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美股回調,漲這麽多,回調既正常也必須,但本周有一個板塊特別的打眼,那就是當紅炸子雞AI基礎建設板塊,幾周前,其中的領軍者甲骨文,曾一度單日暴漲40%,巨大體量的超級大盤股能這麽漲,絕對是活久見,這全憑AI超級敘事和前期基建的巨大投入所賜,這些超級和巨大都是真的,不是泡沫,問題出在怎麽去實現上,作為高科技產業的悍將和老將,甲骨文就算有冒進,它還有巨大的基礎盤托著,不會壞到老命不保,所以它的下跌是機會大於風險,而在風暴核心的另一家Coreweave就不一樣了,這是一家什麽都是新的,都是不可靠,未能形成自家護城河業務的完全的新新產業,我把它叫做新時代必然的莽漢!
全球各地,每一個新的時代,新的產業發展初期,都幾乎必然會出現這樣的莽漢,最重大的集體作案就是2008年引爆實體金融產業的次貸危機,最新的有軟銀投資的WEWORK崩塌事件;加密貨幣領域內的FTX,高杠杆投機,數十億美金蒸發;清潔能源產業裏的Solarcity,流媒體產業裏的QUIBI,如此等等,舉不勝舉,這次的Coreweave,雖然還沒做實莽漢的定義,但是基本要素都齊活了,唯一能讓這尊泥菩薩過河的,就是河水平緩,不要掀出大浪,問題是你那麽任性的橫衝直撞,甚至亂來,憑什麽要求環境對你那麽優待呢?而且這種被僥幸放過關的人,絕大多數不會有感恩之心,它以後會來的更猛,破壞性更大,並認為自己將會大而不能倒,比如中國的恒大,其破壞性難以估量;所以好的金融體係,一旦遇到有這種隱患的企業,在出現危險隱患苗頭的第一時間殺死它,是損失最小的做法。
最新財報顯示,Coreweave年收入僅為50億美元,但負債卻高達140億美元,財務壓力巨大。能這麽做和敢這麽做的原因是AI算力需求幾乎無上限,公司的積壓訂單500多億,所以,借你個140億算啥呢?可問題在於要做這500億的單子,你需要GPU,需要數據中心,這兩項都是長周期、重資產投入的項目,它回避了數據中心,采用租賃的方式,自己隻投GPU,看起來好像資本支出減輕了,但實際更加被動。
本次財報Coreweave下調了第四季度的業績預期,原因是第三方數據中心的建設進度受限,這完全是一項公司自己無法把控的業務,管理層說目前不影響訂單的實施,如果再拖延幾個月怎麽可能不影響?而且就管理層財報會議的講話來看,他們根本對新一代數據中心的建設和運營難度沒有清醒的認識,也就是說,就算第三方交付了數據中心,它能否安全無故障穩定運營,仍然不確定,因為現在的GPU不是第一代的Hopper,而是難度更高的Blackwell,液冷數據中心本身就是新事物,需要經驗積累和實證運營,而這種最重要的環節掌握在多家第三方手裏,各方的技術實力、進度、建設質量和之後的運營維護是否能保障,這些都充滿未知,Coreweave完全處於被動的無法發力的位置。
投資者往往以為一家公司能做那麽大就自然仰視,覺得他們無所不能,其實Coreweave的表現明他們在整個業務鏈中小白認知不僅有,還不少,這是一群沒有工程實踐背景的創業者搞的公司,對最重要的環節想當然了,工程進度的控製和保障難度是很大的,別說企業這種級別,各位裝修過房子的就會有親身體驗,自家一個小工程,就會因為這個那個各種不及預期的事拖累進度,不要說新型的,T3級別,液冷數據中心,還沒有成熟的設計建造,本身就是新事物的大工程,它的各種配合、供應、設計、施工等等,再加上AI基建熱潮雲起,造成所有相關產品的供應緊張,集合在一起,那種複雜程度,圈子裏的老手若不做縝密的提前準備,也難以保障保障進度,而Coreweave的那些數據中心合作方,多是最近幾年比特幣挖礦發展起來的新從業者,他們能保障進度的承諾質量可想而知!這些問題在過去是沒有表現的,因為HOPPER架構的GPU一般傳統的數據中心就可以,但是到了BLACKWELL甚至在下一代RUBIN,對數據中心的要求就會複雜很多,這才剛剛開始,Coreweave就出了交付問題,可以肯定的是,今後這類問題隻會越來越多。
