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岬上高高的燈塔呼喚著遠行的漁人
海灣裏低低的木屋殷殷地妻兒在期盼。
海岬外是萬頃浩瀚的大海
海灣內是一泓清明的綠潭。
海岬前怒浪拍打著海岸
海灣中風靜水寧蕩漾著小舨。
海岬東望大西洋湛藍恰似冷峻的現代派
海灣西顧小木屋六色五顏一如斑斕的印象畫。
海岬燈塔的高聳讓我仰慕
海灣木屋的溫柔更讓我心安。
佩姬灣,
你讓我心醉
你[
閱讀全文]
旅遊大巴開下陡斜的大街,街邊兩排磚砌辦公樓哈利法克斯(Halifax)到了。的盡頭遙遙是一片藍色的水麵。導遊保羅轉過頭來說,這次加東遊東邊的頂點哈利法克斯(Halifax)到了。
哈利法克斯在大西洋邊上,是加國大陸上最東邊的城市,除開更東邊海上的紐芬蘭島。哈利法克斯在大西洋邊上,是加國大陸上位置最靠東的城市,除開更東邊沒和大陸相連的紐芬蘭島不算。哈城[
閱讀全文]

第三天一早,我們隨大巴去了芬迪海灣(Fundybay)新布倫維克省一側岸邊的好望石公園(HopewellRocks)。
芬迪灣是加東兩個海洋省份,新布倫維克(NewBrunswick)和新斯科舍省(NovaScotia)之間一個既寬又長的海灣,上百公裏的長度,從新斯科舍半島的最南端一直延伸到中部。芬迪灣有兩樣最出名:一天兩次的海潮漲落,漲落幅度常到15米,最高的一次是1869年的一次颶風,潮漲的幅度達到[
閱讀全文]

看完鯨魚後,我們上了大巴前往當晚的目的地,NewBrunswick省的省府Fredericton。進城前順道去了一個景點,叫Hartlandcoveredbridge,中文文雅的稱呼為哈特蘭廊橋,通俗的叫法是哈特蘭屋橋,到地方後,發覺兩種叫法都有道理。
哈特蘭廊橋成為旅遊點,可能和95年好萊塢一部浪漫愛情電影《廊橋遺夢》(TheBridgesofMadisonCounty)有點關係。那部以美國中部愛荷華麥迪遜郡幾座有蓋的橋為背[
閱讀全文]

大巴離開魁北克城後,很快上了聖勞倫斯河南岸的魁省20號公路,當天上午的觀光項目是在河岸小城Rivière-du-Loup上船到聖勞倫斯河口看鯨魚。
出發比預定晚了一個半小時。早餐時導遊對大家說出發的時間改了,八點半才能走,原因是鬥戴牛仔帽裝扮很酷,但責任心特強的意裔駕駛昨晚檢查車時,發現電路存在著半大不小的問題,要留在魁北克檢修。上報後,公司當晚十[
閱讀全文]

大巴在魁北克城古堡酒店側麵的斜坡小街上停下,最前排的導遊站起來轉身告訴大家下車後是自由活動時間,他再指著車窗外左邊一家紅色屋頂的餐館說那裏就是晚上就餐的地方,六點半門前匯齊。
這是我們第三次來魁北克城了。下車時,前排的老張和白大姐說我們當地熟悉,提出同我們倆走在一起,我們覺得挺好的,就帶著他倆開始了老城的遊覽。老張和白大姐年近七十[
閱讀全文]

這幾年,下一代上學不住家裏後我們兩人有了不少空閑的時間,幾乎每半年總要出門一次。
年初回了一趟國,花了三周假期,女兒十月初的婚禮也要時間準備,所以今年夏天原本沒有外出的安排。可是到了六月中旬,我倆心裏不約而同的都有了同一種燥動,想出門去哪裏遛達遛達。年初回國時順道去了越南雲南,是自助遊,一路美景飽覽,就是行程準備很費事,而這次是臨[
閱讀全文]
幾周前,一個華人老先生過街時被摩托給撞了,當時他的右腿被撞斷,在醫院呆了兩周,出院後又送到康複中心繼續治療。加拿大是全民醫療,醫院裏的治療包括看醫生,檢查,藥物以及院內的吃住都是免費的,康複中心的費用則是保險公司負擔,按這裏的車輛保險法,無論交通事故是何方造成的,保險公司都得負責受傷人的康複費用。
據說這起交通事故的具體經過是這樣[
閱讀全文]
周六是加拿大一百五十歲的紀念日,全國城鄉上下都有慶祝活動,我們一家沒出去看熱鬧,而是在家烤BBQ以示慶祝,這年月凡是公共慶祝活動,特別是帶政治性的,我們都少了參加,不想成為那些腦袋有毛病的人製造的事件的統計數字。
加拿大國慶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加拿大125周年的慶祝活動,那是1992年7月1日,找到工作後的第一次出行,國慶那天在首都渥太華。我們住朋友[
閱讀全文]
前幾天,博主菲兒貼了幾張照片,其中有一張她青年時期的倩照,穿著一條白色的蘿卜褲,靠著一匹高頭大馬,當時我稱讚她是自然美女,是由衷的,她確實當得上。
白色的蘿卜褲八十年代開始在中國流行,最初好像隻在北京上海,內地城市還不是那麽普遍。我當時在成都一所大學任教,算是“文革”後產生的新一代老師,印象中學校裏的女學生還沒有流行蘿卜褲,[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