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來之, 則安之, 在菇山磷鐵礦基建科計劃組當組長, 就要把這個基建計劃抓起來, 正逢年初要報批年度計劃之時, 了解一下, 菇山正在建一個大選礦廠, 要求在年內建成投產的, 又是邊設計邊施工的項目, 有些方案尚未定下來, 這到那兒去搞資料呢? 張良春副科長拿來了準備定貨的設備目錄, 我就把它摘錄下來, 有價格的更好, 沒有價格的就由張科長拍腦袋(即沒有根據的估計), 還有土建工程是由馬世科長(原是瓦工出身的)一一報出小項目和拍腦袋的數字來, 我除了把它匯集成一張總表(投資總額達一千多萬元)外, 還把這些小項目分類列成明細表附在總表的後麵, 訂成厚厚的一本《菇山磷鐵礦1962年度基本建設投資計劃(草案)》; 接著這本計劃草案需要到化工部去報批, 這項任務當然是落在我頭上了; 於是, 立即派我一人出差去北京。
奇怪得很, 到化工部礦山局後, 二話沒說就批準了, 而且還得到了礦山局領導的表揚, 說:“這本計劃編得很好、很詳細。” 我心中雖暗暗地發笑,但不敢露出聲色來。完成任務後。回程時路過符離集,買了一隻燒雞,當時是一點也舍不得吃, 而把它帶回來供全家人共同享用。
回來後,就要大幹了, 由黃有才礦長(是老礦工出身的)坐陣指揮, 他是不分晝夜地留守在工地, 困了, 就隨便找個地方打個盹, 他要幹部每天最少半天到工地去協助工人工作, 晚上,他還要提出當天的工程進度來, 這又是我們計劃組的任務了, 在我們組內, 有五、六人(全是由化肥廠轉來的學員), 我給他們的分工是:一人搞綜合統計, 主要是匯總報表, 其他各位全都到現場去做記錄,每天下午下班前將當天所記的工作量報到辦公室來, 晚上由我陪同綜合統計員共同計算匯總後登入台賬, 並向領導匯報情況, 黃礦長雖然識字不多, 但他的記憶力很強, 每逢向他匯報各項工程進度時, 他都能記得前一天的數字, 而且還能發現這個進度是否準確, 並提出疑點來。 使我非常佩服, 真不亞於在采石化肥廠的那些師長旅長了。
當時菇山磷鐵礦是國家的重點建設單位, 是直屬中央化工部的企業, 又是一個老礦山, 一切福利設施都比較齊全; 當然寶寶和利兒上幼兒園的條件要比在合肥研究院要好得多了, 還有一個大俱樂部, 經常有戲班子來唱戲, 於是我每月給婆婆五元錢, 讓她去看戲散心。
在有限的布票供應下, 很少添置衣服, 但每當我要添加衣服時, 我都會想到婆婆, 也應當給她增加衣服的, 用與我同樣的布料同時給婆婆做衣穿; 在與婆婆的談話中得知她的願望是不想死在外地, 而要回山西老家去土葬, 還提出要做絲綢的單衣和棉衣各一套, 並指明棉衣要做藍色線春的麵料; 我說:“現在提這些還為時過早吧!” 她說:“衣服我現在就可以穿,這是兩用的, 等我死後也可以穿它,不需再做了,” 因為當時的物資供應緊張, 要布票、棉花票等, 買絲綢雖不要票, 但那時市麵上買不到, 我就說:“這點事情等以後條件許可時,一定是能辦到的,請你放心吧!”就允許了婆婆的這一要求。 在家務勞動中, 我是每天早上在上班前就要上街把菜和需要的物品都買回來, 黎傑在公用的水龍頭下將家裏的水缸打滿, 婆婆就可在家為我們燒飯了, 星期天我還要和黎傑一起到苗圃去開荒種山芋、小麥。以補充口糧的不足。
