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298)
2008 (107)
2009 (65)
2011 (115)
2012 (90)
2013 (103)
2014 (94)
2015 (130)
2016 (69)
2017 (71)
2018 (44)
2021 (66)
曆史不會忘記他們
—— 2002年清明節巴黎僑界公祭華工墓側記
歐洲參戰誌難酬,異國魂羈八十秋。
螢火為燈銷永夜,楸林作帳禦寒流。
浮雲東去空回首,法水西騰斷買舟。
幸得巴黎碑柱立,光輝事跡世長留!
這是 1998 年 11 月,“華裔融入法國促進會”(簡稱華進會)和“法國陳氏兄弟公司”等又爭取到在巴黎 13 區公園內,為一戰時期中國華工戰士豎立豐碑時本人寫的詩。想不到時隔數年後的今天,華進會和“陳氏兄弟公司”以主辦和協辦的方式,又組織了一個到華工墓園公祭活動。參加這次活動的有中法高官、法國退伍軍人協會、法國 50 多個僑團和各界人士等數百人,陣容之龐大,堪稱史無前例。
“清明時節雨紛紛”,但 3 月 30 日早晨的清明前夕,巴黎卻出現和風拂煦,萬道霞光的早春好天氣,好像天公為嘉許這次活動而特意賜給的。
早上八時,坐滿男女老少的十五輛巨型旅遊車,後麵跟著一列長長的小驕車,從巴黎 13 區陳氏商場門前出發,朝西北方向駛去。經過近兩個小時的行程,就到達大西洋附近的諾瓦耶特市( Nolette )華工墓園。嗚嗚的汽車聲,鼎沸的人群聲,給這個幽靜的小市鎮帶來前所未有的熱鬧,也似乎喚醒了沉睡了近九十個春秋的華工先人。
華工墓園在緊接著該市鎮的平坦田野中,占地 2650 平方米,是在英軍華工營地上修建的。它是歐洲最大的華工墓園,一直由英國政府管理。墓園呈正方形,約有一米高的砂石牆牢固地圍著。入口處是中式石砌牌坊樓門,橫額上刻著“古月”二字,大門兩柱刻有“我欲多植鬆楸生長遠為東土蔭;是亦同賡袍澤勳勞宜媲國殤名”的對聯。園內蒼鬆挺拔,綠草如茵, 832 塊潔白的墓碑整齊排列著。每塊墓碑上方橫寫著“勇往直前”、“雖死猶生”、“永垂不朽”、“流芳百世”等中英文大字,下麵用中文刻著死難華工的姓名、籍貫、出生和死亡年月及編號。共有八個省份的人氏,其中以山東和直隸的居多。
造成中華兒女長眠異國他鄉的原因,是公元 1914 年 6 月 28 日,由於奧凶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造成以英、法、俄為核心的協約國和德、奧為核心的同盟國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主戰場在比利時和法國西北部,打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大批英、法青年奔赴戰場,造成後方和補給線上的勞力嚴重缺乏。
為此,英、法政府於 1916 年與中國北洋政府簽訂了招募華工合同,從直隸、山東、江蘇等 8 個省份招募了 14 萬多人,運往英、法。其中 9.6 萬人分配到英軍, 3.7 萬人撥歸法軍, 1 萬人借給了美國遠征軍。他們從事修橋築路、搬運軍火等繁重工作,還隨時受到打罵的不平等待遇。 1917 年 8 月 14 日,段祺瑞政府也對德宣戰,中國勞工被迫轉為士兵參加戰鬥,他們被送到戰爭最前線去當炮灰,傷亡慘重。
1918 年 11 月 11 日,以協約國的勝利而結束這場慘烈的戰爭。
美、英、法、日等戰勝國為了瓜分戰後利益和勢力範圍,在 1919 年 1 月 18 日的巴黎和會上,不但把中國排除在戰勝國之外,還把德國在山東省的利益劃歸日本。盡管以外交總長陸宗祥為代表的中國代表團,為了中國利益而頑強鬥爭,都無濟於事,還償盡被人藐視和屈辱的滋味。最後,他們拒絕在凡爾賽條約上簽字。正因巴黎和會出賣了中國利益,結果引發了中國偉大的“五四運動”。這是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的一段恥辱曆史!
