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書刊:在日本上學

(2005-11-17 08:34:00) 下一個

在日本上學

書刊

 

北美女人

北美女人大本營>>>




大女兒六歲來日本,這以前,她在爺爺奶奶家度過了三年時光,那時候,象國內所有的孩子一樣,她被寄予了無限的希望,一家人指望她將來成才,長大後成名成家,為此下力氣去培養她。爺爺奶奶千方百計地走關係,找熟人,終於把她送進了上海的一所重點幼兒園。在幼兒園裏她老實聽話,聰明好學,幼兒園的老師很喜歡她,常誇她‘拎得清’,還經常差她做事,比如傳達個口信,拿點什麽東西之類的。每次評比,她總是受到表揚,讀大班的時候還獲得了區裏講故事第一名,令她很有優越感,加上爺爺奶奶的百般嗬護,她在國內時是個很好學上進的標準的好孩子。

初來日本的小留學生



女兒來日本後,我們本來打算先讓她上半年幼兒園先適應一下,日本的幼兒園大致分兩種,一種是公立的叫保育園,還有一種是私立的叫幼稚園,保育園的托兒時間長,費用根據家長的收入而定,收入高的保育費就高,收入少的保育費就少,還有是雙職工優先。幼稚園隻托半天,一般是上午十點到下午二,三點,有班車接送,要自己帶便當,穿統一的製服,注重教育孩子禮儀等知識,費用較高。我們那時候還是窮學生,自然沒有能力也沒有時間,保育園是唯一的選擇。到區裏申請後,區裏安排了一所保育園,可是就在去保育園的前一天,突然接到區裏的通知,被告知女兒已經過了上幼兒園的年齡,應該上小學。原來日本是六歲入學,四月開學,我們還拿中國的眼光去看日本,以為日本也是七歲入學,替她申請了入托,結果區裏一核對年齡,發現她是入學年齡,因此要求我們立即送她去小學念書。

日本的教育製度是小學六年,中學三年,高中三年,大學四年。中小學實行製義務教育,所謂義務,就是到了這個年齡的孩子必須去學校接受教育,如果發現適齡兒童沒有去學校的話,市教育委員會的人就要來你家調查原因,家長要是不送孩子上學的有可能被控告,並剝奪監護權。這一條無論是日本人還是外國人,隻要你有在留資格,在區役所登記了的都一視同仁。我那時想孩子剛來不適應,因此去區裏央求先去保育園過渡一下,讓孩子推遲一年入學,因為那時候的一年級已經開學半年了。在保育園也隻呆半年時間。這個自以為合情合理的要求卻被拒絕了,接待我的人對我說:在日本到了入學年齡必須上學,除非有疾病等特殊情況經過教育委員會批準,方能推遲入學。於是,我隻好把不會說一句日語,不會寫一個日本假名的女兒送去了小學校。

日本的公立小學劃分學區,適齡兒童被統一分配,就近入學。這一點與中國相近。由於是義務教育,不收學費和書本費,午餐由學校供應,叫做“給食“,隻收材料費,每月四千日元不到,隻折合人民幣250元左右。因此在公立小學讀書的話,家長基本沒有負擔。如果是家庭經濟困難的,還可以申請困難補助,不僅吃飯不要錢,甚至還倒拿一點。

女兒剛來時,她中國字已經認識不少了,當然認寫的都是“我們熱愛共產黨,我們熱愛社會主義,愛祖國,愛人民,聽黨的話,做黨的好孩子之類“。我們就告訴她,在中國要熱愛共產黨,而這裏是日本,日本共產黨是沒有什麽人熱愛它的,至於人民嘛,那是一個泛指,你隻要愛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去了學校認識了老師同學,對他們顯示愛心,友好相處就行了;以後凡事要多動腦筋,誰的話對,就聽誰的,沒有什麽是唯一正確的。

來日本後不到一個月,女兒就被送去上小學了。她被插到一個有三十六名學生的班裏,日本小學規定一個班的人數最多隻能有四十名,超過了就要分兩個班了。女兒的班主任是個態度和藹,責任心強的女老師。女兒開頭一句話也不會說,一句話也聽不懂,西村老師就每天跟我們交換聯絡本,把一天的學習和孩子的情況都記錄在本子上,還特意指定了幾位同學和女兒做伴,每天到家裏喊女兒一起上學,在學校一起吃飯玩耍,放學了再陪她一起回家。孩子們都很純真,友好,雖然語言不通,可是比比劃劃地交流使大家都感到很有趣,女兒很快就跟同學們打成了一片,也沒覺得孤獨。然而,過了幾個月以後,大家都以為她適應了,開始放鬆的時候,發生了兩件事情,使女兒消沉了下來,也使我們痛感不能鬆懈對女兒的關懷。

