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院的水準比本科差很多。
本科缺乏深厚支持,很大程度上因為有名氣而有名氣,吃老本。本科好多時候考慮什麽師生比啊,這還靠墊譜,至於什麽四年六年畢業率啊,錄取率啊等等,有多大意義?州校肯定沒法比這些,因為有責任培養本州人才,沒辦法很篩。但這不意味著學校差,隻是條件不公平競爭而已。就素質相當的個體學生,真沒多大意義。
拋開大公校不[
閱讀全文]
同樣的話,有的人會覺得無所謂,有的人會覺得很受傷。籠統的辦法是最簡單而少後患的辦法。如果你堅持要多事,起碼也要搞清楚對方的定位背景。或者說合作的基礎是否建立在醜話說到了前頭。
如果一個老師定位是出成績打名聲,自我價值體係在出了多少個考級的專業的拿獎的,而你學生恰恰也是奔這個來的,哪一拍即和。否則你是自掏苦吃,老師教練也很不高興,因[
閱讀全文]
嚴格地說來,美國的主要民族不是老白,而是老莫和老黑。老莫是在墨西哥西班牙時代攪勻了,老黑是奴隸製時代攪勻了。老白其實半勻。一是膚色,二是歐洲社會的背景本來就比較溝通,但是另一方麵並沒有劇烈攪拌過。老亞最不勻,因為主力來得晚。主要又分三支,老印,老中和老邙,其他還有一些小支。
老中又分,豬仔後裔,港台,老留,和小留(嚴格說隻是部分趨勢[
閱讀全文]
擅長社交與否,擅長數理與否,擅長體育預防,擅長文藝與否,擅長動手與否,都不是可以徹底改變的。或者起碼說要付出重大代價才能改變的。那麽勢必嚴重影響其他方麵的綜合發展。純屬挖肉補瘡,得不償失。現代社會的本質是什麽?分工合作,就是一要把自己的事幹好,幹自己最拿手最有效率的事,二就是把自己做的這個部件和別人的合到一起。所有的學習教育都是衝[
閱讀全文]
一,貧窮家庭的。這樣的現在很難在美國遇到了。老留的時代,有很多窮而有才的出國。現在,窮的何難上下好學校,更別提投資出國了。熬出來的也多在北上廣打拚。在中小地方,沒背景學習好也沒用。出國的成本又無法承受。這樣的人都很現實,肩膀上有太多的負擔,家族的期望,飄在都市的壓力。這樣的人一方麵有頑強生存的堅韌,有時候很吸引人。另一方麵也很敏感[
閱讀全文]
第一,不玩,所花時間為零。
第二,休閑,所花時間為每周幾個小時。做點題啊,讀點書啊,下點棋啊,拉點琴啊,唱點歌啊,上點課啊,都在此類。不在乎高低強弱,就是自己舒坦,生活健康豐富。
第三,比賽,所花時間為每周十幾小時。有比較正規有律的訓練計劃和訓練方式,參加相應水平的比賽,有勝負感。但更多的是一種磨練和經曆,未必以此為人生的主要方[
閱讀全文]
選學校每個人的特質和訴求都不同,很難說誰對誰錯。隻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是那樣又太細,不方便初選。藤州的分配呢也太過時太簡單。個人認為以下這十八所學校值得背井離鄉多花點錢也要考慮。差於這十八條好漢的,就把背井離鄉的機會留給國際學生吧。不值得美國學生折騰。
StanfordUniversity
HarvardUniversity
YaleUniversity
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
閱讀全文]
形象就是外表,由內及外不僅可以也很必要。但是畢竟是要由內及外,內是建立在外上麵的,沒了外的架子,內也就無從修飾了。皮之不存,毛之焉附。這種我很醜,可我很溫柔的唯心審美觀,和三寸金蓮一樣,是科舉的結果。是權力審美的掩羞澀布。不是真的美,而是東華門外唱名者好兒,這種陰謀嫉妒惡毒自私凶殘的強加給大眾的審美觀。是滅亡大宋,崖山以後無中國的[
閱讀全文]
不識字的就不說了,過去90+%人是純文盲。識個把字的當然也不行,蒙學的童生,商場的帳房,軍隊的中高級武官,醫生,吏,等等很識字看書的都不是讀書人。你敢認識兩字就說自己是讀書人,輕則被嘲笑,重者要下獄的。開玩笑,統治階級是隨便進的嗎?隻有正途文官和後備人員才敢說是讀書人。所以你看以前什麽我輩讀書人雲雲,千萬別以為自己是個大學生或者研究生就[
閱讀全文]
對應墊腳尖的辦法:
一是放任自流,結果逼良為娼,軍備競賽。
二是檢查誰墊了就削誰,但是成本太高,無法實施。
三是看誰像是墊腳的(比如華人),另劃出來比,反正你們都墊。
科舉呢就是全部是一,結果完蛋。
美國呢就是盡量維持三,或者說局部是一。這樣單一族群雖然偏執,但整體社會還基本能平衡。
這個社會隻培養這種人才,這個社會必然走[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