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陳湃

兵學工商滄桑四業 柬中港法浪跡兩洲
個人資料
陳湃專欄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博文
(2006-05-30 01:51:20)
勞碌了大半生,已屆花甲之年,決定將餐館出售退休。親朋聞得此消息,都為我的“榮休”而祝賀,我亦沾沾自喜。此時,政府有關部門亦來信,說我年已六十,按規定,要將我之半殘廢金轉為退休金,並保證待遇不低於原有之金額。心想:我每月有三千五百法郎,再加上內子三、四千法郎之失業金,省吃儉用,兩人總算可以度過晚年。真正無憂無慮的退休生活才過了兩個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6-05-30 01:50:04)
有位老友光臨寒舍,看到我的兩個犬兒已長在成人,都當上工程師並找到優薪工作,突然對我說:“你的‘仇’可以報了!”我聽後覺得很驚奇,心想:我父親奉行的是孔孟之道,還把他“培忠”之名作成一幅“培仁倡義尊君子;忠孝傳家學古人。”的對聯。他經常教導我做人要誠實、寬厚,以“恕人之心恕己,恕己之心恕人。”“寧可負我,切莫負人。”我遵循家嚴教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6-05-30 01:48:33)
一天,我要開車到巴黎辦事,可是停泊在凡爾賽王宮附近“小瑞士湖”旁的汽車突然不見了!家人說你記清楚點,是否真的停泊在那裏?我為了證明自已不是突然失憶,當眾朗誦起宋人俞國寶的《風入鬆》詞:“一春長費買花錢,日日醉湖邊……暖風十裏麗人天,花壓鬢雲偏……明日重扶殘醉,來尋陌上花鈿。”我就是欲“一春省下買花錢”,才“日日泊湖邊”的。因為在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6-05-29 14:24:43)
曆史不會忘記他們——2002年清明節巴黎僑界公祭華工墓側記歐洲參戰誌難酬,異國魂羈八十秋。螢火為燈銷永夜,楸林作帳禦寒流。浮雲東去空回首,法水西騰斷買舟。幸得巴黎碑柱立,光輝事跡世長留!這是1998年11月,“華裔融入法國促進會”(簡稱華進會)和“法國陳氏兄弟公司”等又爭取到在巴黎13區公園內,為一戰時期中國華工戰士豎立豐碑時本人寫的詩。想不到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5-29 06:08:11)
文人欣共聚學術慶豐收——“第13屆世界華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追記碧海,藍天,沙灘,鬆濤,清風,皓月。被聯合國評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山東省海濱城市威海,在中秋佳節即將來臨的月圓時刻,迎來了人圓的喜悅:由山東大學、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山東省僑辦、威海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暨南大學、齊魯晚報社協辦的“第13屆世界華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於2004[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勞燕分飛卅五年深城重聚喜空前――國立“華僑大學”中文係六四級一班老同學深圳雅聚隨筆2004年8月22日的深圳市,時值盛暑,驕陽似火,熱浪滾滾,使人心煩氣燥。然而,國立華僑大學中文係64級1班的老同學,心情比火還熱,興高采烈地從四麵八方趕來深圳,參加闊別三十五年的首次雅聚。那天上午,籌備組已在深南中路“萬德大廈”五樓租了一個大廳作為活動場所,薄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5-28 09:14:10)
那是兩三年前夏日的一天,法國凡爾賽市舉辦文化遺產日。具有七百年曆史的老凡爾賽街我的“金荷酒家”門前,擺滿各式各樣的舊貨地攤,人山人海,熱鬧非常。午餐時,首先進入餐館的是一位體形稍矮,有些肥胖,戴著深度近視眼鏡,國字口麵,剪平頭裝,年近五十開外,穿得非常樸素的亞洲人。我笑臉相迎,熱情招呼,可是他木無表情,不理不睬地坐下,隻點了幾十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5-28 09:12:42)

長期以來,港英當局一直吹噓香港是自由、民主的天堂,飛黃騰達之福地。但是,從我居港十年的感受,覺得它並非如此,而是個充滿詭譎的不平等的社會,如不潔身自愛,努力奮鬥,是很難立足的。一九七三年底,我一越過深圳羅湖橋,就被香港政治部的神秘人物拉入黑房盤問。他似乎很了解我的職業,當我騙他說是在廣州當售貨員時,他問我:“售貨員是屬於第一商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6-05-28 09:11:01)
神奇的中藥西藥與中藥誰個優誰個劣?無人可以絕對地回答,隻能說各有千秋,故中國提倡中西醫結合。但從我的切身經曆,有些西藥不能治好的病,用普通中藥卻能徹底治愈。我把它稱為“神奇的中藥”是不為過的。土茯苓我十五、六歲時,在柬埔寨鄉間患上黃疸病,當地西醫無法治愈,眼看一天一天嚴重下去,全身皮膚黃透,惟有坐以待斃。有一天,一位當地的柬人進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6-05-28 09:08:38)
華僑大學誕生的年代,正是“讀書無用論”極左思潮統治教育界的年代。因此,華僑大學亦無可避免地受到這種思潮的影響。衝擊最大的是中文係、政治係等文科。特別是一九六四年以後入學的文科學生,真正能安靜地坐在課室內學習基礎課的時間不多,很多時間要到校外搞形式的調查。如下鄉搞“四清運動”,一去就是停課半年。再加上不久就發生的“文化大革命”,幾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191]
[192]
[193]
[194]
[19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