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2012-10-13 18:16:06)
貴中在信江的南麵,縣城在信江的北麵,貴中座南朝北。
從貴溪縣城,穿過南門門洞,沿著牆根走一段東西向的下坡路,東高西低。快接近水麵的時候,有一段南北向的浮橋。順著浮橋往南走,到了岸邊,穿過一個姓黃的村莊,遇到一條東西向的公路。再沿公路向東行走一兩裏地,靠南麵有一塊空地,不同於其它地方的水田。這實際上是學校的操場。操場中央有一條路,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2-10-11 16:55:55)
一大早,張老師和羅老師就等在教室裏了。一臉的莊嚴肅穆,一絲笑容也沒有。坐在教室的同學也一樣,沒有了往日的歡聲笑語,一個個默不吭聲。通常,一些早到的同學都要在外麵的空地玩一會攻城。今天的屋外靜悄悄。 上課鈴“叮鈴鈴”響了。往常,老師都要瞄一眼踩著鈴聲進課堂的同學。今天這些都給省了。張老師說了一兩句開場白,就由羅老師發言。 羅老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2-10-06 17:40:51)
學校有自己的食堂。鄉下的孩子大都每周背幾斤大米,直接到食堂換成等值的飯票,一斤米換一斤飯票。為了省錢,很多人都是自己帶菜。我老家路太遠,周末大都回到西洋丁家,沒菜可帶,一周有大約一塊的菜錢。我換飯票,有時用大米,有時用糧票。用糧票換飯票,得另加二毛錢。
有一天我背著十幾斤大米走在回校的路上,快到縣城時,一直有人跟著我,問:大米賣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2-10-06 17:28:03)

第二天就上課了。正常的課都沒什麽特別,不很費力。最後一堂課很特殊,叫政治學習課。正班主任張仁木和副班主任羅老師都來到教室。張老師個矮。羅老師是女的,教政治,不顯矮。他們站在一起時,張老師還是高出一塊豆腐。
這是一堂很特別的課。主要是結合當時的政治情況,作一些口頭發言。由於羅老師教政治,主要由她唱主角,張老師其實是配角。羅老師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2-10-04 17:54:54)
一大早,奶奶起來準備早飯。奶奶特意做了幹飯,還煎了荷包蛋。吃完飯,奶奶說:寶寶乖,一人獨自在外,要學會照顧自己。早晚要加件衣服,免得受涼。要聽老師的話,好好學本事。不要和別人相罵,更不能打架。我們這種人家,和人家打不起,到頭來吃虧的總是自己。 說著說著,奶奶就用手抹一抹眼淚。看到奶奶這樣,我都有點不忍心走了。奶奶又說,走吧。早點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2-10-04 06:27:17)
一眨眼的工夫,兩年就過去了。七五年的夏天,我初中畢業。畢業以後,幹什麽呢?
我當時十三歲。十三歲的小孩,除了繼續讀書,還能幹嗎?問題是當時上高中有名額限製,並不是想上就上,需要推薦。由誰推薦?是同學呢,還是老師?一共多少人可以升學?都不清不楚。直到放暑假了,我還不知道能不能上高中。暑假回到家裏,開始了漫長的等待。
我對爺爺本來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2-09-30 10:33:43)
暑假過後,學校裏發生了兩件事:第一,學校裏調來了新校長,姓董,勝仔他爸已調往它處。第二,公社裏的小型發電站已建好,每天天黑發電,到晚上十一點停電,這樣,我們基本上告別了煤油燈時代。 自然而然,我升初二了。初二的數學老師是葉誌勇。葉老師二十六七歲吧,畢業於上饒師專。他師專畢業時,正趕上了文化大革命。他說,有一天晚上,遇上了敵對的造反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2-09-29 15:40:39)
最圓的月亮
是兒時的月亮
在高高的後山頂上
有我對月餅的祈盼最美的情感
是故土的情感
月圓的日子
總想回家看看思鄉,望月
望月,思鄉
似水的柔情
悄然飄過太平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讀初一的時候,已經知道:這個世界上,至少有三個人周末很無聊。 哪三個人呢?黃老師,劉勝學,和我。 黃老師教初二語文,四十多歲,個高且精瘦。他家在鉛山縣,很遠很遠。除了寒暑假,一般都不回家,偶爾會去貴溪縣城玩玩。 劉勝學那時在誌光讀高一,大我兩三歲,我們都叫他勝仔,因為他爸這麽叫他。他爸是我們學校的校長,因此他周末回到西洋丁家。他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2-09-19 16:26:15)
從鴻塘到貴溪有一條公路。公路蜿蜒曲折,到了西洋丁家一段,卻變得筆直起來,由西向東。貴溪在東麵,離西洋丁家大約三十裏地。說三十裏,是指沿公路走。真要走路,就走小路,那樣能近不少。西洋丁家在路的南邊。路北有一個生豬收購站,附近農民上供國家的豬,都送到這裏。從收購站往東走幾百米,有一個大水庫,也在路的北麵。夏天炎熱,大家就到水庫裏洗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16]
[17]
[18]
[19]
[2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