一天,        上課的時候,老師對全班同學說,下一節課因故和下午的體育課調換,大家以為她也
聽懂了,其實她並沒有聽懂老師的話,偏偏那節體育課還不是在操場上課,而是拉到外麵去了。下課後,女兒上完廁所回來,看到教室怎麽空空蕩蕩的,一個人也沒有了,上課鈴響了,隻有她一個人孤零零地留在教室裏,呆呆地坐了一堂課。女兒覺得很委屈,回到家裏大哭了一場。

還有一次,班上大家要發表什麽,老師為了鼓勵女兒,就說隨便你發表什麽吧,說話也可以,唱歌也可以,女兒想了想,就唱了一支她最喜歡的歌“青青喲,青青喲。。。。”哪知道這發音正好與日本話男孩子的小雞巴的發音一樣。班上的同學們聽了以後,笑得前仰後翻,樂不可支。可是女兒當時莫名其妙,隻會傻傻地看著他們,不知道他們為什麽會如此放肆。老師當時也不好跟她解釋什麽,也解釋不清,當晚給我打電話,說明了這件事,我聽了也覺得好笑,就笑著解釋給女兒聽了。可是女兒知道後覺得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

從此,女兒消沉了一段時間,往日歡快的笑聲,活潑的勁頭沒有了,變得易怒,愛哭,我們也很心疼她。是嗬,她在中國的時候事事爭當第一,表揚不斷,來到這裏以後語言不通,功課跟不上,雖然她很努力,但是一個學期下來,評價好的不多,基本上是中等,這與她在中國時的優越感落差太大,難怪她受不了。不過,我們沒有讓孩子沉淪下去,而是給與她更多的關懷,安慰和鼓勵她不要灰心,告訴她,她其實已經很了不起,這麽短的時間就交了那麽多小朋友,會聽,會寫了這麽多的日語,比爸爸媽媽強多了。教育她不要在乎成績,也不要跟別人比,隻要自己覺得比以前有進步了就行了。慢慢地,女兒爭強好勝的心收斂了,漸漸趨於平靜,毋寧說變得不太在乎成績了。

 

適應環境, 健康成長



女兒讀四年級的時候,我們搬了一次家,她轉學了。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女兒完全適應了這裏的環境,一下子各方麵都好了起來,給我們的感覺是急速上升,她又恢複了她的自信,除了學習以外,還熱心班級,學校,校外活動,四年級擔任班級委員,五年級做學級委員,六年級學校運營委員長,大概相當於中國的班長,級長,大隊長之類的吧。學習全優。畢業典禮時,她作為學生代表講話。看到女兒茁壯成長,我們感到由衷的欣慰。

日本小學的畢業典禮莊嚴而隆重,那天,學校的老師全部穿上正規的禮服,校長先生著燕尾服登場,畢業生男生白襯衫西裝領帶,女生西服裙子,這一般是中學的製服。家長也穿上最好的禮服來參加慶典,穿便裝來是極不禮貌的,顯得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別人,是極其失禮的行為。學校還邀請一些貴賓,如市教育委員會、區裏有關方麵的負責人,孩子將要去的中學校長,PTA(父母會)的會長等前來參加。典禮開始,全體起立,播放國歌,然後是校歌齊唱。日本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校歌。接下來,畢業證書授受儀式開始。

頒發儀式的氣氛極為莊嚴肅穆,校長給每一位畢業生授予畢業證書,畢業生上台領取證書時,有一套嚴格的動作規程,此規程經過多次練習,早已熟記心中,到了正式領受時更是一絲不苟。台下,畢業班的同學個個正襟危坐,滿臉嚴肅。這時,坐在後排的家長當中開始了輕微的唏噓聲,側眼橫看,母親們大都喜極而泣,或手絹掩臉,或紙巾揩鼻。霎那間,我也不禁熱淚盈眶,六年間的往事一件件,一幕幕地湧上心頭。

忘不了,小鬆校長每天清晨站在校門口迎接學生進校,一聲聲“我哈腰,你哈腰”的問候聲絡繹不絕,幾百名孩子的名字,校長先生居然一一記得,同學們最高興的是和校長猜拳,“石頭、剪子、布”。“哈,我贏了,萬歲!”贏了校長的同學歡呼雀躍,蹦跳著進了學校;“喲西,勝啦!”這回猜贏了的校長高舉雙臂作勝利狀,原地打圈。校長用這種平實的方式贏得了師生的愛戴,家長的信賴。

