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俞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這首被歸在李白賬上的,風格繞過五代花間敲打兩宋的名句在告訴後人,塵封的曆史可以刻在墓碑上,也可寫了在史記裏,更可能留在古建築,浸濕在古道旁。後人在輾轉反側的古跡前,通過意識會回到過去的時光和前人對話,看到前人的一顰一笑,隻要有足夠的專心和意誌。
坐落在清水寺北部山麓角的一片寂靜樹林間,靠著一條[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12-31 00:21:11)

自古有“詩言誌,文載道。”詩詞常被今人捧為文萃,卻少有人在意六朝。詩在於高大,詞隱喻深遠。南宋蔡伸寫有最短小詞《蒼梧瑤天》:
天。休使圓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嬋娟。
辭舊迎新之際,餘試筆《蒼梧瑤晴》期盼與兩親團聚。本家姓俞,借“漁家”諧音指老邁父母,願癸卯年了卻三年之久心願,詞曰:
晴,又似春風綠浦江。兩鬢霜,漁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我在為本文立名時,原意是走過三年阪,站在清水寺的大舞台上。當我閱讀三年阪這條音羽山清水寺參拜道的曆史沉積和其在佛教寓意時,越發覺得以前對這條道的認識竟膚淺地停留在文化古跡,越深究越感受到其中深不可測,從地理上它涉及到從清水寺到八阪神社至六道寺大片山地,從佛教教義上它印證了清水寺寺院宗派和寺院伽藍的格局。於是我取“超度”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夕陽最後一抹餘暉灑在京都鴨川河畔的花見小路,在燦爛已逝的霞光碎金中,出現了一些優美而寂寞的身影。她們裝飾精美,臉頸粉色潔白而無表情,一手捧著裹包一手壓著裙邊邁著小碎步,唯有殘陽不舍地拂過被搭肩上衣領襯托的白皙頸子,卻留不住很快消失在花燈初上的料亭茶屋之中的身影。但願多年以後還能浮現起二十八年前的夢幻記憶。
我和妻在花見小路街坊口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我喜愛竹林真有好些年頭了。記得多年前駕車開往熊本菊池的山路裏,偶遇一片竹林興奮不已,許久待在林子裏不願離去。兒時學畫,毛筆稍沾點墨側筆劃出去就可得節節竹子,添幾筆濃淡竹葉分出遠近,似乎畫竹最能上手。大約前年有一次看電視,京都風光片裏竟出現一片竹林愣把我看得張著雙眼啞口無言,28年前獨自一人遊京都怎麽沒遇見?一查究竟這片竹林就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離開金閣寺後山池塘,雨大了起來。山坡旁有家茶寮,飲茶的旗子都被雨水浸濕得卷在一起,給茶客閑坐的長椅早已濕漉得滴著水,透過窗口的燈光無精打采,兩旁樹林茂密似乎可以聽到每滴雨水拍打樹葉的聲音,真可惜了這片幽靜。
雨水不住地衝洗車身,窗上水簾已將外界隔離在視覺之外,隻有車上的音樂安撫焦慮之心,當雨勢減小時,幾個月後再回憶起這場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三島由紀夫的小說《金閣寺》橫空出世後震動了日本文壇,它通篇煽動死的魅力、毀滅的壯觀,集中炫示了三島的獨有的“毀滅之美”,他借書中主人公溝口,宣泄了一種對“美”的自私占有欲之極致,將“美”徹底摧毀,留在自私的心裏而拒絕分享給世間。在1950年的金閣寺焚燒事件裏是一個縱火犯的精神病態,在三島小說裏是揭示人性自私的陰暗麵,三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一早醒來衝了一回澡去樓下大廳就餐,小易已昨晚回了大阪,今天開啟“老兩口”漫遊京都。我選定這家飯店下榻除了它在五條鬧市區拐角,主要是早餐好評,麵包是現烤的。進了早餐大廳,新出爐的麵包香令人喚醒食欲,記得剛來日本在橫濱一家麵包作坊打工,師傅就常說“酒是老陳的好,麵包是越新越好吃。”多少年過去了,每每吃到新鮮麵包總是想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出了東寺北門有一條平安時代遺留下來的櫛笥小路<くしげこうじ>,這是大寺廟連通鬧市區的標準小道,道路寬近7米,兩側有0.9米的側溝和狗道,我想一般遊人不會在意這樣的小路,而它的存在遠久於周圍的建築。觀智院就在這小路旁,它作為東寺的一處僧侶研修密宗經文的書院,其內在古老優雅的庭院聞名於世。
說到園林我曾經讀到過這樣的文字,說中國古代城是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巴黎有埃菲爾鐵塔,迪拜有哈利法塔,說京都地標的話,當屬東寺的五重塔。如果你坐高鐵或者普通電車,出了京都車站就能見到這座高55米的日本最高佛塔遠遠屹立在那邊,它在暗示來者京都的曆史淵源。
公元794年,日本的首都從奈良遷至京都,新都被稱作平安京,當時建都時,城市格局完全參照唐代長安。一條大道將城分成兩塊,長安的朱雀大街寬150米,長5公裏,延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