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阿含經卷第四
後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遊行經第二後
爾時。佛告阿難。時王自念。我本積何功德。修何善本。今獲果報。巍巍如是。複自思念。以三因緣。致此福報。何謂三。一曰布施。二曰持戒。三曰禪思。以是因緣。今獲大報。王複自念。我今已受人間福報。當複進修天福之業。宜自抑損。去離憒鬧。隱處閑居。以崇道術。時。王即命善賢寶女。而告之[
閱讀全文]
長阿含經卷第三
後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遊行經第二中
佛告阿難。世有八眾。何謂八。一曰刹利眾。二曰婆羅門眾。三曰居士眾。四曰沙門眾。五曰四天王眾。六曰忉利天眾。七曰魔眾。八曰梵天眾。我自憶念。昔者。往來與刹利眾坐起言語。不可稱數。以精進定力。在所能現。彼有好色。我色勝彼。彼有妙聲。我聲勝彼。彼辭我退。我不辭彼。彼所能說。我[
閱讀全文]
長阿含經卷第二
後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二)第一分遊行經第二初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羅閱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是時。摩竭王阿闍世欲伐跋隻。王自念言。彼雖勇健。人眾豪強。以我取彼。未足為有。時。阿闍世王命婆羅門大臣禹舍。而告之曰。汝詣耆闍崛山。至世尊所。持我名字。禮世尊足。問訊世尊。起居輕利。遊步[
閱讀全文]
來自:長阿含:http://www2.fosss.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長阿含經&catid=1:01&Itemid=3
大正藏No.0001長阿含經
後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22卷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衝默。玄旨非言不傳。釋迦所以致教。是以如來出世。大教有三。約身口。則防之以禁律。明善惡。則導之以契經。演幽微。則辨之以法相。然則三藏之[
閱讀全文]
http://www.jingshu.org/fajujing/yuanwen.html
乾隆大藏經法句經:
http://www.hahaha365.com/book/dzj/sutra/1358.htm[
閱讀全文]
http://www2.fosss.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01:雜阿含經&catid=1:01&Itemid=3
雜阿含經
附吳魏二錄
(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薩國。多比丘俱行往竹中。一竹中止。行止[阿-可+聚]中柏樹間。在時佃家婆羅門。姓為蒲盧。一竹外多犁者共會飯。能五百犁。是時佛念日尚早。今居前一竹中行到佃家。多犁者飯時會。佛便至佃家飯會處。佃家見佛從來已見為[
閱讀全文]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十五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十六(丹本第十七卷初準)
失譯人名今附秦錄
(三三○)
爾時世尊。在毗舍離獮猴陂岸大講堂中。時有四十波利蛇迦比丘。皆阿練若。著糞掃衣。盡行乞食。悉在學地未離欲法。鹹至佛所頂禮佛足在一麵坐。爾時世尊作是念。此諸比丘皆阿練若。著糞掃衣。盡行乞食。悉是學人。未斷諸結。吾當為彼如應說法。令諸比丘不起於坐心得[
閱讀全文]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十四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十五(丹本第十一卷第五張準)失譯人名今附秦錄(二九八)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一天子名曰因陀羅。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所。身光暉曜遍照祇洹赫然大明。頂禮佛足卻坐一麵。而說偈言。
雲何不知壽 雲何覺了壽
雲何貪著壽 雲何係縛壽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色不能知壽 行不覺[
閱讀全文]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十三(自極慢已下十一經。皆丹藏所無。於大本經中亦無同本異譯者。然其文相不異當經前後。則丹藏無者脫之耳。故此仍之 癸卯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敕雕造)。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十四(丹本第十卷初準)失譯人名今附秦錄(二六九)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尼山中。有一天女。名求迦尼娑。本是波純提女。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所。威光暉曜普照此山[
閱讀全文]
別譯雜阿含經第十二卷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十三(丹本第七卷六張已後準)失譯人名今附秦錄(二五○)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長者。請佛及僧施設大會。爾時世尊與諸大眾圍繞。至彼大長者家。時彼尊者婆耆奢。於僧直次守於僧坊。當於爾時有多女人詣彼僧坊。時女人中有一端正美色之者。時婆耆奢見斯事已。為色壞心生於欲想。複自思念。我今妄想失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