是不夠的,我們往往忽略了現前的境界,在佛堂拜佛的時候,忽略了禪室外頭的事情。在我們拜懺或打木魚、敲引磬的時候,會影響到別人;而你並沒考慮到別人,就隻看到自己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03-10 12:29:20)
終南山180天楞嚴修行記
http://www.shixiu.org/thread-219921-1-1.html
(出處:佛教網)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03-10 12:24:40)
持誦楞嚴咒能滅一切罪http://www.fodizi.net/qt/mengcanlaoheshang/20018.html作者:夢參老和尚發布時間:2017-2-2722:38:40【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淨;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進者,令其精進;無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淨者,速得清淨;不持齋戒,自成齋戒。】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曾經破了根本戒了,身口意三根曾經都不清淨了,但是能持楞嚴咒,楞嚴咒就等於懺悔了。把戒失掉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03-10 12:17:46)
家庭為何不和睦http://www.fodizi.net/qt/qita/4523.html作者:明如法師平時,不少在家學佛的居士向師父訴說煩惱:自己很想精進學佛,家庭成員總是障礙重重,結果煩煩惱惱,甚至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鬧……自歎福報淺薄,其實,是智慧不夠。看到一篇文章《家庭與菩提心》,覺得不錯,錄之於後,以饗有緣。現在我們很多人學佛都是學習大乘佛法的人,也就是發了利益一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03-10 12:00:28)
藏傳 http://www.fodizi.net/qt/qita/20046.html 有一次,我到繁華的首都北京出差,晚上路過一座天橋,站在天橋上往遠處望去,馬路上開著車燈的汽車形成一條穿梭不息的“燈流”,這條蔚為壯觀的“燈流”一直延伸到很遠的地方,組成了一幅絢麗的夜景畫卷,仿佛在向我生動地展示著人心的繁忙和永無止境的追求。在感歎“燈流”的壯觀之餘,我情不自禁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201]
[202]
[203]
[204]
[20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