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雜記(二)---- 夢斷舊居
(2005-11-24 22:19:08)
下一個
這次回國,承蒙老朋友的盛情,安排我們住在位於西單的一家飯店。西單是北京的
黃金地段之一,商業發達,文化集中,交通方便,這些大概都是朋友選擇的原因。
而對我來說,更深的意義是,西單一帶曾是我青少年時遊蕩最多的地區;落腳在這
兒,重遊舊地,多使自己心動;盡管那些豪華的摩天大樓看起來有些陌生,但更多
的,似曾諳熟的舊日相識,卻不斷地使自己的思緒沉到夢境般的回憶中。我想,既
來之,則思之,不如順勢做個尋夢之行,也了卻多年的鄉愁。
下一日清晨,沿著長安街向東,迎著初升的太陽,開始了尋夢之行。
第一站要去的是西華門。過了中南海正門新華門後,沿著中南海的紅牆繼續向東,
有三座拱門,正中的刻有“南長街”三個字。對麵就是那個根本無法與天安門建築
群相匹配,樣子不知是縱切的半個鴨蛋,還是洗掉棱角的香皂的,象是從天外飛來
的銀白色大怪物----國家大劇院。由南長街向北,經過中山公園西門後,前麵是十
字路口。東西走向的,就是西華門大街,因一端直對故宮西門西華門而得其名。
西華門大街長不足二百米,東頭通向中南海的東門。這條街被南北長街從中間切為
兩段,大概是北京最短的“大街”。別看它短,它卻是北京最重要的街道之一,這
原因不說也清楚,中南海裏的重要人物多是由這條路連接他們與外部世界的。很多
年前,我親眼見過,在這條街上,每隔幾米就站著一名解放軍戰士,因為這是偉大
領袖凳上天安門前的必經之路。
我家在北京先後住過三個地方。住得最久的,也是我“荒廢”青少年大部分時光的,
就在西華門,在路南一條窄窄的小巷盡頭。五年前曾來過一次,那時老房子還在,
在老房子前還照過幾張像。後來聽說中南海擴建,要把西華門前所有的老房子拆掉,
把整條街都包在中南海的大院之內。我很有些不相信,覺得從道理上講不過去。為
了保持皇城內的曆史文化,這個地區不能建高樓,所以應該是翻建舊房,保留原型。
畢竟都是上百年的老房子,古跡談不上,但的確是老北京的文化特色呀!而且還要
動遷已經居住在這兒的幾代人,幾十年久,幾百戶的老百姓,難道僅僅就為一個原
因----首長們的安全?三個代表也是白紙黑字般地寫入了章程的!
可展現在我眼前的是:真的全拆了。一道青磚大牆,沿中南海大門,一直連到南長
街上。哪裏還有小巷前的石階 ?多少次夜晚,因害怕走過漆黑的小巷,坐在石階上
等家人出來找我;哪裏還有巷口正對的白楊?多少個夏日,用帶膠的長杆,粘捕在
枝頭上歇息的知了和蜻蜓;哪裏還有雞犬相聞的左鄰右舍?多少年後我還能記住的
每家每戶。我真想翻越過眼前的這堵大牆,看看昔日的家是否存在,但明確的現實
卻把我從殷切尋找的舊夢中驚醒。一個寬闊的大門,一個門外站崗的衛士,和一輛
黑色的豪華車。不敢在大門前停留太久,趕快向北過了馬路。
還好,街北的老房子尚在,相對於對麵新的建築,更顯得破舊、髒亂。找了一個應
是小學同學舊居的家門,不顧太座的堅決反對,敲了門,想問問老街坊是否還有。
驚喜的是,開門的正是老同學的姐姐,也是我姐姐的老同學。我一眼就認出了她,
可她卻記不起我了。真有些失望,因為剛和兒子吹完自己在過去的知名度。不過也
難怪,至少有三十多年沒見過了!和她聊了一會兒,才知道街北也是要拆的,隻是
個時間早晚的問題。她說,等我下次來時,就看不到這些老房子了,語調頗有點傷
感。我也不知說些什麽好,心裏想的卻是,要是這兒都變成大牆了,我還會再來嗎?
夢魂縈繞的不就是那破舊的老宅,狹窄的小巷,門前的老樹,和叫得出你小名的街
坊鄰裏嗎?要是這些都不在了,回來又是為了什麽呢?夢斷了,還能再續上嗎?
從同學家出來,突然想到,如果街北也要拆掉的話,我的中學母校,也一定會拆掉
遷走,因為她就在中南海的舊牆外麵,一部分也在西華門大街上。我應該趁她還在
的時候,去看看,不然,大概也會後悔的。從十字路口向北轉,走上北長街一百多
米遠,就是母校。看了看掛在紅漆柱子上的校名大匾,盡管以前就知道這個新名,
總覺得遠遠比不上她過去的名字,不管是文革前排名首位的名義,還是文革中用紅
太陽升起的地方命的名。現在的好,排到第一百六十以後了,大概也是教育事業興
旺發達的標誌。
在傳達室,隔著窗戶自我介紹是三十多年的老校友,想進去參觀一下。裏麵那位中
年婦女說,正在上課,不能進;要進也要事先預約,等等。轉身要走,倒是傳達室
裏閑坐的一位老者,聽說我是三十多年前的校友,出來和我聊天,話舊。我報了自
己畢業的年份,他說他是幾年後調過來的,已經退休了。一連問了十幾個老師的名
字,他很高興地一一回答我。有趣的是,當我談及某個老師的過去時,他倒向我打
聽以往的傳聞,尤其是文革時的遭遇。我們很有興致地聊了好一會兒,他竟說我可
以進去走一走。麵對毫無表情的那位婦女,我隻是要求照張校園門口的相片,她同
意了。
至少,母校的短暫訪問,使我從夢斷的傷感中轉圜出來。我們又開始了下一個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