華工因此亦未能享受到戰勝國的國民遇,流落異鄉而無人過問。在華工的強烈要求下,從 1919 年秋天起才被陸續遣返,但實際上隻有 11 萬人回國。在未能回國的 3 萬人中,約的 2 萬人已葬身於法國北方和比利時, 1 萬多人失蹤或流散在法、比各地。其中隻找到有姓有名的 1874 名華工,得以埋葬在法、比的 69 個公墓中。
隨著時間的推移,華工的光輝事跡亦被淹沒,幾乎不為人們所知。然而,曆史的真實不容歪曲,華工對法國的功勳不能抹殺!幸存於法國的華工為了維護權益,曾作了長時間的鬥爭。 1925 年,向法國政府提出為死難華工立碑,合葬各處華工,為死難華工發放撫恤金等要求,但被法國政府擱置。
法國華僑華人為了此事,也與法國當局作了長時間的爭取,特別是“陳氏兄弟公司”陳克威陳克光昆仲和華進會會長陳培輝等奔走呼籲尤甚。華裔曆史學家廖遇常教授經過十年的研究,把華工的曆史客觀、係統、詳盡地撰寫出來,才引起法國政府的重視。
在事實麵前,法國政府不得不承認華工的曆史現實。終於在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 70 周年時,公布了在關華工的文獻。
1988 年 11 月 28 日,法國政府在巴黎裏昂車站附近,當時華工聚居地的毛裏斯德尼街口建築物的牆上,鑲上紀念華工的銅牌,上麵用中、法文刻著:“公元 1916 - 1918 年, 14 萬華工曾在法國參與盟軍抗戰工作,有近萬人為此獻出了寶貴命。抗戰後,其中三千人定居法國,並在巴黎裏昂車站周圍形成第一個華人社團。”同日,參加揭幕式的法國郵電和航天部長波 . 基列斯,為當時仍健在的 94 歲華工呂虎臣和 92 歲的曾廣培授予法國榮譽軍團勳章。他說,法國總統米特朗希望通過立碑儀式向所有參加一戰的華工致敬,並以此作為曆史遺亡的補償。時任巴黎市長的希拉克發來致敬函,感謝華工“以其靈魂和軀體捍衛法蘭西的領土、理想和自由。”
為了讓法國華僑華人牢記華工先烈的事跡,華進會和陳氏兄弟公司繼續努力,在時隔 10 年後的 1998 年 11 月 2 日,法國政府又批準在華人聚居的巴黎第 13 區的博德裏古公園內,豎立一塊兩頓重的花崗岩石碑,碑上鐫刻鎦金字寫著“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法國捐軀的中國勞工和戰士”。
到華工墓拜祭先人,近十幾年來亦曾舉行過數次,但每次隻由個別單位組團前往,規模不大。這次可不同了,隻見人頭湧湧,幾乎把墓園的入口處擠得水涉不通。加上大門上兩麵巨幅三色旗和五星紅旗隨風招展,樂曲高奏,真有點節日氣氛。然而人人臉上莊嚴肅穆,充滿對先人崇敬和懷念心意。
十一時正,拜祭開始,各單位代表魚貫而入,一字列開。一幅黃底藍字,上麵用中、法文寫著“華裔融入法國華進會舉辦 2002 年清明節公祭先人紀念華工”的巨型橫幅,展示於蒼鬆之下,更是突出。在隊伍前麵,整齊地排列著中法各團體和中國大使館敬獻的花圈,在陽光照射下,更加鮮豔奪目。在主祭壇的兩側,法國退伍軍人協會的管弦樂隊高奏哀歌,場麵熱烈而莊嚴。
拜祭議式開始,首先由華進會會長陳培輝先生致辭,他感謝各部門的支持,使這次活動得以順利進行。他說:“ 1914 年對法國人來講,中國還是個遙遠的國家。盡管中國具有悠久的曆史和豐富的文化,但他們對中國的了解僅限於一些照片和一些作家的遊記。第一次世界大戰嚴重傷害了法國,中國同意派出 14 萬子弟來遙遠的地方參加戰鬥,法國才真正發現中國……有一萬人在法國這塊土地上獻了生命,他們的屍體就埋在他們保衛過的土地下,我們麵前的這塊墓地集中了數量最多的勇士……我希望通過今天的儀式,為這塊墓地成為中法兩國人民友好的永久象征。”
接著,傅幼英先生代表主辦單位宣讀了別出心裁的祭文。文曰:
“維公元二零零二年三月卅日,歲次壬午年二月廿七,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法大使、法國當地政要、退伍軍人、華裔融入法國促進會全體仝人暨法國各僑團代表等,謹以鮮花清酌,致於吾先烈之靈曰:嗚呼,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曠野風淒,伴寒月暗雲於寒漠,草木含悲,歎先烈長眠於異土。即景生情,曷勝悼哀哉!”