忘不了,西村老師給女兒傾注了最多的關懷和愛心,親自為她縫製了防災頭巾,體育服布袋和鞋袋,學習上精心輔導,生活上問寒問暖,勝似親人。其他的老師也誠懇敬業,善待每一位學生。不會因學習成績的好壞而厚此薄彼。孩子們在學校裏學習,卻從不感到壓力。

忘不了,每年的運動會都熱鬧非凡,百米賽跑,騎馬搶帽子角逐,扔球入網等競賽項目緊張熱烈,還有日本民謠舞蹈節目最為精彩,高年級的學生穿著民族服裝,隨著鼓聲音樂跳起了統一和諧的民族舞蹈。日本小學的運動會不講個人名次,隻分紅,白兩大組,每一個人都參加,每一個人的成績都被算作自己所屬的紅組或者白組,最後得分多的一組為優勝,透過這些普通的運動會可以看到,日本注重從小就培養團體精神,尊重傳統的意識。

還有,日本學校非常注重行為規範,每一次學校組織外出,老師總是要求同學們帶上一個塑料袋,把自己的垃圾撿回來拿到家裏再倒掉,平時,教室裏沒有人亂扔廢紙,大家都自覺地把垃圾投放進垃圾桶裏,如果有誰隨地吐痰,那一定會被認為是異類,受到指責甚至被孤立。每天,學校的給食由全體學生輪流擔任值日生,以班為單位分配食物,老師也和同學一起進餐,吃一樣的飯菜。飯前,值日生一聲令下,大家一起雙手合掌,齊聲同唱:ITATAKIMASU。還有,班裏的各種事情都由大家分工負責,每一個人(組)都有一項專門負責的工作,比如圖書整理,美化環境,飼養小動物,召集擔當,廣告擔當等等,通過這些具體的工作,培養每一個孩子的責任心。

六年時光,在老師的精心培育下,女兒終於克服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日本孩子融為一體,健康和快樂地成長,度過了難忘的小學生活。

 

中學—步入青春成長期



上中學以後,學校的評定標準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日本小學采用絕對評價標準,隻有好(3),中(2),差(1)。也就是自己跟自己比,這個學期比上個學期進步了還是退步了,進步了得3,也就是好,退步了是1,也就是差,絕少學生得1,絕大多數學生都是2,也就是中等,不好也不差。考試成績對評定是沒有什麽影響的,當然也沒有排名次之說。而中學采用相對評價標準,並且這些年文部省的評定標準幾乎年年在變,搞得老師家長無所適從。當然萬變不離其中,總的來講是排名次,采用5分製,5為優,4為良,3為中,2及格,1不及格。變化的是獲優良的標準、比例和考試成績和平時表現的比重,還有考高中時的入試成績和中學內審點(即總評分數)的比例等。

除了學習,中學裏還有各種各樣的部活動,相當於中國的校隊,比如籃球部,足球部,網球部,書道部,吹奏樂部,演劇部,天文學部等少則幾個,多則十幾二十個部。老師擔任各個部的顧問,各個部的訓練不盡相同,有的非常嚴格緊張,每天都有訓練,休息天也要參加集訓或者比賽,如田徑部和各球類部;有的輕鬆悠閑,一個星期隻召集一,二次,除非參展,決不占用休息時間,如書道部;有的花費較高,如吹奏樂部和天文學部,有的基本不花錢,如圍棋,將棋部。學生們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經濟能力選擇參加各部,日本不象中國那樣,要有這方麵才能的才被選拔進入校隊,基本上是個人自願,全員參加,也有極少數人不參加的,被戲稱為“歸宅部”。

學校裏,部活動和學習同樣重要,甚至部活動占用更多的時間。而且,因為部裏混集了一、二、三年級的學生,講究論資排輩,後來的要稱先到的為“先輩”,自己是“後輩“,後輩要服從先輩,先輩要照顧後輩。這種先後輩的關係從中學開始,延伸到高中,大學以及進入公司,所以日本公司的森嚴等級其實是在中學開始就形成的。

