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貌似水火不容的政治宿敵,為何見麵後卻其樂融融?

遠遠的霧 (2025-11-22 08:38:29) 評論 (1)
昨天晚間新聞裏出現的一幕,讓我著實有點不敢相信。我看到,在白宮的橢圓形辦公室裏,特朗普像舉行記者見麵會那樣坐在辦公桌後麵,旁邊站著笑容滿麵的紐約新市長馬達尼。兩個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不僅彬彬有禮,簡直像多年不見的老朋友。隻不過從鏡頭上看,一個像站不起來的爺爺,一個像朝氣蓬勃的孫子,這畫麵本身就讓人忍俊不禁。可就是這樣兩位會前火藥味十足的大人物,會後竟然其樂融融,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事實上,這場會麵原本被媒體普遍預期為火拚現場。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新晉市長馬達尼都是出生於紐約的重量級政治人物。此前兩人隔空互罵已經到了難以收拾的程度。競選期間,特朗普不止一次把這位自稱民主社會主義者的候選人罵成百分百的共產主義瘋子”“神經病,甚至威脅如果他當選,就要削減聯邦撥款。馬達尼也毫不客氣,稱特朗普是法西斯”“暴君,還發誓要成為總統的最可怕噩夢,要讓紐約市去特朗普化。在媒體連番渲染下,這場會麵幾乎被視為一場精心預熱的重量級拳王賽

然而,真正的會麵卻像是頻道突然切錯從頭到尾都洋溢著親切氣氛,甚至讓人懷疑是否看錯節目。特朗普先是大方讚揚馬達尼非常理性,然後祝賀他完成了一場不可思議的勝選。總統還宣稱自己將來會是幫助他,而不是傷害他的那一個,並半諂媚地說,自己甚至樂意在他的領導下重新回到紐約居住,而不是鼓勵紐約人離開紐約。更妙的是,當記者追問馬達尼是否仍認為特朗普是法西斯時,特朗普不但沒有惱怒,反而拍拍他的手臂替他解圍:沒關係,你就回答吧,解釋反而麻煩。我不介意。這一幕讓不少原本計劃把馬達尼塑造成民主黨極左代表的共和黨盟友頓時啞口無言。

如果細究一下,我感覺這種突如其來的和睦,既是兩人性格的自然流露,也是他們各自的政治計算。對特朗普而言,喜歡強人贏家的本性再一次顯露無遺。他欣賞這位政治素人的驚人勝利,更重要的是,他向來習慣隔空硬剛,而麵對麵時卻常常柔軟下來。他擅長通過推特或集會挑起情緒,但一旦進入一對一的情境,他反而願意建立某種個人連結,甚至願意合作。他喜歡高調衝突來吸引注意,但也懂得什麽時候該尋找務實的交易,尤其當這涉及他心中始終占據特殊位置的紐約市時。

馬達尼的表現則是一種冷靜而精準的政治實用主義。作為紐約市長,他深知要推動住房、公共安全及菜籃子計劃,沒有聯邦政府的配合與撥款幾乎寸步難行。因此,他主動要求會麵,並把談話重心轉移到affordability等不涉意識形態、卻能與特朗普基層支持者產生共鳴的民生議題上。他找到了兩人在政治光譜兩端都能接受的最大公約數,把這場原本被外界視為世紀衝突的場麵,變成了一次極具技巧的外交突破。

更讓人玩味的是,這兩位看似對立的政治人物之間,其實存在著一些隱形的共同點。他們都來自紐約皇後區,對這座城市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們的支持基礎雖然不同,但都聚焦在工薪階層的困境上一個代表對全球化不滿MAGA,一個代表為生活成本掙紮的多元族裔勞動者他們都屬於各自政黨的不按牌理出牌者也都口才出眾,擁有天然的媒體吸引力。這樣兩個人,一旦麵對麵,彼此之間並非全無連接。甚至可以說,他們身上的某些特質,會讓對方在某一瞬間產生一種無形的共鳴。

所以,這場從敵對到和睦的反轉,或許並不完全是偶然,而是實用主義與個人魅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哪怕意識形態再強烈,真正的政治計算往往就在瞬間發生變化。

而這種貌似融洽的關係是否能夠延續,還得看紐約新市長上任後能否真正帶來變化,能否讓普通人的生活負擔得到實質改善。如果能做到,即便曾經的敵人也會無話可說如果做不到,矛頭自然會反殺到當權者身上。畢竟,所有的曖昧與融洽,都要經過現實的檢驗。

 
2025.11.22 於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