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關癢不關痛
江嵐
中年以後,很多人都以為自己早已心如止水。卻往往在料不到的某月某天,驀然與某一副陌生的眉眼狹路相逢,不由自主地有些慌亂起來,繼而暗自嗟歎:哎呀!我年青的時候怎麽遇不上這樣的人?!——是謂心動。
有句廣告詞,效力宏大,廣為人知,叫做:心動不如行動。這話比較適合阿曼尼時下新款套裝,或者香奈兒的小手袋,因為設計[
閱讀全文]

透過不一樣的硝煙
樓蘭北美女人大本營>>>
有時通過電話與國內親友聊天,感覺到國人對中國在世界上所處地位非常關注,也希望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局勢,而不是做井底之蛙夜郎自大,雖然因媒體導向與消息來源的局限,每個人的看法難免有不客觀或偏頗之處。中國人民越來越想了解世界,了解美國,這終歸是好事。那麽美國是如何看待中國的呢?這是中國人、[
閱讀全文]

創作體驗我之說
朱曉玲北美女人大本營>>>
我的寫作體驗是,一部好的小說,除了編織一個好的故事外,語境和營造一種適合於你講述的故事的氛圍,是一部小說成功與否的關鍵一環。因此如何為小說營造一種良好的意境和語境環境,是一定要認真思考的重要環節。所謂意境,是文學文本中,特有的美學術語。也就是說,文學作品在藝術美的創作上所要達到的境界和審[
閱讀全文]

成功孩子的基本要素和教育子女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1)
九峰北美女人大本營>>>
新學年開始了,許多家長又開始對孩子的教育發愁。特別是我們從中國來的第一代移民,在如何配合對於我們來講比較陌生的教育體係,同時發揚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使孩子能夠在一個學校和家庭相輔相成的良好氛圍下,盡可能多地利用學校因材施教的各種計劃而茁壯成長方麵,常感[
閱讀全文]

女兒在德國上中學
延伸北美女人大本營>>>
初到德國S市
剛來德國的女兒,是在國內上完小學四年級,一句德語也不會的學生。由於她爸爸剛到單位報道,一切還要等一些手續完畢後,才能給女兒落實合適的學校。
我們當時所在的S市,位於德國西南部的巴登-符騰堡州中部,不僅是該州的州首府,也是州級管轄區及S地區首府和該州的第一大城市。同時也是[
閱讀全文]

飯廳風波
聞若北美女人大本營>>>
我們是1978年春進入大學的,那是個溫飽還未解決的年代。糧油,肉類,豆製品,食糖等全是憑票證定量供應,而且蔬菜也少得可憐。
剛開始學生飯廳是包夥製的。八個人一桌,每頓由值日的人抬來飯菜,並分到每個人的飯盆裏。早餐一般是稀飯,饅頭,鹹菜。中晚餐是米飯加兩樣菜。米飯是劃成一格格的爛糊糊的蒸飯,一[
閱讀全文]

神來之筆(童話)
小蠶北美女人大本營>>>
(一)用詞造句
我咬著筆杆,看著牆上的鍾發呆。
指針一定是被粘住了,一定的。要不,這麽老半天不動一下。
夏天的空氣裏充滿了誘惑。窗外一定是那隻叫老灰的鳥,它每天總是在這個時候站在後院那棵大榆樹上叫:“雞..舅舅, 雞..舅舅”。
本傑明和麗莎兄妹倆在人行道上玩飛碟。本傑明這個笨蛋,算術[
閱讀全文]

悠悠吊蘭情
蘇月
閑來無事時,我很喜歡擺弄些花花草草。然而,唯有一種植物能在我的手裏活下來,那就是吊蘭。我把它懸掛在陽台上,擺放在窗台上,甚至在洗手間裏都有這種翠綠蔥籠的蘭草的身影。無論春夏秋冬,它們都在飄灑悠然地生長著,分杈走莖地繁殖著。一枝枝慵懶地低垂著腰肢,重重疊疊懸掛下來。有同事朋友前來作客,一進門總是先被這幾盆綠蘿吊蘭[
閱讀全文]

在日本上學書刊北美女人大本營>>>
大女兒六歲來日本,這以前,她在爺爺奶奶家度過了三年時光,那時候,象國內所有的孩子一樣,她被寄予了無限的希望,一家人指望她將來成才,長大後成名成家,為此下力氣去培養她。爺爺奶奶千方百計地走關係,找熟人,終於把她送進了上海的一所重點幼兒園。在幼兒園裏她老實聽話,聰明好學,幼兒園的老師很喜歡她,常誇[
閱讀全文]

牽掛的目光延伸北美女人大本營>>>
老公帶兒子下樓了,我和往常一樣打開房間的窗戶,向樓下望去,等了好一會兒,才見老公和兒子各自推著自行車出來,兒子抬頭看著我大聲說了聲“媽媽,再見!”,而後父子倆騎上自行車往幼兒園方向馳去。直到看不見他們了,我才把腦袋縮回來……
這個習慣是在女兒上小學的時候養成的,每天不管時間有多緊,也不顧沒有[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