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慕容青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博文
(2009-02-22 14:54:42)
科學一詞在英文中叫science,它來自拉丁文的scientia,源於希臘文的επιστήμη,其基本意思是認知(英文的toknow)的手段。從古希臘開始,科學這種特殊的認知方式與其它學科的基本區別就是科學的認知需要具備兩個基本功能:1)給出對具體客觀現象的明確的解釋;2)給出解決具體問題的明確方案。這裏的明確解釋包括詳細的描述,因此諸如給植物分類起名也屬於科學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9-02-16 09:37:10)
過去一兩百年裏科學與宗教的關係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也是很多爭論的中心議題。其實,在科學與宗教之間還存在著一個過渡帶,那就是超自然。過去的一兩百年裏人們之所以跨越了這個過渡帶而直接使科學與宗教進行了交鋒,是因為在以西方世界為主的大多數具有宗教信仰的國度裏,宗教界是超自然力量的主要代言人,而科學又是在基督教的世界裏脫穎而出的。因此,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9-02-14 11:10:31)
今年的中央春晚上有一個非同尋常的表演,那就是來自台灣的魔術師劉謙把節目主持人手上的戒指變到了一個未打開的自然生雞蛋裏麵去。應該說這個魔術在現代公開的魔術表演中是有劃時代意義的,不是因為它的原理特別,而是因為它公開地向世人表現了魔術的超自然的真實性。
其實,對於基督徒來說,魔術所具有的靈異性並不是什麽新鮮事。但是,絕大多數的普通老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02-13 09:48:20)
我前一段時間曾寫過一篇題為《公司悖論》的文章,當我將該文貼在某論壇時,一位常以論壇文章裁判自居的人士出來糾纏,說什麽我所說的悖論其實已經包含在“事物都有正反兩個方麵”的道理中了。那位人士所犯的邏輯錯誤是明顯的,他所運用的邏輯相當於說“因為這個世界上的男人女人都是人,我們就沒有必要區分什麽是男人什麽是女人了。”且不去管那人的個性特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9-01-28 19:15:18)
今天大家所說的相對主義(relativism)其實有這樣幾個意思:1)真理和價值判斷具有相對性。這一方麵是指在曆史的縱向上人們所掌握的知識和真理是不斷發展的,每一時期所得到的都隻是相對正確的知識和真理,人們的審美和價值標準也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另一方麵是指在地域的橫向上,對於什麽是真理和謬誤,什麽是正確的和錯誤的,什麽是好的和壞的以及善的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其實,聲稱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兩種完全對立的世界觀的人自己就犯了一個他們用來批評形而上學的最大錯誤,那就是既割裂了學科過去的曆史,又忽略學科的未來發展。過去一百多年裏黑格爾的辯證法(馬克思用的就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和形而上學都得到了不同的發展。我們大家所熟知的對黑格爾的辯證法的發展可能毛澤東的《矛盾論》,鑒於中文讀者對此都很熟悉,就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9-01-16 19:53:18)
過去一百多年裏有很多人聲稱辯證法與形而上學是對立的。我在網上曾看到對辯證法和形而上學之間的關係的這樣一種介紹:“世界上隻有兩種世界觀,一種是辯證法,一種是形而上學,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從根本上對立的兩種世界觀。”然後,同一篇文章中又寫道,“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斯多德等也是古代辯證法的代表人物”,以及“中國古代的很多學派都具有樸素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人們在批判前人的工作時往往出現這樣的情況:進行批判的人及其支持者隻注意新論點代替舊論點的價值,其論點被批判的人(如果還活著的話)過於在意自己的論點被取代了的失落。《道德經》的第一章指出“常無欲觀其妙,常有欲觀其徼。”老子這裏的意思是,隻要你明確地說出一個道理來,別人就能找出你的毛病來,而這正是人類知識不斷發展的必然之路。
現在的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今天在中文裏我們所說的形而上學是源自古希臘的西方Metaphysics和被認為是源自易經的古中國的形而上概念的混合體。
《易經·係辭上》:“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這短短的16個字非常高效率地勾畫出了古中國哲人心目中的形而上的概念。這裏最關鍵的是“上”,“下”,“形”和“器”這四個字。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器”這個使人能夠想到各種實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01-14 12:30:24)
在古希臘人心目中的哲學的意思是對智慧的熱愛。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中都經曆過各種愛,有時是自己被愛,有時是自己愛人或愛物。愛與被愛之間的一個標誌性的區別就是愛可以愛到發狂,而被愛就算能體會到對方的狂烈(如果你很有幸的話J),你也最多隻會產生一種感動,而不會產生一種狂烈地被愛的感覺。這種狂烈的愛一旦遇到順風船,就會滿心歡喜,而一旦遇到艱難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111]
[112]
[113]
[114]
[1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