中學是步入青少年的成長期,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生理都變化較大,開始了以自己的眼光來看待分析事物,,不再對老師,父母為命是從,就像那雛鷹,要掙脫父母的庇護,撲打著自己的翅膀學飛。女兒進中學以後,漸漸地不太跟我們說學校裏的事情了,問她也是問一句答半句的,還盡量避免跟家裏人一起上街,不得已一起外出時,也是有意無意地隔開一段距離。開頭,我很為此煩惱了一段時間,覺得女兒怎麽越大越不聽話,不貼心了。後來,經過公司的同事和朋友的開導,自己又看了一些有關方麵的書,心裏才慢慢適應。所謂適應,也就是不再過於在乎她的態度,不再緊盯著她問今天如何如何,不再強迫她學中文等。也可以說是欲擒故縱,以平常心待己待她。

那時候,女兒和幾個好朋友采用交換日記的方式交流思想,幾個情竇初開的少女開始了異性交往,或者是暗戀,她們把自己的想法,煩惱,彷徨寫在日記上,其他人看了,或幫出主意,或幫傳遞信息,或鼓勵安慰,女兒大多是擔任指導員的角色。這是她們幾個人之間的秘密。若幹年以後,女兒才跟我講述了這個秘密。日本的中學生有很多交流思想,信息的方式,除了交換日記,還有手機文字等。

雖然我因為女兒的成長而擔心,其實,在學校裏,女兒比小學時更加意氣風發,積極上進,她不僅學習好,還積極參加部活動,最精彩的是競選學生會幹部,女兒初二時,學生會改選,她作為學生會副會長候補參加競選,學校還鄭重其事地要家長簽字同意。競選期間,她每天早早到學校門口,周圍站了一大幫她的支持者,向走進校門的同學散發競選綱領,她自己則發表講演,連連鞠躬,號召大家投她一票。與國會議員競選無異。終於如願以償,擔任要職。為學生會工作的這兩年對女兒是一個極好的鍛煉。初三的時候,經老師推薦,女兒在NHK教育台參加了一個十歲年齡(Teenage Special)的討論節目。初中畢業時,她被推薦去了一家有名的私立高中,還考上了學區外的一家名門公立高中,權衡再三,她選擇了去公立高中。

 

高中—雛鷹展翅



日本的高中已經不是義務教育了,因此要交學費。然而公立學校的學費和私立學校的學費相去甚遠,公立學校的學費隻要十幾不到二十萬日元,而私立學校少則五六十萬,多則上百萬日元。然而公立學校雖然便宜,能考上好大學的公立學校卻寥寥無幾,私立學校考上好大學的比例要比一般的公立學校高得多,因此好的公立高中競爭異常激烈。上不了好的公立,寧願去貴的私立也不去便宜的公立高中是一般人的想法。高中的評分分為十個等級,10分最好,9次之,以此類推。也沒有了相對百分比的評價,隻要你達到優秀,全部學生都可以拿10分。不象中學那樣,即使有十名名學生成績表現都一樣,也隻能有二,三名幸運者得5分,其他的隻好屈尊拿4

女兒去的公立高中在我們地區是數一數二的好學校。因為是學區外,離家較遠,路上要花一個多小時。該學校曆史悠久,校舍雖然破舊,整個校區卻給人一種文化的凝聚厚重之感;學校禮堂裏有兩個書寫得大大的蒼勁毛筆字:寬容,這是該學校的校訓,我第一次看到它的時候,很為其震撼和感動。

女兒剛進高中的時候,學校召開家長會,會上校長說了,我們學校是培養德智體全麵發展的學生,不是單一的學習,今後學生們要參加各種部活動,鍛煉到晚上八,九點也是常事,希望家長理解和支持。不要規定回家時間,給他們充分的自由,培養他們自覺,獨立自主的精神。

誠如校長所說的那樣,上了高中以後,女兒每天過的充實愉快,學校離家較遠,她一大早清晨五,六點鍾離家,回到家往往要九,十點,甚至是十一點鍾了,到家後胡亂吃點東西,草草洗過便倒頭就睡。除了學習,她更多的精力是放在課外活動,公益事業上。女兒做了他們部的經紀人(manage),聯係對外比賽,交流活動,還擔任學生會的書記兼會計,做本校學生活動經費的全年預算,再寫文章拿到市教育委員會進行答辯。預算很講究,文章很重要,預算多了不批,少了吃虧,文章是強調這些開支的重要性,要能說服和打動教委們點頭承認。女兒做得很出色,她就像一隻想要展翅翱翔的雛鷹,正摔打著翅膀練習高飛。

