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延伸:女兒在德國上中學

(2005-11-23 21:29:14) 下一個

女兒在德國上中學


延伸

北美女人

北美女人大本營>>>

 

 


初到德國S市

剛來德國的女兒,是在國內上完小學四年級,一句德語也不會的學生。由於她爸爸剛到單位報道,一切還要等一些手續完畢後,才能給女兒落實合適的學校。

我們當時所在的S市,位於德國西南部的巴登-符騰堡州中部,不僅是該州的州首府,也是州級管轄區及S地區首府和該州的第一大城市。同時也是該州的政治中心: 巴-符州議會,州政府,和眾多的州政府機關部門均設在這裏。
即使在絕少有真正意義的大城市的德國,S市也絕對隻能算做是一座大村莊:滿栽葡萄的山坡環抱著S市中心,內卡河在城東流過——和繁忙的法蘭克福和柏林相比,S市透著幾分悠閑。奔馳、保時捷汽車博物館,享譽全球的S市芭蕾舞和室內樂團,可與慕尼黑一拚的大眾啤酒節和葡萄酒節,另外到波士公司欣賞和選購西服,都是去S市一遊的最佳理由。
S市有近五十八萬九千居民,也是一個多元國家的聚集城市,據說有一百六十個國家的人在此地生活著,占總人數百分之二十二。

聖誕市場(Weihnachts Markt):
關於S市的聖誕市場的記載最早可追溯至1692年。聖誕市場按照傳統在每年十一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二在席勒廣場開幕,開幕的同一天在毗鄰席勒廣場的老宮殿內院舉行音樂會。
聖誕市場期間,席勒廣場變成了一個童話世界,大約兩百多座裝點著長青藤,聖誕彩燈和各種木偶人物的木製小屋,組成了這個據說是歐洲最大,最美的聖誕市場。

S地區擁有德國範圍內最密集的科學,理論,及調研機構。共有六座弗勞恩霍夫研究所,兩座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兩座大學(斯圖加特大學,霍恩海姆大學),和別的科研機構坐落在這裏。孩子的爸爸當時就在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工作。

按德國學校的規定,女兒必須接受專門的德語學習,一年後才允許進入相應的年級進行正常的課目學習。也就是說,女兒必須降一級。盡管她爸爸的老板手下的秘書費了很大的勁,還是隻能先進入德國S市的普通中學(Hauptschule)。

德國中學學製

德國的義務教育是從六歲開始到十八歲結束。
小學隻有四年(柏林六年),五年級就開始進入中學學習。
德國的中學大體上分為普通中學(Hauptschule)、實科中學(Realsschule)和文理中學(Gymnasium)三類。

普通中學,學製為五年。約有半數的小學畢業生進入普通中學學習。普通中學畢業後,學生的年齡多半十六歲左右,大多接受職業教育。

實科中學(又名完全中學),學製為六年,即從五年級到十年級。它培養的目標是“中等教育畢業生”即介於普通中學和文理中學之間的畢業生。隻有實科中學的畢業生才具備就讀專業學校或高等專科學校的資格。實科中學畢業也是從事中級經濟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前提,所以這種學校的畢業生一般比較容易找到工作崗位。

文理中學,學製九年(東德八年,西德九年),即從五年級到十三年級,是德國一種傳統的“高級中學”。通過Abitur(高中畢業考試),可以直接進入高等院校深造。文理中學又分為現代語言、古代語言和數學 - 自然科學三種主要類型。另外還有特殊型的文理中學,如經濟文理中學、藝術文理中學和技術文理中學。

近年來在德國又出現了一種綜合中學(Gesamtschule)。它把上述三類中學綜合在一起,通常是接收五至十年級的學生。綜合中學的就讀年限分為兩個階段:一是義務教育階段,由五至十年級或七至十年級(如果小學到六年級);二是誌願教育階段,最高可到十三年級。十三年級畢業的學生其學曆同Gymnasium的畢業生。

