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俺做優化設計出身,專找極點;後來做多目標優化,認識到最佳解有無數方案群的折中組成,單一極點意義不大,因為折中權值有很大隨意性。
不必追求絕對極點,那指5600,SPX2300,XLK50,XLE80,IBB300附近俺會逢高漸減以降杠杆。
不作投資建議。
[
閱讀全文]
幸存者偏差與投資
牛經滄海
01/05/2017
曆史是勝者寫的,失敗者沒有機會去寫,就算寫了也沒有讀者。這就是幸存者偏差(Survivorshipbias),是現實,也是一個常見的邏輯誤區。成功(人或事)的光環奪取了過多注意力,事物本質遭到忽略。由於失敗的人或事無人問津,往往造成失實而過於樂觀的預期。
幸存者偏差在投資領域尤其普遍。私募公募基金通常會不定期關閉[
閱讀全文]

往事如煙:一個老留的投資紀事之大捷
牛經滄海
01/02/2017
“給我一根杠杆和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阿基米德
憑考試成績上學,在我上高中之前完全不可想象。初中畢業的時候,我被有幸位列由校領導,班主任,教師,立誌在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學生代表,及擬升學學生代表組成的5人升學推薦小組。我十分了解學習成績並非升學的決定因素,甚至不[
閱讀全文]

一年投股,十年投房
牛經滄海
01/01/2017
投壇年終總結亮出不少靚麗的業績,股壇有人不服。憑心而論,投資股票還是房子都有大成者,前者有KarlIcahn,白手起家玩資本,一直玩到200億。後者如DonaldTrump,玩房子玩到總統寶座。中國的富豪榜更是被地產界霸占。
至於普通中產,如果資金不夠玩投房,或者還沒有準備好長期投資,通常會從股市入手。所謂一年投股。運氣好[
閱讀全文]
投房三種管理模式的實踐體驗
牛經滄海
12/30/2016
對於投房,一向後知後覺。一年前海龜同學來我家小住,談到國人對人民幣貶值的焦慮,有很多人想投資境外房子以分散風險。當日酒酣耳熱之際,舉杯相約,海龜負責募資,本人主責資本管理IM,另一搭檔擔綱房管PM。
一月起意調研,二月注冊公司,三月完成基金文書,至七月完成七十餘單元交割。期間遇上人民[
閱讀全文]

往事如煙:一個老留的投資紀事之初捷
牛經滄海
12/24/2016
“過去了的都會成為美好的回憶”----普希金
出國,曾經十分向往,也很遙遠。在內陸城市任教,好像隻曉得公派一途,光一張機票就是一萬六,月薪五六十,不公派還能咋地?起初,學校領導講要安心工作,鑽研業務,學好外語,組織自然會考慮。一來二去,學英語居然學上癮,在學校教上了專業英語,[
閱讀全文]

當年讀博一年9000的TA,另外免學費。那時俺是無產。
等到兒子讀書,俺成了中產,無論本科還是LD,隻好老老實實繳齊每一角。讀LD在NYC吃住三萬也算省的,學費六萬多,當然是稅後收入且無處減稅。深感美國學費對中產家庭壓力挺大。要是能抵扣收入減稅會合理一些吧?這個法學院從全費學生這裏收的銀子並未落下,拿去資助URM學生。中間部分半費學生繳費才是學校的進項[
閱讀全文]

投資股市還是房子?
牛經滄海
12/19/2016
投資股市還是房子?看到很多討論,有時還很激烈。參照1970年以來SP500與美國房市價格比較,不難看到以下幾點供參考:
投資股市也好,房子也罷,都是好的。投資可以積沙成塔,積跬步行萬裏。
入場,出場時間至關要緊。任何人進在局部頂峰,無論房市股市,都難免套牢十年二十年。自問您那時還能不能熬得住?您熬得住[
閱讀全文]
這裏的留一代泛指主要依靠自己打工及助教助研微薄收入度過完成學業的一代留學生。本人出國時月薪一百多,折合不到20刀。當時辦學收費在40至65元每人每學期(4個月),強化學員可選三門課。辦學兩三年也隻能攢下十幾萬元,換成美刀也就不到兩萬。區區兩萬,買了輛車,還存下一萬買基金。這代人特別能省錢。記得有一次為了省地鐵票,與一室友步行去中國城買菜,主[
閱讀全文]

牛經滄海
12/16/2016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您誤判了),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有用嗎).
憂鬱的日子裏需要鎮靜(還能咋的?).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會來臨(好像也對嗬).
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當然),
現在卻常是憂鬱(沒必要).
一切都是瞬間(咳咳),
一切都會過去(嗬嗬),
而那過去了的都會成為美好的回憶(真TM這麽回事)”。
----普希金[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