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慕容青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文學的邏輯構造功能及其被忽視的後果

(2019-12-16 21:17:26) 下一個

按照對於自然,社會,及人文的現有的知識來構造並展現現實世界的可能的存在形態是文學的一個被普遍忽略了重要的邏輯功能,一種作為類似於物理學家們用於構造物理世界的可能形態的理想模型的,可以展現真實的人類與自然的世界可能存在的形態的模型的功能。這樣的模型不但可以幫助人們設想在當下的現實中可能會出現什麽樣的狀況,在曆史上可能曾經出現過什麽樣的情景,更重要的是能幫助人們根據今天的世界上包括科技在內的各種文化發展狀況來想象世界可能的未來。

盡管自古以來的文學寫作其實一直在實際發揮著上述的功能,它卻非常遺憾地被世人所忽略,用中文古語來說,這叫熟視無睹,用西人的比喻來說叫做人們沒看見屋裏走著一隻500磅的大猩猩。這種忽視對於文學創作的發展的負麵影響是多方麵的。

對於文學的社會構造模型功能的無知的一個直接的後果便是文學對於人物刻畫的過於強調。不但一篇故事一定要有主角,配角的劃分,而且對於人物性格與衝突的刻畫越來越成為當今世界上的文學界,尤其是西方文學界的主題。甚至連原本應該是探討科學發展可能帶來的前景或人們應該如何應對災難的故事都成為了和其它背景下的千篇一律的故事大同小異的人物劇;而那些災難也罷,科學前景也罷隻不過是用來陪襯人物表演的背景而已,從而完全失去了文學構造現實的可能性的模型功能。

另外,以人們常談論的文學的教育功能而言,總體來說,作家們通常是將自己的理想和願望通過自己的創作表現出來,而不是基於對現實的邏輯的分析來演繹出可能有的狀態。這一點不但是會導致文學創作具有過多的功利性而失去對於現實的啟發作用,更是荒廢了文學應有的從現有的條件出發展望未來的警示作用。不難看出,這種偏頗的最直接的受害領域是著重於未來的科幻型作品。

這種對於文學的反應現實邏輯及其過去的結果和未來可能的發展的功能的無知正將文學帶往一種虛幻的境地,一種讓作者們過度地沉溺於對於人物內心世界的充滿矯情自戀和不切實際的想象中來虛構人物的創作風氣。很顯然,與社會邏輯相比起來,對於個人內心世界進行虛構性描述的隨意性要大很多。就如我很多年前討論過的那樣,在同樣的場景下,張三當眾給李四一巴掌後,作者既可以把李四的心情描寫得非常憤怒,也可以編造出讓李四暗自高興的理由來。

雖說文學創作的開放和任性可以幫助啟發人們的想象力,但是其中隱藏著的虛幻卻同樣可以導致讀者們在不知不覺中的慢性中毒。而文學界整體的虛幻一定會帶給人類文明整體氣質的虛幻性的頹廢。因此,對於文學的社會邏輯構造功能的忽視其實在間接地將文明引向虛幻性的頹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慕容青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我的上一個回複中所涉及到的有關短文及長文的理解問題其實也凸顯出講課的重要性。。。有些細節不論是在短文中還是在長篇大論中對讀者來說讀起來都比較費勁,但是如果這時有人來講解一下,尤其如果是作者來講解一下那麽效果就大不一樣了。。。
慕容青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你可能沒注意我說的是“對於現實的啟發作用”,這與你所說的“作家通過創作表達自己的理想願望,不僅僅是功利,好像也有啟發和警示的作用吧”不完全相同。。。我確實沒有說清楚。。。一篇短文,匆匆成文,確實不周到。。。對我來說,博客相當於筆記。。。往往是有了想法就先寫下來,感覺上這比任何其它形式的筆記都更有效,因為不但是自己做了記錄,也和大家分享,這使得自己在做記錄時的成就感大些。。。

但是這樣做的一個後果便是,很多話過於簡練,使得讀者必須通讀全篇才能體會其中的意思,而如果隻抓具體的局部可能會費解。。。當然,這不等於說局部會有錯誤。。。避免錯誤肯定是我首先要注意的。。。其實,哲學文章即便是長篇大論,有時也不得不通讀全篇才能理解局部。。。前一段時間和幾位年輕人談到黑格爾和康德的文章時,他們也感到讀起來比較累,那是因為,他們的長篇大論也需要通讀之後才能較好把握,比起通讀我的短文來就更費勁了。。。:)

當然,你也可以說,長篇大論因為鋪設得廣,所以要通讀全篇才能把握局部是可以理解的,但短文既然短,為什麽不寫的詳細些呢?這裏就是一個悖論了,如果我寫的很詳細,那就不是短文了。。。我當然不是為了使它成為短文才不寫詳細,而是因為很多原因而沒寫詳細,所以它才成為了短文。。。

