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陳湃

兵學工商滄桑四業 柬中港法浪跡兩洲
個人資料
陳湃專欄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博文
(2006-05-26 07:47:28)

今年四月下旬至六月上旬,在中國北京,由於學生要求民主、自由、懲治腐敗而舉行的遊行示威,絕食抗議,終於以不幸結局,演變成大規模的流血事件。據當局承認的官方數字是死了三百餘人、傷了五六千人。這是中國建國四十年來的最嚴重事件,因而驚動全世界,震撼著每個人的靈魂。姑勿論這事件如北京當局宣布的那樣是“反革命暴亂”,或持不同觀點的人說是“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6-05-26 07:44:41)
最是中法建交時年年盛事均須記,最是中法建交時。中法建交二十年了。中法宣布建交時那激動人心的場麵,在我腦海裏記憶猶新。那是二十年前的舊曆年尾,我從上海乘四十九次快車南下廣州。經過一晝夜的辛勞,第二天早上列車已到浙江、江西一帶。八時整,廣播的歌聲喚醒了所有倦睡的乘客。突然,列車廣播員宣布: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法蘭西共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5-25 09:04:10)
巴黎近年興寫名人,有些人被寫了又寫。我等了二十多年卻無人問津。這無他,隻因“貧在路邊無人識,富在深山有遠親”。沒辦法,隻好“厚顏無恥”地自己寫自己。“鳳凰浪跡成凡鳥”,何況自己本來就不是鳳凰,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想來想去,確實是沒有什麽好寫的。如果一定要寫,而讀者感興趣的,恐怕隻是我這個不好聽的怪筆名:為何叫陳湃?那是1983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6-05-25 07:50:48)
說明:據雲此信在越南西貢街頭拾得。原是縱橫交錯寫在手帕上,後經一老學究整理而得。家父愛此信之文采及其警世性,遂規定為家訓之一,令兒女熟背而為座右銘。吾兒時亦曾隨兄姐背誦,然人海滄桑,時隔數十載,已遺忘過半,近日各兄姐有幸聚於巴黎,喜得金蘭姐尚能全文背出。為免使佳作流失,特請吾姐口述而錄於此,以饗讀者。原信如下:郎與奴銷金帳前,一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6-05-25 07:49:13)
犬兒對電腦特別感興趣,一有空就在他的小電腦前玩個不停。我見他似乎與電腦結下不解之緣,這個暑假,就好不容易找到一間專為顧客設計軟件的大公司,送他去做免費見習生,目的是想讓他見見世麵,了解一下設計電腦軟件的基本常識,他喜出望外地答應了。臨上班前,我還再三叮囑他到了公司,要眼看手勿動。因為那間公司是專門為全法國的大型商業機構設計電腦軟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6-05-25 07:47:11)

《三字經》中,有“昔仲尼,師項槖”之句。如何師法?其故事十分精彩,特簡錄如下:孔子問小孩項槖:“何火無煙,何水無魚,何山無石,何樹無枝,何人無婦,何女無夫,何牛無犢,何馬無駒,何雄無雌,何雌無雄,何為君子,何為小人,何為不足,何為有餘,何城無市,何人無字?”小兒答曰:“螢火無煙,井水無魚,土山無石,枯樹無枝,仙人無婦,玉女無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5-25 07:37:21)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維吾德馨。”這是唐朝劉禹錫《陋室銘》中之名句。如果用“廳不在寬,有畫則靈”這句話來形容巴黎名作家周慶陶(柳門)、劉吟(雪人)伉儷的會客廳,那是貼切的。周慶陶、劉吟伉儷的寓所在巴黎第五區,是兩層套間公寓。上層是睡房和書房,下層是廳堂同廚房。筆者有幸,曾被邀請去做客,得以欣賞周家客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6-05-25 07:33:03)
我每年何時最歡樂異國的生活是平淡的,平淡得有點寂寞,有點淒涼。這種滋味,隻有長期遠離自己國土、自己家園的遊子才深切體會到。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談不上有什麽歡樂,惟有“年年難過年年過,處處為家處處家”。對我來說,每年隻有兩次是最歡樂的。一次是參加中國使館國慶招待會;另一次是參加使館春節聚餐會。這兩會是我逢請必到,逢到必早,就算有時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5-25 07:30:53)

自從拙作《行正桃花運》發表後,一些朋友笑我“文人多大話”,說我想象豐富,寫得好笑。其實,我一點也沒說大話,《行正桃花運》的內容是百分之百真實的。劉大人確實是第一次與女人見麵就談論婚嫁問題。現在劉大人還做了“老豆”,並將女兒取名LAREINE。按中國的習俗,凡是愛兒愛女心切的人,都喜歡將自己的兒、女取個狗仔、蝦女等賤名,而避忌將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6-05-25 07:29:02)

社會上存在一些陋習:報喜不報憂。越南當局把它當成至寶。打了三十幾年仗,從越盟到越共,從奠邊府戰役到春節西貢大攻勢;從趕走法帝,戰勝美帝;從北攻中華,南吞寮柬,殲敵十萬、百萬,戰績彪炳,但從來不見越南公布死去一兵一卒。這種世界奇跡,概言之曰:“不死之戰”。這種無本而萬利的“不死之戰”的生意實在做得過,難怪越南當局在統一國家後,不思[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91]
[192]
[193]
[194]
[19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