因此,數據中心按時交付的可能性很低,交付後,正常運營率能有多大保證也打個問號,並且,這兩個問題會一直存在,隻要你依賴第三方,控製權就永遠不在自己手上,一切都是被動的。但同時有一件事卻是百分百確定的,那就是債務利息不會因此也延後,仍需按時支付,本季度Coreweave僅利息支出就3.11億美元,未來還會進一步上升。公司CFO還說,2026年的資本開支將超過240億美元,這無疑會給本已緊張的資金鏈帶來更大挑戰,雖然訂單積壓,但卻無力完成,收入跟不上持續巨大的支出,還疊加巨額利息,負擔之重,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會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至此,這家新雲產業的公司把自己架上了一個非常危險的模式上,表麵上雖不是龐氏騙局的敘事,但是實質是一樣的,就是你沒有什麽拿得出手的現金流穩定的基本盤業務,你的業務需要不斷持續增加的資本投入才能進行,收入雖然勢頭大好,但是自己沒能力去把握,要看第三方表現的,它若不好,Coreweave就無法實現收入,收入端受阻,開支端又不能停,不加大投入的話,資本故事就講不下去,估值會塌,競爭對手也不會慢下來,所以這個模式要走通,哪個環節都不能停下或者受阻,否則就必然無法持續,這次財報後,它的遠期掉期合約CDS大漲,反應市場對其償付貸款能力的巨大擔憂,它其中一個合作方APLD的融資難度也陡然上升,與前段時間的火爆相比簡直冰火兩重天,原因就是合作方是Coreweave,市場對它存疑,資金鏈一旦斷開,它的創業故事也就結束了。這種鏈式反應發生的概率不低,這次隻是一個預警,但其實已經是足夠令人擔憂,Coreweave的數據中心租賃的合作方有四五家,水平參差不齊,有曾經破產的,有比特幣挖礦幹不下去轉型的,有自己也是行業新手的等等,各有各的目的和打算,這其中的協調與磨合工作,想想都頭痛,而且不是交付了就結束了,後麵運維麻煩事更多,而數據中心運作維護的穩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宕機一次就會麻煩無窮。
說到這裏,我想有一點運營企業認知的人都會對這種架構撓頭了,把自己安排到一個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出差錯的循環裏,這誰能應付的了啊!實際上,它的問題遠不止於此,爭議最大的是對GPU的折舊設定上,它手上最大量的是第一代HOPPER架構的GPU,現在新一代BLACKWELL比第一代的性價比高了十幾倍,對數據中心的要求也提高了,如何折舊老的,換新的,這裏麵涉及的資本投入和資本效率問題巨大;
第二它接的雖然都是超一流大企業的單子,合作的緊密性實際很弱,未來它們之間甚至是競爭對手,這些企業給他的訂單,一旦有不能完成的可能,立即就會抽回,它並無非我不可的存世壁壘,現在稀缺的是算力,如果你在算力提供上出了問題,被一腳踢開是必然的,Coreweave恰恰在和算力最相關的最重要的好幾個環節都出了問題。這種情況下,Coreweave所自嗨的軟件堆棧優勢為零,在最關鍵的問題上犯了戰略性錯誤,並且至今都看不清。
不過從個人成功的角度上看,公司的這些創始人高管都是已經成就了的,上市以來持續不斷的拋股票已經讓他們的個人錢包足夠富足,所以公司未來會咋樣他們是不是發自內心的,挖心掏肺的牽掛就不知道了,這些人出身對衝基金,看得出來職業性的賭性十足,從財報會議的表現看,他們既不誠實也不真正用心,還玩財務手段,所以不難判斷,這家公司的管理層是有問題的。
這是被很多中文媒體叫做英偉達親兒子的公司,扒開細看原來內中成色是這樣的,英偉達正在合縱連橫搞一個巨大的生態網絡,Coreweave有今天的規模主要拜它所賜,但如果後麵沒有能力繼續像從前那樣給英偉達GPU出貨效力,自己又有可能陷入到引發鏈式反應的財務風險中,到時為了自保,老黃必定會拋棄這個玩太HIGH的所謂兒子,商業世界裏,任何時候都會有這種莽漢式的企業如流星般劃過,雖然我現在這樣說Coreweave可能過早,可能武斷,但是做企業,做投資,一定要避免和這種做了危險架構的公司靠的太近,不管它們描繪的前景有多麽宏大,給它們背書的企業有多牛,一定要遠離!
三四周前,黃仁勳在談到Coreweave時說,後悔當時買Coreweave的股份少了,我一聽這話就很警覺,老黃還是黃皮黃心啊,這在釋放什麽信號呢?好了,今天Coreweave比當時說這話時便宜很多,老黃可以彌補遺憾了,但問題是:他還會再買嗎?