學習成績分六個等級:
1(很好),2(好),3(滿意),4(及格),5(差),6(不及格)

在過渡班(IVK)

女兒本是個上進性很強的孩子,一聽說進了普通中學,又要等第二年才能繼續上五年級,就哭了。我們隻好勸她,讓她先好好學德語,隻要進步快,第二年可以通過考試直接進入文理中學六年級學習。女兒進的這個班,其實是專門為外國人的孩子學習的過渡班(Internationale Vorbereitungsklasse,簡稱IVK),分五至六年級,七至八年級,九至十年級三個班。根據她的情況,女兒被分到五至六年級那個班(IVK1),老師一邊從最基本的德語教起,還同時教數學,英語,地理,生物,繪畫,音樂,手工和體育。這個班沒有具體的課本,隻有老師每節課發下來的講儀,每個學期隻需交十歐元的本子費。當時她爸爸還不相信就交那麽少的錢就行了。

女兒的班主任史密特女士,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師,除了體育和英語,其他科目都是她教,女兒一去就喜歡上了她,而且和她感情最深,現在說起來,說史密特女士是她到德國的第一個老師,也是她的德語啟蒙老師。
女兒的班上有二十二個學生,年齡在十一歲至十三歲之間,十三個女孩,九個男孩,除了女兒和另一個女孩芳是來自中國的,其他分別來自俄羅斯,圖尼斯,巴西,南斯拉夫,意大利,土耳其,伊拉克,科索沃,波蘭,巴基斯坦等十四個國家。

我們十月份中旬到的德國,女兒十一月份才去上的學,比開學時間晚了一個半月,開始幾天女兒自然發現自己比別人落後很多,老師為了讓女兒學習上有個伴,就讓芳跟女兒坐同桌,但女兒很快發現芳很多地方也不懂老師在說什麽,隻好用簡單的英語問老師,每次老師用英語告訴女兒,再由女兒告訴芳,但還是連比劃帶說,才能讓芳明白。原因是芳講的都是福建方言,不會講普通話,兩個人都聽不太懂對方的話。女兒每天回家做作業的時候都要哭,說她幾乎聽不懂老師的話,隻有上英語課時,她的感覺才會好一些。我和她爸爸每次都安慰她,說用不了多久就會趕上的。她爸爸為了讓她更快地掌握詞匯,專門去買了一本兒童的德語百科全書,讓女兒每天放學後,把上麵的詞匯一點一點的記住,增加自己的詞匯量。

史密特女士教學方式還是很特別的,每天早上開始上課,全班圍坐成一圈,然後開始練習基本日常用語,然後盡自己最大能力介紹自己在家裏幹些什麽,這樣需要兩節課的時間,而後才開始上別的課。老師通過英語給女兒補了幾天課,半個月過後,女兒不僅趕上了班上的其他同學,而且越學越好。看著女兒進入正常的學習,我們也放心了。

在德國過節

十一月初是德國的鬼節,也就是北美的萬聖節。這鬼節相傳開始於公元九世紀的歐洲基督教會。那時的11月2日,被基督徒們稱為“ALL SOULS DAY”(萬靈之日)。在這一天,信徒們跋涉於僻壤鄉間,挨村挨戶乞討用麵粉及葡萄幹製成的“靈魂之餅”。據說捐贈糕餅的人家都相信教會僧人的祈禱,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護,讓死去的親人早日進入天堂。這種挨家乞討的傳統傳至當今竟演變成了孩子們提著南瓜燈籠挨家討糖吃的遊戲。鬼節在孩子們眼中,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節日。夜幕降臨,孩子們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顏六色的化妝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麵具,提上一盞南瓜燈跑出去玩。南瓜燈的樣子十分可愛,做法是將南瓜掏空,外麵刻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然後在瓜中插上一支蠟燭,把它點燃,放在庭院或家門口,人們在很遠的地方便能看到這張憨態可掬的笑臉。

女兒第一天去上學的那天,S市的馬路邊和商場裏擺滿了南瓜燈,她回家後總叨叨
“Kürbis(南瓜)”,史密特女士給他們帶來了一個大南瓜,教他們怎麽做南瓜燈,把南瓜肉用來做湯,就像在家裏一樣,難怪女兒喜歡呢!

