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年的觀察感悟

飽經戰患動亂,提筆寫下生活感受。。。UH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博文
(2009-04-01 01:04:58)
揚州石塔寺劉振墉
在「上下古今」版上,看到了楊靜先生所寫的《飯後鐘與碧紗弧芬晃模瑑戎刑岬焦適擄l生地揚州的木蘭院,筆者願做一些補充介紹。揚州老城中心有一條東西向的大街,沿街有多處文物古蹟,當地人說是:「唐宋元明清,從古看到今。」中間有一座標誌性建築物,叫文昌閣,再往西走兩三百米,穿過一個十字路口,迎麵看到一棵古老的白果樹,再前行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02-04 14:33:36)
他倆生了七個子女劉振墉我在新加坡《聯合早報》網上,曾發過一篇讀者來信,標題是“中國早已人滿為患”。我提出疑問,中國何止十三億人,說不定是十四億,甚至十五億。現在我更加堅信,問得有道理。大年初七,應朋友之邀餐敘,飯桌上有位小學老師,在城郊的一所小學任教。據他說,有位家長,生了七個小孩,六女一男,最小的是男孩。大女兒已二十歲,早已打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01-22 00:50:51)


明智的胡老弟劉振墉不久前在安徽旅遊,到了績溪縣的龍川。這個著名的旅遊景點,是個古村落。東西向的一條小溪,溪水還比較幹淨,有人在河上洗菜、淘米、汰衣服。民居沿小溪兩岸麵水而建,多數是平房,有的是兩層樓,還有一段是騎樓(廊橋?)。當然少不了牌坊,這是皖南特色。這裏雖然不及江南小鎮的繁榮、秀麗,卻顯得特別的古樸安靜,為我所喜愛
居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8-12-23 21:16:58)
從丹東到三八線
2008-12-23zhenyongliu@yahoo.com.cn
一、沒有看到新義州
五三年的初夏,我們五六個機關兵,擠在一輛美式軍用吉普上,天黑後過鴨綠江。天氣陰沉、濕悶,還下著幾滴小雨。江對麵一片漆黑,丹東(安東)這邊也隻看到稀稀落落的幾點星火。車輪緩慢地駛過大橋時,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但心裏總仍覺得茫然而沉重,真有“風瀟蕭兮易水寒”的感覺。
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8-10-27 06:34:52)

朝鮮戰爭感言(2008-10-05)半個多世紀前的抗美援朝戰爭,參與的人不是幾千、幾萬,而是幾百萬人。當他們壯懷激烈地跨過鴨綠江時,是絕對的純潔、忠誠與無私。其中幾十萬人獻出了生命,更多的人貢獻了青春。普通的人們,對戰爭的記憶會漸漸地淡出,而幸存者和犧牲者的親屬們內心的傷痛,卻要長久而沉重得多。   現代戰爭要比普通人想象的更加殘酷、更加慘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8-08-28 06:30:32)
中國早已人滿為患[4812] (2008-08-28)每次從美國回去,初到上海,總感到一陣強烈的震撼:中國的人真多呀!到了中等城市和小城市,還是覺得到處都是人,公交車裏、超市裏、公園裏,醫院裏,到處是人擠人,人碰人。  人多是因為生得多。多子女特別是多養兒子,是咱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我在家鄉時,每逢春節,喜歡一家家走過去,欣賞人家的春聯。記得有一家的上聯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寧為太平犬,怕做亂世人劉振墉我從記事時起,家鄉就一直處在戰爭環境中,築據點,打據點,像木匠拉鋸那樣,你來我往。遊擊隊暗殺維持會長,日偽軍捕殺民兵等等,發生的這些血腥故事太多,我當時年齡尚小,記不很清楚。等到內戰爆發前後,發生的事印象就十分深刻,終生難忘了。假如有人要寫一篇關於中國基層民主選舉的論文,我在《世界日報》上的一篇小文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七戰七捷時,霍亂正流行劉振墉不久前看過一部電視片“七戰七捷”,有些感想。七戰七捷中的某個戰役,打仗的地點距離我家約十多公裏,好在當時戰爭水平不高,雖能聽到北方影影約約的炮聲,卻未受到直接波及。不過本地也變得熱鬧起來,因為我家住在交通要道上,每天都有不少支前人員推著獨輪車或扛著擔架,從門前往北去,幾天之後,又零零落落的有支前人員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8-07-30 16:30:09)
    同桌劉振墉我的同桌是個小和尚。一九四七年秋天,剛考進江蘇省立如皋師範簡師班時,我還是個沒有發育的小男孩,或許加上營養不良,個頭最矮,坐在緊靠講台的第一排。我的同桌是城裏一座寺廟裏的小和尚,因為廟裏辦有小學,讓他來讀師範,將來可以回去教書。小和尚法名國淨,著便服剃光頭,但沒有燙戒疤,一年裏有大半年戴著頂帽子。大家都知道他是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8-07-09 07:59:43)
◇◇新語絲(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  通奶與催奶  劉振墉  四十年前,我的第一個小孩誕生時,奶路不暢,請中醫開湯藥通奶。通奶和催奶,西醫無能為力,此乃中醫的強項。所請中醫是我們的熟人、朋友,有較好的古文基礎,讀過不少中醫典籍,為人做事嚴謹,決非庸醫之流。  所開藥方有七八味藥,我現在隻記得有通草和藕節兩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26]
[27]
[28]
[29]
[3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