新時代必然的莽漢
木子力_ (2025-11-15 05:18:15) 評論 (0)本周美股回調,漲這麽多,回調既正常也必須,但本周有一個板塊特別的打眼,那就是當紅炸子雞AI基礎建設板塊,幾周前,其中的領軍者甲骨文,曾一度單日暴漲40%,巨大體量的超級大盤股能這麽漲,絕對是活久見,這全憑AI超級敘事和前期基建的巨大投入所賜,這些超級和巨大都是真的,不是泡沫,問題出在怎麽去實現上,作為高科技產業的悍將和老將,甲骨文就算有冒進,它還有巨大的基礎盤托著,不會壞到老命不保,所以它的下跌是機會大於風險,而在風暴核心的另一家Coreweave就不一樣了,這是一家什麽都是新的,都是不可靠,未能形成自家護城河業務的完全的新新產業,我把它叫做新時代必然的莽漢!
全球各地,每一個新的時代,新的產業發展初期,都幾乎必然會出現這樣的莽漢,最重大的集體作案就是2008年引爆實體金融產業的次貸危機,最新的有軟銀投資的WEWORK崩塌事件;加密貨幣領域內的FTX,高杠杆投機,數十億美金蒸發;清潔能源產業裏的Solarcity,流媒體產業裏的QUIBI,如此等等,舉不勝舉,這次的Coreweave,雖然還沒做實莽漢的定義,但是基本要素都齊活了,唯一能讓這尊泥菩薩過河的,就是河水平緩,不要掀出大浪,問題是你那麽任性的橫衝直撞,甚至亂來,憑什麽要求環境對你那麽優待呢?而且這種被僥幸放過關的人,絕大多數不會有感恩之心,它以後會來的更猛,破壞性更大,並認為自己將會大而不能倒,比如中國的恒大,其破壞性難以估量;所以好的金融體係,一旦遇到有這種隱患的企業,在出現危險隱患苗頭的第一時間殺死它,是損失最小的做法。
最新財報顯示,Coreweave年收入僅為50億美元,但負債卻高達140億美元,財務壓力巨大。能這麽做和敢這麽做的原因是AI算力需求幾乎無上限,公司的積壓訂單500多億,所以,借你個140億算啥呢?可問題在於要做這500億的單子,你需要GPU,需要數據中心,這兩項都是長周期、重資產投入的項目,它回避了數據中心,采用租賃的方式,自己隻投GPU,看起來好像資本支出減輕了,但實際更加被動。
本次財報Coreweave下調了第四季度的業績預期,原因是第三方數據中心的建設進度受限,這完全是一項公司自己無法把控的業務,管理層說目前不影響訂單的實施,如果再拖延幾個月怎麽可能不影響?而且就管理層財報會議的講話來看,他們根本對新一代數據中心的建設和運營難度沒有清醒的認識,也就是說,就算第三方交付了數據中心,它能否安全無故障穩定運營,仍然不確定,因為現在的GPU不是第一代的Hopper,而是難度更高的Blackwell,液冷數據中心本身就是新事物,需要經驗積累和實證運營,而這種最重要的環節掌握在多家第三方手裏,各方的技術實力、進度、建設質量和之後的運營維護是否能保障,這些都充滿未知,Coreweave完全處於被動的無法發力的位置。
投資者往往以為一家公司能做那麽大就自然仰視,覺得他們無所不能,其實Coreweave的表現明他們在整個業務鏈中小白認知不僅有,還不少,這是一群沒有工程實踐背景的創業者搞的公司,對最重要的環節想當然了,工程進度的控製和保障難度是很大的,別說企業這種級別,各位裝修過房子的就會有親身體驗,自家一個小工程,就會因為這個那個各種不及預期的事拖累進度,不要說新型的,T3級別,液冷數據中心,還沒有成熟的設計建造,本身就是新事物的大工程,它的各種配合、供應、設計、施工等等,再加上AI基建熱潮雲起,造成所有相關產品的供應緊張,集合在一起,那種複雜程度,圈子裏的老手若不做縝密的提前準備,也難以保障保障進度,而Coreweave的那些數據中心合作方,多是最近幾年比特幣挖礦發展起來的新從業者,他們能保障進度的承諾質量可想而知!這些問題在過去是沒有表現的,因為HOPPER架構的GPU一般傳統的數據中心就可以,但是到了BLACKWELL甚至在下一代RUBIN,對數據中心的要求就會複雜很多,這才剛剛開始,Coreweave就出了交付問題,可以肯定的是,今後這類問題隻會越來越多。