12月6日,是德國聖誕老人降臨日,史密特女士意外地給全班每個同學帶了禮物,對女兒來說是沒想到的,那天回家,高興地拿出老師給的禮物,說班上的同學當時就打開巧克力吃了,她沒舍得吃,拿回來讓我們看,一板巧克力和一個玻璃水滴棒,就足以讓女兒那麽高興說,媽媽你看多好看啊!

能上文理中學了

一個學期過去了,女兒拿回來的成績單上,除了體育是2,其他都是1,老師的評價也是較高的。第二個學期開始不久,女兒得到通知,她可以去數學,英語和地理正常的五年級班上課了,這表明了女兒的德語有了突破性的進展,而班上隻有女兒和另一個從車臣來的女孩能得到這樣的允許。半個學期過後,女兒可以全部跟著普通班上課了。班上的其他同學也陸續開始進入普通班學習,而另一個中國孩子芳卻留在原班上一直到第二年開學,這時芳的普通話也講得不錯了,畢竟女兒和她一起待了好幾個月。

學年考試完後,史密特女士告訴女兒,她的成績足以上文理中學的六年級了,還告訴她放假前,校長會給她一封推薦信,但她自己需決定上哪一所學校才行。史密特女士給了女兒斯圖加特各個文理中學的一覽表,上麵有她勾出來的幾所,覺得對女兒比較合適,但最後讓我們自己選擇上哪個學校。當時我們想讓女兒去離我們家近的一所文理中學,不在史密特女士的推薦範圍內,她爸爸當時還奇怪為什麽呢,後來一去問才知道那所學校是經濟文理中學,將來是往曆史和哲學發展的。經過私下打聽決定,選定了史密特女士推薦的其中一所文理中學,是斯圖加特的費德列中學(Friedrich-Eugens-Gymnasium ),這是一所數學 - 自然科學的文理中學,也是一所必須通過考試的學校。

學年結束時,女兒的成績單上除了體育和繪畫是2,其它都是1。並得到了校長簽署的獎勵證書,和一本德語小說,同時拿到去和費德列中學的推薦信,女兒是非常高興的,經過努力,終於實現了她的願望。最後,女兒拿出一本厚厚的漂亮紫色封麵的書,告訴我,那裏麵是史密特女士帶全班同學在手工課時做的東西,她把它們發給同學,教他們畫好封麵,裝訂成了一本書。我打開一看,第一頁是女兒用德語寫得第一篇作文,介紹他們IVK是什麽,怎麽分的,都幹些什麽。第二篇是介紹IVK1班上的同學,叫什麽名字,來自哪裏。第三篇。。。。。。
看到漂亮的水彩畫和剪紙,還有節日時候,老師和他們一起的照片,其中有一張照片是,女兒正在往史密特女士的臉上抹石膏,這是為了做 “鬼”節時用的麵具。還有全班同學和老師都帶著麵具的照片,我一眼就找到了女兒,因女兒回來告訴過我她是個老虎麵具。可見史密特女士的工作量是很大的,教學生活也豐富多彩。這本厚厚的2000-2001年書,記載了女兒這一年的變化和成長,是老師送給我們做家長的最好的禮物。現在每每看到,我都會坐在那裏看很長時間,回憶起很多往事。

新的難關

放假前的最後一天,老公陪女兒一起到費德列中學報到。校長看了推薦信後,親自考問了女兒幾個問題,說,我們可以接收,但目前普通班(九年製)名額已經超員,剩下的快班(八年製)還有名額,但我擔心你上快班有困難。沒等老公回答,女兒就說,我要上快班,請你把我分到那個快班,我會努力跟上。校長征詢老公的意見,老公說,就讓她進快班吧!就這樣,女兒不但進了好學校,而且進了快班。女兒滿足了,但她卻必須比別人更加努力才行!