那麽再回來談造成你困惑的那句話。。。我在那裏說的是如果作者可以注意按照現有的邏輯來把小說寫成一種具有現實意義的模型,那麽讀者讀了之後會有這樣的感受:哦,原來生活可以是這樣的。。。我指的是這種現實可能的啟發。。。。。。至於你說的功利性本身具有的啟發性,或者是理想性本身具有的啟發性是沒錯的。。。但是,你沒有注意到我特地加了“過於”二字。。。因為是寫短文,所以用字比較節約,每個字都不能浪費。。。

小說烏托邦也有它的鼓勵啟發作用,但我這裏強調的是作家們忽視了按照比較真實的邏輯來展示現實的模型作用。。。當然,既然是小說就不可能是完全真實,而恰恰是這個“不可能完全真實”使得我那“過於”兩個字就不是多餘的,而是不能省略的不是浪費的兩個字了。。。寫到這裏不知你是否體會到了我剛才說的要通讀全篇才能更好把握局部的意思?如果我的這個例子能幫你今後更好地理解哲學文章,包括像黑格爾康德他們的那些大部頭文章,也不失為一件美事。。。

那麽為什麽我會特別強調展示現實的符合邏輯的潛在可能性的重要呢?這一點我也在本文中提到了,但是如果你不仔細通讀全文,恐怕還是不會體會到或注意到。。。。。。我強調這一點的原因是今天的文學界越來越強調刻畫人物內心世界。。。這一點在小說中比較明顯,在影視中稍差些,盡管影視可以用自白來表示內心,但還是比不上小說。。。。。。

強調內心不是不好,但是,一本書的篇幅有限,作者的時間也同樣有限,過於強調內心就會以犧牲對於社會邏輯可以演繹出的現實的忽略。。。如果是寫曆史,那也罷了,因為畢竟那是已經發生過的,你展現不展現也無所謂。。。。。。但如果是寫未來,那麽按照邏輯去展現所具有的啟示作用就很可貴,而這一點是目前我認為文學界所缺乏的。。。。。。而在商業化的今天,這一缺乏的負麵效果尤為嚴重,因為這使得出版界根本就排斥任何不是那種為了迎合潮流的過於刻畫內心的,而是要反應現實的可能的,具有社會人文邏輯模型作用的作品。。。。我的文學作品一直被主流社會排斥,主要原因就在於我的寫作的重點是表現社會人文的邏輯可能,而不是挖空心思去構造虛幻的內心世界。。。

我的“新外星人”就是一例。。。當然,那篇小說也是匆匆成文,稍微粗糙些,後來我將之改寫成英文時,寫的比較工整些(鏈接:https://wp.me/p9pbU7-4S)。。。

我也不是完全要排斥內心世界的刻畫。。。因為對於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本身也是作者與讀者分享個人對於人性認識的經驗。。。但是,過於強調內心世界容易導致虛幻,而社會整體因為追求內心世界的表現而排斥對於社會邏輯的反應那就更為消極,使得文學大大喪失了作為反應社會可能性的利器的功能。。。。。。而今天的西方文學界之所以會過度追求內心的刻畫其實是薩特爾的存在主義的影響的表現,而薩特爾本人其實是在背離了傳統的宗教信仰後試圖人為地建立一種人本的替代原有傳統宗教的新的宗教,這種試圖用人的虛無的思維來為文明提供根基而排斥邏輯的思維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宗教。。。。

好了,寫了這麽多,但願回複了你的問題。。。你看,如果要每一個細節都展開討論,那是不可能在一篇短文裏完成的。。。而文章寫長了,就更不容易讀了。。。所以,不論文章長短,都需要讀者認真地讀才能真正把握作者的意思。。。
謝謝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有點沒看懂。“作家們通常是將自己的理想和願望通過自己的創作表現出來,而不是基於對現實的邏輯的分析來演繹出可能有的狀態。這一點不但是會導致文學創作具有過多的功利性而失去對於現實的啟發作用,更是荒廢了文學應有的從現有的條件出發展望未來的警示作用。”這句話好像一方麵嚴斥文學的功利性,又強調文學的啟發作用,警示作用,作家通過創作表達自己的理想願望,不僅僅是功利,好像也有啟發和警示的作用吧?感覺以子之盾攻子之矛。。。求教。
慕容青草 回複 悄悄話 這裏可能有必要順便指出一點,西方文學界的過於偏重人物個性,想法,及衝突的刻畫的背後是薩特爾的存在主義的影子。。。因為薩特爾的存在主義特別強調個人的想法決定世界的一切。。。這種虛幻對於世界造成的負麵影響目前主要是通過文學及影視來實現。。。盡管今天大多數作者可能根本不知道薩特爾的存在主義是什麽,但是這個虛幻的潮流已經形成,大多數人隻不過跟風而已。。。從神學角度看,同哲學界的現狀一樣,這根本就是一種靈戰。。。遺憾的是,今天的教會的整體不但對這種靈戰無感,甚至可能還會把非常興奮地站在各種虛幻的一邊來為虛幻推波助瀾。。。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