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博文
智者大師: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第五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第五
上已廣明內外方便。行者若能專心修習。係念禪門。必有證驗。是故第七廣明修證。故經言。修我法者。證乃自知。今明修證中。自開為四。第一修證世間禪相。第二修證亦世間亦出世間禪相。第三修證出世間禪相。第四修證非世間非出世間禪相。今第一釋修證世間禪者。則為三。一四禪。二四無量心。三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第四
分別禪波羅蜜前方便第六章,(內方便下分明驗惡根性)
第二明驗惡根性中。即有四意。一先明煩惱數量。二次明惡根性發。三立對治法。四結成悉檀廣攝佛法。今釋第一煩惱數量。煩惱者。涅槃經雲。煩惱即是惡法。若具論惡法。名數眾多。今略約五種不善惡法。開合以辨數量。五種不善法者。一覺觀不善法。二貪欲不善法。三嗔恚不善法。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智者大師: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第三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第三
分別禪波羅蜜前方便第六之二
(從此有兩卷。並明內方便。今之一卷正釋因。止發內外善根。是中明事理諸禪。三昧善根發通約初禪。初境界罔像而辨止。表行人習因根性不同。故於初證之時。發禪有異。若論初禪已後。發事理諸禪三明深妙境界。並在第七。大段修證中廣明此文。悉未流通也)第二明修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智者大師: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第二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第二
分別禪波羅蜜前方便第六
(釋此一段有三卷。今之一卷正釋外方便。是中明調伏欲界粗心中。淺近方便尋者。想不便疑一向涉事淺近說易行難。豈得即論理諸深方便也。至下釋第七大段修證中有十二卷。乃當隨禪事理深淺約證位之前。節節明行行慧行二種善巧用心之相。此文並未流傳故記以知之)行人若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智者大師: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第一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第一
(天台山修禪寺顗禪師。於都講說禪法。大莊嚴寺沙門法慎記。預聽學輒依說采記。法門深廣難可委悉。若取具足。有三十卷。今略出前卷要用。流通此本。於天台更得治改前諸同學所寫之者。爾時既未好成就。猶應闕略。或繁而不次。若見此本更改定之。庶於學者得免謬失矣)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大開為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智者大師: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目錄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目錄
隋天台智者大師說
弟子法慎記灌頂再治
禪波羅蜜序
禪波羅蜜者。輔行雲。次第禪門目錄雲。大師於瓦官寺說也。大莊嚴寺。法慎私記。章安頂禪師。治定為十卷。開十大章。一大意。二釋名。三明門。四詮次。五法心。六方便。七修證。八果報。九起教。十歸趣。但至修證。餘三略無。於修證中。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問:如何才能令止觀現前? 答:先要有所緣境,然後把心安住在所緣境上,這就是「止」。但什麽是所緣境?通常多數人歡喜修阿那般那念──數息觀,即用出入息作所緣境。注意息的出、息的入,這是一個方法;如果是數數字:一、二、三,乃至十,這又是一個方法,可隨自己意。 若不依上述兩種,也還有很多其它的方法。如出入息是風,另外也有用地作所緣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BX4_q5wz1Q[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佛學問答四篇-止觀坐禪篇 玅境長老答/編輯室整理 問:請問如何修自性空觀? 答:首先要知道什麽是「自性空」、什麽是「自性有」。沒有因緣時,就有此事,是名「自性有」;沒有因緣時,即無此事,是名「自性空」。有因緣才有這件事,還是「自性空」;因為,有因緣的時候有這件事,這件事是屬於因緣的,是因緣有、不是「自性有」。有而屬於因緣,而非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http://www.hglws.com/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781&id=45181 佛學問答四篇-生活實踐篇 玅境長老答/編輯室整理 問:在家居士應如何調伏淫欲? 答:還是要修不淨觀。但其中還有一個問題──你若觀察你所愛的人,不淨觀不能現起;而欲心生起,不淨觀就修不來。那怎麽辦呢?先觀察自己是不淨,這樣子漸漸觀,不淨的智慧增強了,然後再觀所愛的人是不淨,就能觀上來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46]
[147]
[148]
[149]
[15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