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羅森堡城堡和大衛收藏館

棗泥 (2025-11-26 06:46:05) 評論 (6)

明天是美國的感恩節。感謝親朋好友,感謝所有善良的人們,感謝每位來客。感恩大自然的饋贈,感恩我們平靜的生活。感恩文學城這個平台讓我們自由地抒發各自的情懷。祝大家感恩節快樂!!!

######################################################

2025年6月我們乘遊輪從丹麥的哥本哈根開始,遊曆挪威和冰島的幾個地方。因此我們提前出發,上船之前先在哥本哈根逗留兩天,看了不少地方。

這次的住處是通過 Airbnbs 定的。本來應該在下午四點之後入住。寬容的房東容許我們提前進去。所以6月6日清晨下了飛機,直奔住處。略加休息之後,便精神抖擻地遊蕩起來。

羅森堡城堡

第一個參觀的地方是曾經的皇家宅邸“羅森堡(Rosenborg)城堡”。



排隊買到 30 分鍾之後的門票。城堡提供免費的儲物櫃。存好東西我們便輕裝出去看看城堡花園。



花園裏醒目的地方矗立著丹麥皇後卡羅琳·阿瑪莉亞(Caroline Amalie,1796 - 1881)的雕像。她的丈夫克裏斯蒂安八世(Christian VIII, 1786 - 1848) 1814年以克裏斯蒂安·弗雷德裏克的名字成為挪威國王,1839年成為丹麥國王。



青銅雕像“小岡弗(Liden Gunver)”,丹麥歌唱劇《漁夫(Fiskerne)》中的一個虛構人物。





城堡周圍好像有條小小的護城河。



很喜歡這條林蔭大道。

時間到了,準時進入城堡參觀。感覺每個房間都小小的,而且采光不足。不過室內的每個細節都非常講究,展品也非常精彩。



某條走廊的天棚。



屋頂一角。





這是一間比較敞亮的房間了。



極致的雕刻。



很多房間都比較昏暗。



這裏擺放著腓特烈四世(Frederik IV, 1671 – 1730)用過的家具。腓特烈四世是克裏斯蒂安五世的兒子,1699年克裏斯蒂安五世去世時成為丹麥和挪威的國王。



這裏擺放著腓特烈四世(Frederik IV, 1671 – 1730)用過的家具。腓特烈四世是克裏斯蒂安五世的兒子,1699年克裏斯蒂安五世去世時成為丹麥和挪威的國王。





幼兒吃飯的高椅這麽多年思路還是一樣的。





描繪國王勝利的壁毯。



這是頂層一個巨大的房間。曾經是舞廳、宴會廳和接待室。兩個座位當屬國王和王後的。

然後去看珍寶。



很多非常精致的象牙雕。









奧爾登堡號角(Oldenborg Horn), 曾經被用來飲酒!



黃金器具非常亮眼。



一套洗禮用具





王冠是高潮。這是克裏斯蒂安四世(Christian IV, 1577 – 1648) 1596 年加冕時帶的王冠。1606年克裏斯蒂安四世買下建造羅森堡城堡的這塊地,並蓋了一個兩層樓的夏宮。



克裏斯蒂安五世(Christian V, 1646 – 1699) 和妻子的王冠。

再提一句,克裏斯蒂安五世是克裏斯蒂安四世的孫子。



克裏斯蒂安五世(Christian V, 1646 – 1699) 和妻子的王冠。

再提一句,克裏斯蒂安五世是克裏斯蒂安四世的孫子。





又一條林蔭大道。





花園中安徒生的銅雕。

羅森堡宮城堡初建於1606年,多次擴建後,於1624年演變成如今的樣子。1710 年以前這座城堡一直是皇家住宅。1710年左右皇室遷入新居後基本處於空置。最後羅森堡宮於1838年成為博物館,向公眾開放,展示丹麥皇室的曆史和藏品。

  城堡網站

大衛收藏館

大衛收藏(David Collection)館是個藝術博物館。主要展品來自博物館的創始人克裏斯蒂安·路德維格·大衛(Christian Ludvig David (1878 – 1960)。大衛曾經是丹麥的律師、商人兼藝術收藏家。

博物館所在的建築曾是大衛曾祖父於1810年到1830年的私人住宅。1917年,大衛重新購回這座建築,並在此居住,同時將他的藏品在這裏開放給公眾參觀。

1945年大衛的藏品連同其所在的建築歸屬於一個新的獨立機構:C. L. 大衛基金會及藏品館。博物館於1948年正式開放。1960年大衛去世時,他唯一的繼承人便是這個基金會。

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館免費向公眾開放。



博物館裏麵的樓梯。

從下麵幾件展品可以看出這裏收藏著很多伊斯蘭藝術品。



伊朗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的穿孔鋼製旗幟。其總高度為3.75米。



細節



伊朗14世紀晚期的綠釉壓坯盤。



右邊是37厘米高的敘利亞12世紀末的玻璃釉獅身人麵像。左邊是同時期的玻璃公雞。



這是賈法爾·薩迪克《法爾納瑪(Falnama)》抄本中的一幅微型畫。“伊瑪目禮薩陵墓的守門人卡爾基受到尊崇”。

伊朗,大約1550-1560年

博物館是這樣介紹的:

由於缺少文字,我們無法確定這幅畫描繪的具體場景。然而,有人認為這棟建築是伊瑪目侯賽因的陵墓。

兩位宣禮員在屋頂上召喚祈禱,天使們將祝福(巴拉卡)灑向圓頂。十四位男子圍繞著一座大型衣冠塚,其下安葬著一位聖人。天花板上懸掛著油燈,後牆上可以看到用於宗教遊行的旗幟(阿拉姆)。



中間是英國的紫檀木瓷櫃,約1750年。

兩邊是兩幅中國的紫檀木框鏡麵畫,約1740年。博物館這樣介紹鏡麵畫的方法:這兩幅畫的技法被稱為玻璃下繪畫。這意味著這些圖案繪製在從歐洲進口的鏡麵玻璃背麵:首先,去除玻璃背麵圖案所在位置的錫和汞合金層,然後在這些位置進行素描、繪製和上色(鏡像翻轉)。剩餘的鏡麵玻璃便構成了畫作的背景。



中間是英國的紅金漆飾櫃,約1710年。

牆上可能是法國的刺繡華蓋殘片,1730年。

兩邊是一對中國廣州的銅製琺琅燈,約1750年。



印度的漆木櫥櫃,約1590-1610年。



牆上是法國畫家弗朗索瓦·布歇(François Boucher ,1703-1770) 1742年的布麵油畫《勇敢的中國人(Den galante Kineser)》。

下麵是法國大約1780年的櫥櫃。



這個房間展覽的都是丹麥最重要的畫家之一、維爾海姆·哈默修伊(Vilhelm Hammershøi,1864-1916)的畫作。

總之,大衛收藏館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博物館。

 博物館網站

在丹麥哥本哈根的第一天我們走了26000步,10.7英裏。

部分信息來自網絡。歡迎指正。

2025.10.19 大底特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