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陳湃

兵學工商滄桑四業 柬中港法浪跡兩洲
個人資料
陳湃專欄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勞燕分飛卅五年 深城重聚喜空前

(2006-05-29 06:06:12) 下一個

勞燕分飛卅五年 深城重聚喜空前

――國立“華僑大學”中文係六四級一班老同學深圳雅聚隨筆

2004年8月22日的深圳市,時值盛暑,驕陽似火,熱浪滾滾,使人心煩氣燥。

然而,國立華僑大學中文係64級1班的老同學,心情比火還熱,興高采烈地從四麵八方趕來深圳,參加闊別三十五年的首次雅聚。

那天上午,籌備組已在深南中路“萬德大廈”五樓租了一個大廳作為活動場所,薄備茶點,單等“各路人馬”的到來。

十時正,上海的張育珠來了;福州的陳輝山和南屏的謝興發來了;古田的林光視偕夫人來了;泉州的黃結義、陳英華、謝德宗、張玉琳、戴玉明來了;廈門的馮玉秀和龍岩的張小珍來了;廣州的曾鳳柳、歐陽惠玉和韓烈光饒品芬伉儷來了;香港的唐榮曜、陳龍添、曾國聰、黃東濤、潘正明、陳鳳金、陳紫蘭、吳觀海、郭玉瓊、盧齊春陳新蓮伉儷、唐圖豐詹慧萱伉儷、連成之偕夫人、陳家樹偕夫人、陳照浩偕夫人、江一鳴夫人都來了;近在眼前深圳的郭堅來了;遠在天邊巴黎的我也偕內子來了!

遺憾的是:葉俐金、姚愛蘭、蔡楚芬、陳碧娘、陳平安、郭金醒、黃誌強、餘國獅、盧明強、林慶星、李錫靈、林越強、林宏發等同學,因事或聯係不上未能到來。盡管郭金醒官務纏身,仍托人帶來了一封洋洋千言的信,敘述班級的溫暖,把同學們個性與特征描繪得唯肖唯妙,實屬感人!

更遺憾的是:江一鳴、沈麗娜、古慶福、蔡麒麟、張遴山、謝喜餘月英伉儷等同學永遠不能到來,因為他們近年已先後作古!

基於當年“風華正茂”的同學,現在已是花甲之年,且已逐漸減員,因而張小珍建議,我們2641班(2是中文係,64是64年級1是一班)來一次雅聚,共敘別後之情。此建議一呼百應並得到陳照浩、曾鳳柳的協助籌劃,使此次雅聚圓滿成功,此乃三人之功也!

聚會一開始,主持人韓烈光同學就出難題,首先叫我這個老班長在發言前先點名。正所謂“十年人事幾番新”,更何況闊別35年,同學們的體態、臉譜早已變了,這分明在作弄我。好在當時我們班是一個戰鬥的集體、團結的集體,每個同學的印象早已深深地印入我的腦海。我逐個認人點名,同學們都馬上起立高聲回答“到”、“到”、“到!”幸而30幾位老同學的姓名都叫出來。接著原班團支書林光視,第二、三任班長謝德宗和吳觀海都先後發了言,贏得全場一片笑聲與掌聲!這笑聲與掌聲使大家勾起學生時代的歡樂。

是的,不管現在年紀有多大,官位有多高,同學仍然是同學,無分彼此。笑談戲弄,轉老還童;回憶往事,其味無窮;陳述經曆,坎坷重重;預祝來年,不老勁鬆!

寫到這裏,不得不提一下華大建校之原因及我們在華大學習之苦楚。

華僑大學興建於1960年。那時全國正遭受三年大饑荒,國家處於最困難時期,一切基建項目都縮減。華僑大學的興建,正是受命於危難之間,足見國家對歸國華僑學生的照顧與愛護。

建校初期,各係學生寄讀於別處,藝術係還遠在海南島,以茅棚當教室,備受艱辛,直到1964年秋我們入學時,華大才基本建成,一座占地約95萬平方米的嶄新大學城,已屹立於福建泉州灣畔的清涼山上。那時已有十幾個係,在校學生已增至兩千多人。學生主要是以歸國僑生為主,兼收少部份僑屬、僑眷子弟,國內同學一律不收。

華僑大學的所有建築物包括道路,全是由就地取材的大塊花崗岩石砌成。學生宿舍與教學大樓都參照西文字母建成,什麽H型樓、L型樓、M型樓等。女生宿舍的鋼窗還安上紗窗防止蚊蟲進入,室內的水龍頭等設備全部采用進口貨(多是海外華僑捐贈),真是美不勝收!

正因為它太美,所以有些人惋惜地說:“華大建在泉州,是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其意是應該建在上海或北京。

正因為它太美,所以有些“左王”批評:“華大是培養資產階級分子的溫床!”給當時中僑委主任、首任校長廖承誌施加壓力。

學校環境雖美,可我們生不逢時,進校不到兩年,一場“文革”浩劫奪去我們的學機會!

就算這一年多,我們也很少在課堂上課,經常走出校門,上山下鄉,還參加“四清運動”,一去就是大半年。當時華大領導實行極左路線,認為文科的課堂是在社會,是在農村的廣闊天地。一九六六年文革前夕,還把中文係、政治係等文科,遷移到閩北山區的建寧縣分校學習。

唯一幸運的是我,在班級起程去分校前夕,福州軍區把我調離學校,叫我投筆從戎,先後隨沈陽軍區空軍入炮一師(31支隊)和廣州軍區陸軍高炮七十師(170支隊)兩度入越,實行“援越抗美”。在三年戰火紛飛的歲月裏,我有機會學越語、學軍事、學外交、學寫作,沒有浪費青春和學業,可說是“文革”浩劫的得益者。

盡管在校期間沒有學到應有的書本知識,但“從資產階級溫床”裏走出校門的我班同學,憑著個人後天的努力,都沒有成為“資產階級分子”,而是成為工人、商人、教師、官員、報人、詩人、作家(特別是黃東濤,以“東瑞”為筆名,出版了一百多本書,成為香港多產名作家)。在各自的崗位上,對國家和當地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可以說:華大同學,花開四海!

中午,我們在“鵬雲大酒樓”大排筵席,歡聚一堂,舉杯暢飲,慶祝暌違了三分之一世紀的2641班這個團結的集體,重新凝結在一起,互相勉勵。在今後歲月裏,以“老驥伏櫪”的精神,發揮餘力,為2641班爭氣,為華大母校爭光!

我三杯黃湯入肚,感觸倍增,不期然拿起禿筆,寫下如下兩首七律詩朗誦起來:

其一

勞燕紛飛卅五年,同窗聚首喜空前。

歡聲笑語深情好,鬢影杯光友誼添。

少壯已抒鴻鵠誌,遐齡續寫晚晴篇。

明朝歸散五湖處,七彩雲霞繞身邊。

其二

一別同窗卅五秋,深城重聚樂還愁。

尤欣學友迎佳境,獨惜殘軀漸白頭。

已憾歸鄉逢浩劫,何堪去國作萍浮。

強將異域當東土,忍看塞河向西流!

雅聚在晚餐後的《友誼萬歲》聲中結束。相約於明年十一月重聚泉州灣畔,分享華僑大學母校慶祝成立55周年的喜悅!

2004 年 10 月 31 日 作於巴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