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癡史迷

挖紅樓,侃文史,走天下
個人資料
史迷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寫“重讀芳華”的時候,在網上查找胡適的一些資料,無意中讀到了一篇評述周汝昌與胡適關係的文章,叫“周汝昌與胡適一段紅樓公案”,作者是南京大學中文係的苗懷明先生。文章詳細介紹了發生在周汝昌和胡適之間的恩恩怨怨。聯想起以前我所讀到的有關周汝昌和胡適關係的文章,和自己的一些想法,遂寫下這篇車軲轆話。苗懷明先生的文章很長,不擬轉抄在此,給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在我的“重讀芳華”貼出後,林公子說對紅樓後四十回判給高鍔,一直很好奇,希望我能再談談看法。其實,有關紅樓夢後四十的的討論,我在以前寫過的幾篇車軲轆話中都有涉及,如“程甲本”,“紅樓夢的幾個序言”等。所以,這篇文章將圍繞在後四十回的迷團再重新整理一遍,重點集中在四十回出現和認識上,而不對它的文學價值和在《紅樓夢》傳播中所起的作用爭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周汝昌先生的《紅樓夢新證》,是我最想重讀一次的紅學專著。這原因不講也清楚,
它是紅學研究中學術價值極高的專著,是新紅學派考紅的集大成。
在談到《紅樓夢新證》的學術價值之前,先談談《新證》的成書經過和周汝昌研究
紅樓的曆史,可能更符合大家的興趣。
一九四七年,周汝昌還是一名燕京大學的學生,受當時是京北大學校長胡適先生一
篇文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車軲轆話話紅樓(二十)----重讀芳華這次回國的一個重要收獲,就是買到和找到了幾本紅學研究的重要著作,一是俞平伯先生的《紅樓夢研究》,一是王國維先生的《紅樓夢評論》和蔡元培先生的《石頭記索引》的合訂本,另一個是周汝昌先生的《紅樓夢新證》1976年版本。找齊這幾部從舊紅學派到新紅派,幾代泰鬥的代表作,還真不容易。特別是周汝昌的《紅樓夢新證》,查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1-01 02:52:02)
巴哥開了一個好題材---探討韓信之死。上次我在“蕭何(9)”後麵跟了一貼,巴哥忙著上茶,流眼淚,沒顧得上爭論,我也沒機會“抬扛”。所以,看到巴哥的新貼,真高興,又能探討探討了。寫一點自己的拙見,就教於八哥和有興趣的網友。
首先強調一點,八哥的“蕭何”是基於“史記”原文的。因此,關於韓信之死,“史記”寫的明明白白,韓信謀反,呂後和蕭何不得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5-12-31 00:45:04)
離2006年還有兩天,這篇閑話應該是今年在走廊上交的最後一次“租金”了。
時間過了一年,上網也正好一年。記得是元旦的時候,回過一個有關紅樓的貼子,
提及紅學家周汝昌和歐陽健。事後一想,剛剛讀罷歐陽健的,為什
麽不寫個簡要介紹,以饗網友呢?畢竟讀過這本書的人不是很多的。遂寫下了有生
以來的第一篇網上文章;也是自己出國二十年來,第一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我們從西華門沿著故宮的城牆,向午門走。黑灰色的大牆上,聳立著玲瓏秀麗的角
樓,據說全樓的木結構中沒有一根釘子,真為古建築的精巧工藝叫絕。但我到此處
的目的,不是觀賞角樓,而是為了這城牆角樓下靜靜流動的河,故宮護城河。
說起這故宮護城河,老北京沒人真叫它護城河,都叫它的俗名,筒子河。應該是起
源於它兩岸筆直的磚石河牆,又直有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這次回國,承蒙老朋友的盛情,安排我們住在位於西單的一家飯店。西單是北京的
黃金地段之一,商業發達,文化集中,交通方便,這些大概都是朋友選擇的原因。
而對我來說,更深的意義是,西單一帶曾是我青少年時遊蕩最多的地區;落腳在這
兒,重遊舊地,多使自己心動;盡管那些豪華的摩天大樓看起來有些陌生,但更多
的,似曾諳熟的舊日相識,卻不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我在上篇文章中提及了靖本,一位網友寫信給我,問能不能談談有關靖本的是是非非。謝謝他的好意,正與我的想法不謀而合,遂欣然從命。
靖本的名字和甲戌本的相同,也是《脂硯齋重評石頭記》。1964年,南京的毛國瑤先生從靖應昆(左昆右鳥)老先生家藏的《石頭記》抄本上,抄下了150條不見於有正本的批語,寄給了紅學泰鬥俞平伯先生。經俞先生和其它紅學專家研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紅樓夢》是一部極為奇特的小說。與其它著名的古典小說不同之處,在於它的寫實性。尤其是曹雪芹將自家的身世和所處的時代,化入了文學創作之中,開了古典小說的先河。它的另一個與眾不同之處是早期抄本中所含帶的,被紅學專家統稱為脂硯齋評的批語。說到批語,大家會自然而然地想到金聖歎,因為他是著名的古典小說評論家。脂硯齋不同於金聖歎之處在於,金聖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41]
[42]
[43]
[44]
[4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