因此,數據中心按時交付的可能性很低,交付後,正常運營率能有多大保證也打個問號,並且,這兩個問題會一直存在,隻要你依賴第三方,控製權就永遠不在自己手上,一切都是被動的。但同時有一件事卻是百分百確定的,那就是債務利息不會因此也延後,仍需按時支付,本季度Coreweave僅利息支出就3.11億美元,未來還會進一步上升。公司CFO還說,2026年的資本開支將超過240億美元,這無疑會給本已緊張的資金鏈帶來更大挑戰,雖然訂單積壓,但卻無力完成,收入跟不上持續巨大的支出,還疊加巨額利息,負擔之重,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會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至此,這家新雲產業的公司把自己架上了一個非常危險的模式上,表麵上雖不是龐氏騙局的敘事,但是實質是一樣的,就是你沒有什麽拿得出手的現金流穩定的基本盤業務,你的業務需要不斷持續增加的資本投入才能進行,收入雖然勢頭大好,但是自己沒能力去把握,要看第三方表現的,它若不好,Coreweave就無法實現收入,收入端受阻,開支端又不能停,不加大投入的話,資本故事就講不下去,估值會塌,競爭對手也不會慢下來,所以這個模式要走通,哪個環節都不能停下或者受阻,否則就必然無法持續,這次財報後,它的遠期掉期合約CDS大漲,反應市場對其償付貸款能力的巨大擔憂,它其中一個合作方APLD的融資難度也陡然上升,與前段時間的火爆相比簡直冰火兩重天,原因就是合作方是Coreweave,市場對它存疑,資金鏈一旦斷開,它的創業故事也就結束了。這種鏈式反應發生的概率不低,這次隻是一個預警,但其實已經是足夠令人擔憂,Coreweave的數據中心租賃的合作方有四五家,水平參差不齊,有曾經破產的,有比特幣挖礦幹不下去轉型的,有自己也是行業新手的等等,各有各的目的和打算,這其中的協調與磨合工作,想想都頭痛,而且不是交付了就結束了,後麵運維麻煩事更多,而數據中心運作維護的穩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宕機一次就會麻煩無窮。
說到這裏,我想有一點運營企業認知的人都會對這種架構撓頭了,把自己安排到一個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出差錯的循環裏,這誰能應付的了啊!實際上,它的問題遠不止於此,爭議最大的是對GPU的折舊設定上,它手上最大量的是第一代HOPPER架構的GPU,現在新一代BLACKWELL比第一代的性價比高了十幾倍,對數據中心的要求也提高了,如何折舊老的,換新的,這裏麵涉及的資本投入和資本效率問題巨大;
第二它接的雖然都是超一流大企業的單子,合作的緊密性實際很弱,未來它們之間甚至是競爭對手,這些企業給他的訂單,一旦有不能完成的可能,立即就會抽回,它並無非我不可的存世壁壘,現在稀缺的是算力,如果你在算力提供上出了問題,被一腳踢開是必然的,Coreweave恰恰在和算力最相關的最重要的好幾個環節都出了問題。這種情況下,Coreweave所自嗨的軟件堆棧優勢為零,在最關鍵的問題上犯了戰略性錯誤,並且至今都看不清。
不過從個人成功的角度上看,公司的這些創始人高管都是已經成就了的,上市以來持續不斷的拋股票已經讓他們的個人錢包足夠富足,所以公司未來會咋樣他們是不是發自內心的,挖心掏肺的牽掛就不知道了,這些人出身對衝基金,看得出來職業性的賭性十足,從財報會議的表現看,他們既不誠實也不真正用心,還玩財務手段,所以不難判斷,這家公司的管理層是有問題的。
這是被很多中文媒體叫做英偉達親兒子的公司,扒開細看原來內中成色是這樣的,英偉達正在合縱連橫搞一個巨大的生態網絡,Coreweave有今天的規模主要拜它所賜,但如果後麵沒有能力繼續像從前那樣給英偉達GPU出貨效力,自己又有可能陷入到引發鏈式反應的財務風險中,到時為了自保,老黃必定會拋棄這個玩太HIGH的所謂兒子,商業世界裏,任何時候都會有這種莽漢式的企業如流星般劃過,雖然我現在這樣說Coreweave可能過早,可能武斷,但是做企業,做投資,一定要避免和這種做了危險架構的公司靠的太近,不管它們描繪的前景有多麽宏大,給它們背書的企業有多牛,一定要遠離!
三四周前,黃仁勳在談到Coreweave時說,後悔當時買Coreweave的股份少了,我一聽這話就很警覺,老黃還是黃皮黃心啊,這在釋放什麽信號呢?好了,今天Coreweave比當時說這話時便宜很多,老黃可以彌補遺憾了,但問題是:他還會再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