經過一個多月的暑期後,女兒迎來新學年的第一天。那天回來一進家門,把領來的書往桌子一放,就興奮地說,媽媽,你知道我今天碰見誰了?碰見姹林瑪(以前提到過的那個車臣女孩)了,她和我在一個班,真是沒想到,這下我會有一個熟悉的同學了。我說,看來,姹林瑪也不簡單,和你一起進了這個班,以後你們又要開展競賽了。女兒連連點頭稱是。這個學期,女兒的課程有:德語,地理,曆史,英語,法語,數學,生物,自然,體育和音樂十門課。
開學幾天後的一天,女兒放學回來,我看她悶悶不樂,情緒低落,問她怎麽了?她說,媽媽,我覺得好難,好多我都聽不懂,我怎麽辦啊?說著就哭起來,我說,你別急,先說哪一門課你最聽不懂,雖然我和你爸爸都不懂德語,但用中文還是可以幫你弄明白的。你自己也要在德語上下下工夫才行。原來是曆史,生物和自然,能理解,女兒的德語盡管能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問題不大了,但她的詞匯量是有限的,在曆史,生物和自然的方麵的詞匯更少。女兒麵臨著第二次挑戰,我們一方麵鼓勵她,一方麵幫助她了解有關這兩門課的知識,讓她加大詞匯量,經過半個多月的努力,從女兒的臉上又看到了往日的自信。

一個學期很快就過去了,成績單拿回來,不是很理想,分數如下:德語3,地理3,曆史2,英語2,法語1,數學1,生物2,自然1,體育3,音樂1。看得出來,女兒的弱項還是德語,進了這個學校,德語的要求更高了。一放寒假(一個星期),根據女兒自小愛看書的喜好,她爸爸帶她去圖書館辦了借書證,讓她自己以後有時間來借些自己喜歡看的書。從此,女兒和圖書館結下了緣分,一到周末就去借幾本書回來看。看書,是為了提高她的德語詞匯量,同時也可以學到不少知識。最高記錄,女兒居然用一個星期的時間,看完了厚厚的六本小說。到了第二學期,通過大量的閱讀,女兒的德語又有了很大的提高。學年終了時,德語提高到了2。其他科目也有所提高,英語1,除了體育總是3,女兒從小就不喜歡體育運動,所以,一說起運動就說討厭,也許是天性?!難以改變。學年結束時,女兒在班上獲得總平均分第二名的好成績,獲得校長簽署的優秀學生證書和十歐元用來買書的獎劵。
在這個學期,女兒還參加了數學奧林匹克的初賽和在巴登-符騰堡州的複賽,並獲得一等獎的證書和獎品。女兒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答了校長的質疑,也換來了同學和老師的欽佩的喜愛。

轉學

就在女兒高高興興地為下個學年做準備的時候,她爸爸要換工作了,從西德搬到東德,意味著女兒要轉學。女兒滿臉不高興,說和同學好不容易剛剛建立起來的感情,又要付之東流,而她最害怕就是麵對陌生的環境和同學。

我們搬到了處於德國的中心的I市。這個城市所在的州,因處於德國的中心和有著豐富的森林資源,而被稱為“德國的綠色心髒”,州府愛爾福特則被稱作是“花園城。而I城坐落在圖林根山(Thüringer Wald)的腳下,城市人口不到三萬人,卻擁有一所大學,孩子的爸爸就在這所大學裏工作,他一來就喜歡上了這個城市。城市雖小,卻五髒俱全,從大超市到小商店都有,徒步可走到任何的商店,騎自行車更為方便,這也是我們至今還沒有買車的主要原因。

I市也曾是著名詩人歌德住過十五年的地方,St.Jacobus教堂和Kickelhahn(山峰名)的小木屋都留下了他的足跡,I市人也以此感到自豪。如今也成為遊人的旅遊景點。因為這裏濃密的寂靜山林,清澈的涓涓小溪,給了這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創作的靈感,在這裏,寫下了不少的詩篇。