“先烈等義勇雙全,年輕應征,離家別井,長途跋涉,委曲求全,抵達異鄉。甫抵法土,旋即奔赴戰場,為盟軍效勞,為正義奮身。或於雷地下,挖掘壕溝以避戰火,或於冰天中,載卸軍需補充不足;視前線幹戈無動於衷,看沙場前仆後繼全然不顧;勇往直前視死如歸,重國族之望顯華夏之光。今者壯誌雖酬,然而歸舟已杳,黃土一片埋忠骨,夕陽西下吊孤魂,爰獻悼詞藉申哀思,尚餮。”
接著當地的市長雷托卡爾 . 米歇爾講話,他說:“上世紀發生的對中法兩國來說都是非常痛苦和悲傷的事件,我們不希望這類事件重演”“本市與中國人民的聯係可以追索到上個世紀,這片華工墓地是中法人民之間友好的象征。今天我們在這裏表達客死他鄉的中國兒子們敬意和感謝,讓他們在法蘭西的一角――華工墓園安息吧!刻在墓碑上的長長名單提醒我們不要忘記,那個叫做第一次世界大戰。”
原司法部長杜蓬宣讀了法國總統希拉克的信,信中說“請允許我向這些用自己的生命為法國的獨立和人類理性原則的勝利而作出貢獻的中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他們的勇氣和獻身精神令人欽佩,法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
“戰爭中幸存下來的一部份中國人留在法國,構成了法國最早的華人社會。他們在法蘭西獻身時作出表率,在為我們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也作出了有力的貢獻。”
法國總理諾斯潘的代表國會議員勒甘也在儀式上宣讀了總理的來信。諾斯潘首先“代表法國政府向第一次世辦大戰中為法國而死亡的中國人表示深切的哀悼。”
他說,華工“遠離自己的祖國來到法國,與英國盟軍一起保衛我們的國家,捍衛法國的自由,體現了極大的獻身精神,我向他們表示崇高的敬意。”
最後,中國駐法大使吳建民先生發言,他說:“華工來到戰火紛飛,勞動力嚴重缺乏的法國,這無疑給法國人一個重要的支持。華工從事的工作都是最艱苦,最繁重的,工作條件極端惡劣。然而他們體現了中華民族吃苦耐勞,不畏艱險的精神,在中法史上寫下了一頁難忘的篇章。”
在言及希拉克總統和諾斯潘總理對華工的貢獻給予高度的評價後說:“中法合作猶如一座宏偉的大廈,它是由很多人辛勤勞動、汗水乃至生命組成的,華工為這座大廈的貢獻不可磨滅。今天,中法關係沿著全麵快速發展的新時期,我們更應該懷念這些先烈。我們可以告慰亡魂的是,跟他們艱苦的年代相比,中國人不僅站起來了,而且國家取得了巨大的進步。這僅僅是開始,明天將會更好。
“安息吧,長眠在法蘭西的華工,你們的貢獻將永載中法關係史冊!”
講話儀式過後,各人手持香柱向華工烈士默哀,祭典直至上午十一時半才結束。
法國陳氏兄弟公司是這次活動的主要讚助者,他們已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財力。當天中午,還在該市一酒家設宴款待為數眾多的賓客。其義舉仁風,感動了不少在座的群眾。
然而董事長陳克威先生不計較這些費用,他隻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喚醒大家對這段曆史的重視,並希望這樣的活動,能有人接著年年辦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