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要去看的墨西哥城附近的另一個城市古文明,托爾特克Toltec 文明。
托爾特克文明遺址在墨西哥城正北80公裏的圖拉城外。墨西哥曆史上著名的特奧第瓦坎古文明崩潰後三百多年,公元10世紀又在不遠的圖拉出現了另一個墨西哥古文明托爾特克。他們也建金字塔,但規模要小很多,他們最大的特點是人像石柱。
去圖拉我們用的也是公交,大巴的始發站也是城北總站,但是另一家汽車公司 Ovmio。售票處就在前一天的特奧第瓦坎班車公司旁邊,票價200比索,合10美元或14加元。墨西哥的長途汽車公司很多,汽車北站至少有不下二十家公司,每家經營不同的線路。
出城走的是另一條高速公路,沿途的房屋也不規範,但因為兩邊的山坡不高,沒見到昨天那種”貧民山”了。行車兩小時後前麵出現了大片的工廠建築,看樣子像是一家石化公司。後來還看到好幾輛架著機槍的武裝皮卡沿途巡邏,我們的神經一下子繃得緊緊的。好在圖拉城不是這種景象,房屋要老舊一點,很像八十年中國的內地城市。
離開車站後我們跟著穀哥導航,去城北麵的托爾特克遺址。那一片是老城,途中還看到一個很大的教堂,我們說回來再進去看。然後是一條步行街,兩邊的店鋪明顯整修過,但街上隻有幾個像我們一樣的路人。
出城後要過一條河,河裏水不多,空氣中還有一股氣味,感覺小河成了當地的汙水渠。上坡後又走一公裏左右,就到了穀哥地圖顯示的入口,那裏有一個大門,但明顯棄用很久了。我們隻好沿著公園圍牆繼續往前走,所幸後來遇到一位十四五歲的當地男孩,他還會一點英語。他說大門在前麵,他家在附近開了一家餐館。到了遺址入口,分手時他也沒開口向我們要引路費,所以受過好教育的明顯不同。
遺址外麵有一個很大的停車場,但隻停著四五輛私家車和一輛旅遊大巴。大巴的司機正在擺弄大巴底層的行李箱,看樣子是一個旅遊團,沿路看沿路住。遺址門票不貴,45比索,合兩美元或三加元。進去後不久,在路過售物點遇到那撥旅遊團的正往回走,全是退休的白人老夫婦,不知是美國的還是歐洲來的。
前麵好一段,兩邊都是熱帶植物,有時還有路標指向旁邊的小道。走了好一陣不見遺址的蹤影,我們開始懷疑走錯了,誤入了一家植物園。再看穀哥地圖,顯示很明白,就是遺址公園,無奈隻好繼續朝前走但心裏直在打鼓。
又轉過一片高大的仙人掌樹林,前麵才看到遺址的影子,還是背麵。棄用的大門應該是老的入口,而且很近,進去直接看到遺址的正麵。看來穀哥也沒全錯,隻是沒及時更新,害我們繞了一大圈。
遺址是一個四邊形,中間是一塊足球場大小的方場,東西南三麵當初都有建築,但破壞得看不出形狀了,隻有東邊的金字塔狀祭台還保存得不錯。從規模來看,托爾特克城市遠不能和特奧第瓦坎文明相比,但他們更注重擴充。遠在兩千公裏外尤卡坦半島上的奇琴依察也有類似的祭台,但周圍全是瑪雅文化的金字塔。 學術界還沒有定論,尤卡坦的托爾特克祭台究竟是托爾特克人打過去建的,還是當地瑪雅人學的。
托爾特克城市的一大特點就是石柱支撐的柱廊或大廳,石柱有方柱,也有圓柱。千年過去屋頂破毀之後,殘存的石頭柱子就像排列齊整的武士隊伍,讓人不由聯想到西安城外出土的兵馬俑,看了著實的震撼。
祭台頂上是豎立的人像石柱,有兩人多高,最引人注目的左右兩隻巨大的招風耳。人像石柱讓我聯想起了美國加拿大原住民的圖騰立柱,不過圖騰立柱隻是祭祀用品,而托爾特克石柱是神廟的支柱,當然也有祭祀用品的功用。
祭台背麵沒有階梯,筆直的牆麵過去滿壁是石刻浮雕,可惜因為風吹雨淋和人為毀壞,隻有不多的殘存了。浮雕既有神像,也有老虎和狗,是了解當時生態狀況的有用信息。
遺址大門裏邊還有一個不大的博物館,包含在門票之內。博物館展品不多,隻有幾件有特點。其中之一是查克摩爾”神的使者”,雕像半臥半立,臉麵側視,雙手於胸前合捧一盒,據說過去祭祀時裏麵盛著獻祭給神的人心。另一件是石雕人像,胸前合抱的雙手,造型很像成都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大立人,不知這種相似是一種偶然,還是有某種聯係。
下午五點半,我們回到墨西哥城汽車北站,那裏坐兩站地鐵就到了全墨西哥最神聖的爪達盧佩聖母大教堂。教堂的曆史可以追溯到近五百年前的1531年,當時西班牙殖民者雖然已經占領了墨西哥達十年,但原住民麵服心不服,依然信仰自己的多神教,而不願改信西班牙天主教。
公元1531年12月12日那天,原住民農夫若望.迭戈披的鬥篷上出現聖母的形像,而且保持至今。消息傳出後,四周的原住民才開始相信基督教神跡,改信天主教的大幅度增加。當地教區特地興建了一座教堂,供奉這件聖母鬥篷。教堂是一座文藝複興式建築,圓形穹頂,優雅古典。
現代交通方便,前來朝奉的信徒遠遠超過老教堂的接納能力,於是1976年又在附近興建了一座現代風格的新教堂。新教堂像一座巨大的蒙古包,圓錐形房頂下麵是圓柱大堂。教堂是半開放式,除祭台那麵外,其它幾麵全部敞開,信眾和訪客皆可自由入內。
快近晚上七點時,我們離開大教堂。當地位置雖然偏避,但因是宗教聖地,有好幾班公交到市中心。最方便的紅色雙層公交7號線,除了到市中心的曆史街區外,還要開到南邊的改革大道和有名的查普特佩克公園,既是公交,又是觀光車。
雙層公交幹淨整潔,但最初開過的幾個街區很肅條,街上照明不足,行人也不多,應該不是富裕的區域。當時的感覺就像在一個時光膠囊裏麵,車上是生活無憂的來訪者,而車下的街區則固化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紅色大巴進入環城公路以內後,街上車流人流明顯增多了,我們一直懸著的心也才落到實處。看來當地人雖然同處一城,但生活差別還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