I市有兩所文理中學,其中歌德中學(Goethegymnasium)是圖林根州(Thüringen)較好的中學,於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歌德中學。這所中學從九年級開始設理科特殊班(mit Spezialklassen  mathematiksch-naturwissenschaftlicher Richtung),校長看了女兒的成績單,馬上就讓女兒進了七年級的特殊預備班。

東德和西德

雖然1990年10月3日,在科爾政府的努力下,人們推倒了柏林牆,樹立在東西德之間長達四十之久的柏林牆結束了它的曆史使命,但曆史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發展。十幾年過去了,由於四十年的分離,兩個不同製度下的發展,東德人與西德人變成了兩個完全不同的民族。互相仇視,互相看不起的現象比比皆是。東德人在西德,是二等公民,找工作也不好找,就是和西德人在一起工作,西德人根本瞧不起東德人,很難融入。同樣的工作,西德人的工資也比東德人高。
總的來說,西德的消費要比東德高,比如說她爸爸的工資在西德時比現在要高出百分之十,而東德的納稅比西德低百分之十,在東德的消費也明顯地比西德低多了,房租就是很好的例子。
女兒回家經常說,她的同學經常說西德人這不好,那不好,連老師也抱怨西德出的教科書不好,說沒什麽實質性用處。不知道這種東西德人之間的鴻溝,過多少年後才能慢慢地填平。

因東德用的課本與西德的不同,每門課的進度也有所不同。比如說,數學,曆史和生物都比西德學的要快,隻有在法語上上女兒占了優勢,而女兒說法語是她最喜歡和愛學的,是最有把握的。其它對她是比較難的,但女兒畢竟是經曆了兩次轉學,自信地說問題不大,隻是第一學期的成績單拿回來,可能會不理想。我和她爸爸表示說,隻要你努力了,我們不會說你的。

七年級第一學期結束,女兒的成績如她自己所料的一樣,不很理想,但我們已經滿意了。經過第二學期的努力,比第一學期有了很大提高,女兒適應得很快。在這兩年中女兒換了三個學校,都克服了困難,以最快的速度適應了不同學校的教學方式。八年級結束後,她的成績在十幾門課中,有九門是1,四門是2,隻有體育是3。

考進特殊班

進入九年級特殊班前,要經過一次全州來報考這個特殊班的考試,分筆試和麵試。麵試前女兒非常緊張,擔心她考不好,她爸爸卻說,沒問題,隻要你正常發揮,不要有思想包袱。麵試完後,女兒說有兩道關於生物的題答得不好,看來有危險。但她爸爸卻很有信心,說肯定行!結果是,因報考的人太多,學校破例招了兩個班,女兒分在9S1班。

女兒的班上有二十個人,隻有六個女生。班裏的同學都是外地的,除了幾個男生,女兒和另一個女生亞娜,其他一律住校,周末才回家。學校每學年有一次家長會,都是在開學後兩個星期左右,校長在上麵講這個學年這個年級主要學些什麽有哪些活動,要求家長注意自己的孩子。學期快結束時,班裏有一個家長會,但不是像真正開會那樣,而是舉行一個燒烤聚餐,學生和家長一起參加,也可以帶著其他家人,總之比較隨便,但事先是定好家裏去幾個人的,聚餐上吃的東西是每個學生家長帶去的。會開始,班主任先介紹每個學生的情況,然後公布班裏的成績排名,這點和中國很像,女兒一直是班裏的前兩名。老師講完後,家長就可以自由活動了,也可和老師邊吃邊談,家長們之間也可交談溝通,女兒則和同學們一起邊吃邊玩了。這種家長會使家長和學生都比較自在和隨和。有一次,我們帶著兒子一起去參加的,結果兒子也在那裏找到了一個比他大兩歲的小哥哥玩,一點兒也不覺得無聊,說以後姐姐再開家長會,他還要去參加。去年學年結束時,班上的一個男生因成績太差,被淘汰到了普通班。說明在這個班也是有一定的壓力的。