高中以後,學校對外有了更多的國際交流。他們學校和美國馬裏蘭州(Maryland)的一個高中結成了姐妹學校,每年兩校互派二十名學生作訪問交流,交流學生被分派到對方學校的學生家裏作為期兩周的家庭滯留(home stay),與當地學生一起學習。高中二年級時,女兒作為代表參加了當年的交流,不過她被派到一位中國人家裏,那位媽媽幾乎不會英文,所以女兒這兩周聽說了很多中文,反而是中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半年以後,美國學生進行了回訪,我們家也接待了一位留學生西尼。西尼和女兒一般大,但是個子卻有一米九幾,我家兒子蹦著跳高才能摸到他的卷發。這兩周,他與我女兒一起上學回家,形影不離,關係非常融洽,休息天,女兒帶他到鐮倉遊覽名勝古跡,東京鬧市體現日本風情。西尼高中畢業後,選擇了到日本大學留學。也許他就是在那個時候喜歡上了日本。

高中的最後一年,女兒和她的同學們開始了考大學的複習準備,到了下半年,全部活動結束交班,畢業班的同學開始了高考的最後衝刺,人人全力以赴,為考取理想的大學而奮鬥。那段時間,女兒沒有休息過一天,沒有跟我們出去玩過,每天學校,預備校輪流穿梭,回到家裏仍伏案深夜。功夫不負有心人,女兒的高考戰績輝煌,考取了國立築波大,私立的慶應兩個專業以及中央大學。最後,女兒終於如願以償地進了第一誌願大學。

 

大學—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女兒選擇的是一所國立大學,大學在外縣,女兒寄宿在學校,每星期才回家一次。離開了家,開始了獨立生活的女兒反而比以前與家裏人親近了許多。每星期回來,我都到車站去接她,她會主動跟我說她的事情,開心的和不開心的,比如去參加日本全國大學生聯合國模擬代表大會,她作為丹麥國家的代表發言;上中文課時,老師居然糾正她的發音,“其實他說的才是鄉下話。”女兒委屈不滿地訴說。我聽了不由地開懷大笑。還有,當女兒告訴我,她有男朋友了的時候,我這個當媽的頓時又喜又驚。更讓當爹的不知所措,令我們切切實實感到女兒確實長大了。

從中學開始,我們就放手讓女兒自己出國見世麵,除了回中國,還讓她一個人到加拿大親戚家,參加旅遊團去歐洲等。大學的第一個假期,女兒就與同學結伴去了泰國,去體現生活,幫人打工,免費食宿,經曆過食物中毒拉肚子,空氣汙染造成上呼吸道感染等。不過女兒不改初衷也沒後悔,堅持到了最後,遊遍了泰國。第二年,她又要求去歐洲比利時,不過這次我們沒有答應她,跟她說你已經長大了,要學會自力更生,今後旅遊的費用應該由你自己掙得來。女兒開頭有點驚訝,但是馬上就樂意地接受了我們的意見,自己找工作掙外快去了。

進入大學的女兒如魚得水,遊刃自如,她的同學大多數都是朝氣蓬勃,滿腦子理想,將來要為人類作貢獻的年輕人,求知欲極為旺盛,不滿足於書本,課堂知識,要走出學校,走出日本,走向世界探索求知,她的專業裏,二,三年級之間,有三分之二的同學聯係去了世界各地的大學留學,最有意思的是有兩位同學見到大家都要走,於是也向學校申請休學一年,結伴周遊世界去了。大學生們提倡自力更生,所需費用大多數都是自己打工掙來的,女兒也在寒暑假拚命打工,掙了好幾十萬日元給自己作去美的零用。

女兒申請了留美的交換留學,這是日本和美國的文化交流協議裏的一項內容,交流學生由學校派遣,不用自己交學費,為期一年。女兒去美以後,很快就適應了當地學校的環境,和各國的留學生打成一片,他們班上,有美國,新加坡,南朝鮮,日本,中國,西班牙等十幾個國家的學生,女兒和新加坡同學住一個宿舍,和隔壁的南朝鮮,西班牙姑娘四人成了好朋友,每個周末,四人結伴成行,到處遊玩,不亦樂乎。我們也鼓勵她不要光顧學習,要趁這個機會多見識一下美國,所謂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百聞不如一見。女兒每個星期給我們匯報一次她的情況,寄來明信片和網傳照片,看到女兒與各國同學友好相處,無憂無慮的開心笑臉,我們做父母的由衷感到高興。

後記


日本的教育注重基礎,從小培養團隊精神,小學,中學,高中並不連貫,而是逐漸嚴格,優勝劣汰,小學完全沒有壓力,中學開始感到壓力,高中最為緊張,到了大學,又如跳過龍門的鯉魚,悠哉遊哉,幹自己想幹的事了。日本的教育體製盡管和中國,美國有著很大的不同,但是各國都有著相同的目的----培養和造就新一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