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處人心

職業,家庭,信仰,人生,文化,世界,盡在人心
個人資料
博文

宗教戰爭與和平,可以從兒子的大學畢業典禮談起。依據美國的傳統,多數大學在正式畢業典禮前幾天,有一個宗教儀式(baccalaureate),講一篇帶宗教色彩的道。這所大學設有神學院,自然由神學院長主講。令人意外地,他講的是“出伊甸園”的故事。出伊甸園的故事算是美國的通俗文化,非教徒也耳熟能詳。大意是神造了亞當和夏娃,把他們安置在伊甸園,由他們管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小時候和媽媽上菜市場,常看到媽媽和小販討價還價。有時爭爭吵吵,有時苦苦哀求,你來我往地大戰幾個回合,倒也不傷和氣,最後大都是順利成交,下次再戰。那時候我太年輕,不懂得欣賞討價還價的藝術,隻覺得有點尷尬和不屑:要買就買,不買拉到,何苦不幹不脆,拖泥帶水的?
若幹年後,我開始自己賺錢自己花,親身體會“錢到用時方恨少”的滋味,巴不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消失了一段時間,因為實在太忙。起初是忙著談機會,談成後忙著一堆買賣房子搬家的事,同時要開始適應新的公司,老板,同事和部屬。當初該警覺到:公司不嫌麻煩從東岸找一個人到西岸來,一定是有原因的。來了以後才知道,這裏像是森林大火,到處都危機重重。想來他們千裏迢迢,是要找肯賣命整頓的救火員。先談談這個機會。我想換工作有一段時間了,一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11-02-21 10:47:33)

海外華人常提到歧視的問題。有的人很敏感,常常覺得被歧視;有的人很大條,似乎很少經曆過歧視。大家憑感覺決定有沒有歧視,很少人能客觀地說明什麽是歧視。就像是色情圖片和藝術圖片的差別,無法定義,大家都說是一看就知道。
大概是學理工的緣故,我很懷疑這種憑感覺作決定的可靠性。慢慢發覺,大家通常講的歧視,其實是三個不同的觀念,常常混雜在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重要的人際關係,像家人,同事,老板,鄰居,主要靠言語溝通來維持。大家天天都講話,但是從小到大,除了牙牙學語,卻很少人學過如何講話。一個人如何講話,其實是不知不覺中,從身邊的人學來的習慣。在許多環境裏,如何講話就像是一種儀式,大家慢慢熟悉了那種儀式,講起話來就是那種調調(communicationstyle)。直到,有一天,你遇到另一個人,和你講不一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8)

在職壇讀到一位老中名校物理博士,有40多篇論文,40多歲,卻想轉行,到工業界,因為英語口語不好,沒有希望。我忍不住要問:為什麽有這麽多老中舍近求遠?你在物理研究的領域有傑出的成就,關鍵是英語口語不好,你自己看得清清楚楚。轉工業界給你一個新開始的希望。隻是,工業界對英語口語的要求通常更高。我在大學教過幾年書,後來到工業界,才發覺自己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前途茫茫,是職場裏普遍的感覺。等升遷,似乎是可遇不可求;跳槽,似乎是冒險重新來過。向錢看,跟著高薪走,是不是最好的路標?從公司的角度,留住優秀的人才,是當經理人很重要的工作。留人在於平時預防;等到員工在外麵找事,心不在焉,公司已經受損了。許多大公司有事業發展計劃(careerdevelopmentplan)讓老板和員工一同規劃前途,上該上的課,學該學的技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我在職場的前十年和獵頭沒什麽接觸,也不清楚他們扮演什麽角色。直到網路泡沫期間,我在谘詢公司作E-commerce,人才市場火熱,才常常遭到獵頭的騷擾。說騷擾並不誇張,因為這些獵頭不便公然挖角,講起話來總是拐彎抹角,試探連連。和他們打交道還得壓低聲量,近乎偷雞摸狗。所以我對獵頭存著“防小人”的心態,怕他們打探消息來公司挖角。不論是獵頭的電話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10-10-10 13:43:00)

劉曉波是第一位持中國國籍的諾貝爾獎得主。然而他得和平獎的貢獻,正是他被關在牢裏的罪狀。中國人有的興奮,有的尷尬,有的生氣。和平獎顯然不是和睦獎。他的貢獻或罪狀不是來自驚天動地的理念。他要求民主,要政黨守法,要政治改革;許多政府高官和小老百姓也有一樣的要求。比較不同的是,他敢出頭高呼,他願意冒險,他沒有對牢獄之災低頭,他選擇走一條[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美國的期中選舉,即將在十一月二日落幕,改選全數眾議員,三分之一的參議員,和過半數的州長。從幾個月來的競選和黨內初選,可以看到選情的兩大趨勢:“民主黨危急”,“共和黨分裂”。經濟景氣低迷,當政的民主黨危急,不難理解。共和黨的分裂,卻是耐人尋味。共和黨“黨中有黨”,已經醖釀了一陣子。自從2008年大選失利,共和黨內部就陷入群龍無首,方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