那時我每年都要出差到北京兩三次, 利用這個時間曾經過南京新街口百貨公司買了一塊上海牌的手錶, 也就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帶上了手錶; 又我每次回來時都是給兩個孩子買些衣服、食品等,有一次我回到家裏(家已搬到食堂附近小樹林旁邊的一處平房內, 每戶僅有25平米的建築麵積),利兒看見我後,搶著就講:“媽媽, 你出差了, 奶奶和姐姐去看戲了, 爸爸去打水了, 老鼠就來了”。 這句話多好玩呀!是忘不了的。那年正在搞學習雷鋒運動,她在幼兒園學會了一首歌, 大聲的唱:“學習雷鋒, 好榜樣-----”,用了很大的力氣,把臉都漲紅了。這時她還很年幼, 尚是未脫開襠褲的年代, 但在礦俱樂部開慶祝大會時, 她就曾被指派在舞台上唱歌、跳舞, 進行表演了,真是一個活潑而又聰明的小孩。
夏天, 寶寶突然向我要一角錢, 說是要去報名上學, 我想:真好, 寶寶知道要上學了, 就很高興地給一角錢讓她走了; 誰知過了一會,在辦公室裏, 見到寶寶氣衝衝地走了進來, 把一角錢往桌上一摔, 就坐在地上大哭大鬧起來, 這是怎麽一回事呀? 寶寶邊哭邊說:“年齡不夠不給報”, 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我必需到幼兒園去了解清楚, 見到了幼兒園的張俊蘭老師, 她說:“按規定是要滿七周歲才能上學的, 她還缺幾個月才到七周歲, 另一方麵, 開學前是要考試的, 她是否能考得上呢”? 我說:“她自己鬧著要去上學的, 就讓她去應考,試試看吧”。 同意了, 也錄取了; 這一下寶寶是小學生了, 以後就叫 “黎玲”。
記得在1962年7月5號那天, 是星期天, 我和黎傑去苗圃栽了一千多顆山芋, 回來時已經很晚了, 我們吃點飯就睡覺了, 在夜裏下起了傾盆大雨, 一直到天亮時, 有人來喊:“黎科長, 快去辦公室, 有緊急事情”。 嚇得我們全家人都起來觀望, 看到宿舍門前已成了一片汪洋, 是怎麽一回事呀? 聽住在隔壁的徐祖茂(工會主席)講後, 才知道昨晚的大雨引起山洪暴發, 水流進塌陷區將礦井淹沒了, 裏麵有三個人沒有上來; 出了一個大事故。
我的一生與家庭(第四部分)(8)
天上人間遊一遊 (2025-11-21 04:40:23) 評論 (0) 既來之, 則安之, 在菇山磷鐵礦基建科計劃組當組長, 就要把這個基建計劃抓起來, 正逢年初要報批年度計劃之時, 了解一下, 菇山正在建一個大選礦廠, 要求在年內建成投產的, 又是邊設計邊施工的項目, 有些方案尚未定下來, 這到那兒去搞資料呢? 張良春副科長拿來了準備定貨的設備目錄, 我就把它摘錄下來, 有價格的更好, 沒有價格的就由張科長拍腦袋(即沒有根據的估計), 還有土建工程是由馬世科長(原是瓦工出身的)一一報出小項目和拍腦袋的數字來, 我除了把它匯集成一張總表(投資總額達一千多萬元)外, 還把這些小項目分類列成明細表附在總表的後麵, 訂成厚厚的一本《菇山磷鐵礦1962年度基本建設投資計劃(草案)》; 接著這本計劃草案需要到化工部去報批, 這項任務當然是落在我頭上了; 於是, 立即派我一人出差去北京。
奇怪得很, 到化工部礦山局後, 二話沒說就批準了, 而且還得到了礦山局領導的表揚, 說:“這本計劃編得很好、很詳細。” 我心中雖暗暗地發笑,但不敢露出聲色來。完成任務後。回程時路過符離集,買了一隻燒雞,當時是一點也舍不得吃, 而把它帶回來供全家人共同享用。
回來後,就要大幹了, 由黃有才礦長(是老礦工出身的)坐陣指揮, 他是不分晝夜地留守在工地, 困了, 就隨便找個地方打個盹, 他要幹部每天最少半天到工地去協助工人工作, 晚上,他還要提出當天的工程進度來, 這又是我們計劃組的任務了, 在我們組內, 有五、六人(全是由化肥廠轉來的學員), 我給他們的分工是:一人搞綜合統計, 主要是匯總報表, 其他各位全都到現場去做記錄,每天下午下班前將當天所記的工作量報到辦公室來, 晚上由我陪同綜合統計員共同計算匯總後登入台賬, 並向領導匯報情況, 黃礦長雖然識字不多, 但他的記憶力很強, 每逢向他匯報各項工程進度時, 他都能記得前一天的數字, 而且還能發現這個進度是否準確, 並提出疑點來。 使我非常佩服, 真不亞於在采石化肥廠的那些師長旅長了。
