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為鬆鼠不會叫,直到有一天一隻鬆鼠和我麵對麵,瞪著眼睛,肚子一鼓一鼓地衝著我叫了十多秒之久,才知道鬆鼠也會叫,而且叫得還很大聲。之後,我就從原先一直以為是鳥叫的聲中能分辨出哪種是鬆鼠的叫聲。有的鬆鼠叫的比較稚嫩高頻,有的比較霸氣沙啞(衝我叫的那隻就是那樣),但多屬於同一種叫聲,現在一聽就知道是鬆鼠叫。上網一查,其實鬆鼠有[
閱讀全文]
近來在網上讀到一則報道[i],[ii],[iii],說考古學界有了一項重大發現,可以改變人們以往對於人類起源的知識。
該報道的核心內容是古人類學家最近發現了一顆被認為是380萬年前的頭骨,他們給該頭骨命名為MRD。沒有人給出那380萬年的誤差是多少。但是,所有文章的相關討論來看,那個時間並不是關於頭骨年代估算的誤差。
然後,那些古人類學家們將MRD與1974年發現的被認[
閱讀全文]
先把定律的內容敘述一下:
機器人或人工智能機器永遠不可能象人類一樣把握人類的知識,原因是機器人或人工智能機器不生活在人類所生活的文化體係中。
再來說說這個定律的名字。之所以會想到用機器人第幾定律是因為上述這個結論指出的是人工智能及機器人發展的一個極限,類似當初的熱力學第一及第二定律指出永動機是科學所無法達到的極限一樣。至於說為什麽[
閱讀全文]
數千年的人類文明勾畫出許多讓世人熟悉的美妙圖景,其中之一便是生活在由天使相伴甚至環繞的境界中,閉著眼睛想想,那種景象都會令人陶醉。
但另一方麵,人類又非常珍重內心的隱私。對每個人來說,真正標誌著自己還是自己的是雖然不斷變化卻從不間斷地延續著的內心的感受,靈魂的思索,與對過去的記憶。
當人們羨慕甚至憧憬天使相伴的美妙時通常沒有想到那[
閱讀全文]
作為工科背景的人士,對於用“體感(feellike)”這種十足主觀的詞匯來修飾溫度這種原本屬於客觀的物理量時常會覺得有些別扭;但另一方麵,也確實無法否認體感溫度的現實意義,因為在相同的氣溫下,經常會感到不同的熱度。上網查了一下,雖然知道現行報導的體感溫度確實是根據一定的公式計算出來的,但這些公式的建立過程中卻引入的人們的主觀的口述,因此[
閱讀全文]
![](/upload/album/ec/ef/65/da596def3282sLworRkt.png)
上麵這個視頻是我7月2日在油管上看到著名電影製片人西蒙教授在7月1日貼出的題為“幽浮專利”的視頻。西蒙教授還在視頻下麵加了一個標題“薄荷糖豆幽浮是美國海軍的一個項目”。巧的是我在7月1日也恰巧在一篇英文文章指出一場關於飛碟製造的專利戰即將上演(https://www.prforpeople.com/tech-science/tech/flying-saucer-civil-intercontinental-aviation:“”itcouldstillbeexpe[
閱讀全文]
當一個作者讀到一篇帶有一些明顯錯誤的文章,而那些錯誤恰是自己不久前剛在網上發帖分析指出過的時候,可能就會產生這樣的遺憾:咳,可惜他沒來讀了我的文章。不久前我在這裏貼出了一篇題為“簡論飛碟與洲際航行”的文章,該文貼出5天後,在網上讀到一篇題為【太空科技"轉內銷"紐約到上海隻要39分鍾】的文章。當時我就想,咳,該文作者如果來讀過幾[
閱讀全文]
過去十多年的寫博經驗中一個巧合是當我開始探討某種現象時,那個現象也常會變得很熱,前一段時間我花了不少時間研究飛碟,這兩天發現飛碟還真又是一個熱門話題了,這兩天參議院和總統都就飛碟問題接受了采訪。。。這是一種風向的轉變。。。上麵第一個視頻是三年前人們采訪50年前的一次上百人的目擊事件。。。那時候的風向完全不同,目擊事件幾十[
閱讀全文]
一,二十年後,如果這個世界沒有被核戰爭摧毀,人們可能會突然發現,這個世界已不可逆轉地變得不再適用過去千百年來對於人類的概念了,而導致這變化的不是世界局部此起彼伏的熱點鬧劇,而恰是人們沒有注意到一些無聲無息的發展。。。。。。[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