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2015-03-20 05:48:18)

天天做飯,漸漸的就煩了。嫌綠色蔬菜種類太少---其實是嫌冬天太長,嫌肉類吃著都不香---其實是嫌三高麻煩,嫌每天為什麽要吃三頓嫌吃完了還得散步消化它們,嫌為什麽消化了它們它們還是鬆垮垮的貼在腰背胳膊上---哪兒不該去就去哪兒。
嫌微信浪費時間,磨嘰了一會兒,還是“從善如流”地加入了。微信真是一本“生活指南”,你我他都是編輯部不拿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坎昆其實是把好的地方劃成了HotelZone,這裏和外麵以及坎昆市區完全是兩片天地。椰風海韻,在這裏整齊劃一的傳遞出來,遊客們戴著耳機跑步,就像在他們自己的家裏那樣。夾竹桃不再是上海弄堂口纖細的枝條,她以樹的姿態和棕櫚站在一起---雖然沒有“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裏”。
我們在好幾次的迷失中穿街走巷,甚至都不知道到底去過哪裏,但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聖誕節前夕在機場,淩晨四點開始啟程飛行,目的地是坎昆。想起幾乎每個聖誕節的節奏都是“在路上”,好像緊張著,確是放鬆的開始。卡城今年聖誕無雪,沒有劇烈的對比,我們興奮的張力小了許多。又是在Denver轉機,去年我們從這裏轉道火阿姨(夏威夷),至今想起來都還是激動人心的旅程----一念及此,我在Denver機場緩慢的傳輸帶上感覺有期待從腳底升起:鹹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前街和後院,中間是房子。前街有稍稍伸出去的屋簷,避雨遮陽。後院有層層疊疊的葡萄架,稠密處是果實累累,疏影間夾著星光璀璨。前街是我外公家晌午的大門敞開,後院是我外公家黃昏的兒女歸巢。
馬大嘴,大人大塊,長手長腳,無論晌午黃昏,他的身影無時不刻不晃在我外公家。有那麽幾年他是待業青年,除了吃飯睡覺其餘的時間都荒廢在我家,陪我外公下棋打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4-10-24 14:55:45)

(一)
色彩,一大塊和一小塊,躺著和豎起來,到底是怎麽樣的差別?也許色彩落在衣服上,我們都還有些經驗,但是拚接在房子上,到底觀感如何?我和老爺都一籌莫展。我們花了些心思去看各種showhome,花了些時間去感受材料之間的異同,在取舍之間考慮價格和承受能力以及孩子的成長需要。
建新房,甚是繁瑣,然而新生活也在繁瑣裏鋪開一條希望的路。我們常去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王小柔,生於七十年代,報社編輯記者,暢銷書作家,創立了“把日子過成段子”的文學風格,通過文學作品倡導“王小柔快樂生活哲學”,被譽為中國最哏兒的作家。
下麵這篇來自於王小柔的一本書《越二越單純》,是一本讓人歡樂的書,可以隨時拿起,隨便從那一頁,讀起,漸漸的,你會大笑,至少,也會心的扯起嘴角。
我一直以為我媽是熱愛生活的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生活中有很多高牆圍立的空間,阻斷人們的視線,形成獨立的世界。----監獄,是你我他都理所當然的覺得,我們不了解也無需了解的地方。 1970年的章詒和28歲,被劃為右派以現行反革命罪被判20年入獄,服刑十年被宣布無罪釋放。這十年,精神上肉體上心靈上的痛苦,一層摞一層的累積,終於有一天噴發出來岩漿一樣的熱度厚度,灼傷力巨大。從《往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5)

看完《歸來》,像是看完了一本小人書,黑白兩色的那種小人書。每一張畫麵都是一個定格,而故事的起承轉合,小人書是靠文字解說,電影是靠成人的思維想象。 嚴歌苓不是編劇,電影的故事也隻是取了小說的一部分,所以,許多人認為這是張藝謀自己的故事。看完之後,我私下裏更覺得這是陳道明的故事,跟張藝謀沒什麽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14-05-25 12:55:30)

(一)Olga嘟囔過一句:“什麽人老是在開門之前,等在門外。”,我順便伸頭往外看了一眼,的確有人,還不止一個。離開門尚有半小時,陽光從東麵的高窗照進來,強勁的灑滿了各個區域,有的是像一整張方方的紙,有的是一長條,有的被書架壓扁,成為不規則的幾何形。寬敞,明亮,整潔,舒適,這家建於2000年的Library,因為鄰居是YMCA和一所高中,整日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顧長衛拍《孔雀》是在2005年,拍《立春》是在2007年,兩部片子都獲獎了。對於電影來說,沒看過的都是新片,它並不講究時效性的。 老爺在一個無事的周末下午,碰巧正好按著這個順序放了兩部片子。他拉我入夥看片的時候,我手上還有好多活要做,再說我看過了。老爺就一個人幾乎貼著電視機站著----是的,他喜歡站著看電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