班裏每年組織一次集體出遠門出遊,時間一個星期。這是女兒最喜歡的,可以和同齡人一起生活幾天,不再受爸爸媽媽的管轄。今年五月底去的是柏林。為什麽喜歡,女兒說:去湖裏遊泳,去博物館參觀,打沙灘排球,去市中心逛街,買自己喜歡的小首飾和紀念品,坐在火車上和老師,還有男生打牌,晚上可以過了十二點也不睡覺,太多的自由啦。。。。。。不過,還是有些想家的,特別想吃媽媽做的飯。

東德人對功課是很重視的。女兒班上的學生,都是從較遠的地方送過來學習的,隻因為這所中學有這種特殊快班,可見他們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有學問的人。但他們也很注重孩子們的業餘愛好。女兒的同桌亞娜,是一個對音樂很有天賦的女孩,會彈鋼琴,會吹黑管(Klarinette),女兒有時唱的中國歌曲,雖然她不知道是什麽意思,但她一聽就能把譜子寫下來,引得女兒非常羨慕。班裏的女生幾乎都會彈鋼琴或拉小提琴。就是這個原因,讓女兒又重新拉起了放棄幾年的小提琴。

論文和答辯

女兒上九年級時,學校就規定特殊班裏的學生,每人每年都要寫一篇論文。而普通班從十一年級才要求寫論文。論文從老師規定的範圍內選定,但從命題,調研,選論文指導老師,聯係做試驗的地方全部由自己獨立完成。論文要求寫十五頁,也可自由兩人組合,但論文長度要求加到三十頁。

女兒當時選的是“香精對於化妝品的重要性”,和班裏的女生瑞百卡一起做。但沒想到的是,瑞百卡不是積極的孩子,放春假時,讓女兒去她家住幾天,說這樣一起寫論文比較方便,結果到她家後隻帶著女兒玩這玩那,根本沒心思寫論文。到第三天晚上,女兒就呆不住了,跟我們打電話說要回家。回家後,女兒趕寫了一個星期,隻完成了十頁。開學後問瑞百卡,她一字也沒寫,最後女兒和她商議,女兒負責寫二十頁,她隻需寫十頁就行了。最後的結果還不錯,論文按時交上,剩下的就是兩人一起參加答辯了,誰寫的就負責答辯哪一部分。因為總分數,論文占三分之一,而答辯占三分之二,是很重要的。可第二天就要答辯的時候,瑞百卡病了,不能參加答辯。女兒有些急了,但一想沒多大關係,反正整篇論文她寫了一大半,頭天好好準備了一下,情緒很快就安定下來。答辯很成功,連女兒的指導老師(大學裏的化學教授)連連點頭說,講得太好了,理所當然的給1分。完後,還得到了州裏報紙記者的采訪,並照了像,第二天的報紙就登出來了,老公高興得一下子買了兩份,說要寄給國內的親人一份,自己留一份做紀念。

女兒現在已進入十年級,這是學習最緊張的一年。據說進入十一年級就輕鬆了。現在她又開始了選論文題目,自己聯係導師了。

女兒最深的感受是:雖然在德國學習也不輕鬆,德國的孩子也一樣很用功,但他們總的來說,不如在中國壓力大,假期是真正的假期,可以不看一眼書,不寫一個字。他們很會玩,比如夏天去遊泳,冬天去滑雪,滑冰,看電影,還可以交男朋友,班上有一半的女生有男朋友。甚至瑞百卡的媽媽帶她去婦科醫生那裏接受性知識教育,然後允許瑞百卡去男朋友家過夜。這在中國根本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允許的!別說是我,就是女兒雖然能認同可以交男朋友,但接受不了去男朋友家過夜的現實。畢竟東西方的文化背景差異很大,要讓我們接受並融入到西方國家的文化裏去,我想還需要幾代的時間吧!?

最後,希望女兒一路走好,高中畢業後能夠如願進入自己喜歡的大學裏學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