當時菇山磷鐵礦是國家的重點建設單位, 是直屬中央化工部的企業, 又是一個老礦山, 一切福利設施都比較齊全; 當然寶寶和利兒上幼兒園的條件要比在合肥研究院要好得多了, 還有一個大俱樂部, 經常有戲班子來唱戲, 於是我每月給婆婆五元錢, 讓她去看戲散心。
在有限的布票供應下, 很少添置衣服, 但每當我要添加衣服時, 我都會想到婆婆, 也應當給她增加衣服的, 用與我同樣的布料同時給婆婆做衣穿; 在與婆婆的談話中得知她的願望是不想死在外地, 而要回山西老家去土葬, 還提出要做絲綢的單衣和棉衣各一套, 並指明棉衣要做藍色線春的麵料; 我說:“現在提這些還為時過早吧!” 她說:“衣服我現在就可以穿,這是兩用的, 等我死後也可以穿它,不需再做了,” 因為當時的物資供應緊張, 要布票、棉花票等, 買絲綢雖不要票, 但那時市麵上買不到, 我就說:“這點事情等以後條件許可時,一定是能辦到的,請你放心吧!”就允許了婆婆的這一要求。 在家務勞動中, 我是每天早上在上班前就要上街把菜和需要的物品都買回來, 黎傑在公用的水龍頭下將家裏的水缸打滿, 婆婆就可在家為我們燒飯了, 星期天我還要和黎傑一起到苗圃去開荒種山芋、小麥。以補充口糧的不足。
那時我每年都要出差到北京兩三次, 利用這個時間曾經過南京新街口百貨公司買了一塊上海牌的手錶, 也就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帶上了手錶; 又我每次回來時都是給兩個孩子買些衣服、食品等,有一次我回到家裏(家已搬到食堂附近小樹林旁邊的一處平房內, 每戶僅有25平米的建築麵積),利兒看見我後,搶著就講:“媽媽, 你出差了, 奶奶和姐姐去看戲了, 爸爸去打水了, 老鼠就來了”。 這句話多好玩呀!是忘不了的。那年正在搞學習雷鋒運動,她在幼兒園學會了一首歌, 大聲的唱:“學習雷鋒, 好榜樣-----”,用了很大的力氣,把臉都漲紅了。這時她還很年幼, 尚是未脫開襠褲的年代, 但在礦俱樂部開慶祝大會時, 她就曾被指派在舞台上唱歌、跳舞, 進行表演了,真是一個活潑而又聰明的小孩。
夏天, 寶寶突然向我要一角錢, 說是要去報名上學, 我想:真好, 寶寶知道要上學了, 就很高興地給一角錢讓她走了; 誰知過了一會,在辦公室裏, 見到寶寶氣衝衝地走了進來, 把一角錢往桌上一摔, 就坐在地上大哭大鬧起來, 這是怎麽一回事呀? 寶寶邊哭邊說:“年齡不夠不給報”, 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我必需到幼兒園去了解清楚, 見到了幼兒園的張俊蘭老師, 她說:“按規定是要滿七周歲才能上學的, 她還缺幾個月才到七周歲, 另一方麵, 開學前是要考試的, 她是否能考得上呢”? 我說:“她自己鬧著要去上學的, 就讓她去應考,試試看吧”。 同意了, 也錄取了; 這一下寶寶是小學生了, 以後就叫 “黎玲”。
記得在1962年7月5號那天, 是星期天, 我和黎傑去苗圃栽了一千多顆山芋, 回來時已經很晚了, 我們吃點飯就睡覺了, 在夜裏下起了傾盆大雨, 一直到天亮時, 有人來喊:“黎科長, 快去辦公室, 有緊急事情”。 嚇得我們全家人都起來觀望, 看到宿舍門前已成了一片汪洋, 是怎麽一回事呀? 聽住在隔壁的徐祖茂(工會主席)講後, 才知道昨晚的大雨引起山洪暴發, 水流進塌陷區將礦井淹沒了, 裏麵有三個人沒有上來; 出了一個大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