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訪普林斯頓藝術博物館新館

yuntai (2025-11-09 12:44:38) 評論 (8)


一場夜雨過後,昨天的天氣出奇地好,風和日麗,溫暖宜人,不到中午氣溫就達到了華氏60多度。按計劃,早早趕往普林斯頓,要去參觀近日剛剛開放的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PUAM)新館。

秋風裏的普林斯頓,像一幅慢慢展開的畫。或紅,或橙,或黃的樹葉在陽光下閃爍,空氣裏有淡淡的書香與桂香。沿著熟悉的小徑走向校園中心,遠遠就看見一大片陌生而又沉靜的建築分布在茂盛的林間,不用說就知道這正是曆時近五年重建完成的藝術博物館新館了。新館開放的那天正是萬聖節,據說開放日活動持續進行了24小時,身穿萬聖節奇裝異服的師生和當地居民擠爆了整個新藝術博物館。

普大的藝術博物館自1882年初建以來,一直是這座常春藤大學師生和周邊社區的靈感源泉。但隨著館藏超過117,000件藝術品和文物,原有舊館的空間早已超出其承載能力。新館規劃早在十幾年前就已啟動,2021年夏季正式動工,其間經曆疫情的波折和延宕,到今年10月底終於建成。這座方正的建築群,麵積達14.6萬平方英尺,采用粗野主義風格,但卻與校園的學院哥特式風格巧妙融合。新館以其宏偉的建築空間和豐富的藏品成為全美最重要,最有影響力大學藝術博物館之一。

這是一座與風景同呼吸的建築,沒有高高在上的姿態,反而像是自然地生長在校園裏的。灰白的混凝土外牆、大片的玻璃,還有那種若隱若現的光線感,彌漫著一種極安靜的氛圍。



主入口附近牆壁上鑲嵌著一幅由尼克·凱夫(Nick Cave)創作的超大型馬賽克壁畫,迎接前來參觀的每一位客人。



走進大樓,先是巨大的迎賓廳,空間豁然開闊,工作人員熱情地在為來訪者解答問題,指點迷津。



中央大廳橫豎排列著多組沙發,供參觀者歇息,頂上有自然光照射進來,令人愜意和安逸。





腳下有一大片特意被嵌在地麵中央,並用一層透明的鋼化玻璃覆蓋的古代馬賽克貼畫。人們可以直接從上麵走過,從俯瞰的角度欣賞那細密的紋理與色彩。光線從側窗照進來,石子的表麵閃著柔光,仿佛時間就在腳下延展。那種觀看的方式,讓人既有距離,又格外親近。



一段15世紀西班牙石灰岩樓梯的殘片與博物館二樓的樓梯遙相呼應。



每一層、每一個走廊的盡頭幾乎都有寬大的窗戶。出於保護展品的考慮,窗戶采用篩網式窗簾遮陽,當你一抬頭,就能看見外麵的樹,葉子在風裏晃動,偶爾有學生的身影閃過。這樣既讓你看到經過“過濾”的風景,又巧妙地分隔開眼前的藝術和周圍的日常,很奇特的感覺。









還辟有供參觀者休息和賞景的觀景室,太貼心了。



離開一樓大廳,參觀者會急不可待地走上氣勢恢宏的主樓梯前往二樓,那裏展出了博物館90%以上的藏品。



進入歐洲藝術展廳,是一連串熟悉而驚喜的大師的作品。莫奈的水、特納的光、倫勃朗的陰影,都被布置得恰到好處。歐洲藝術藏品涵蓋近九百年,從十二世紀到二十世紀,藏品極為豐富。觀眾在這裏可近距離欣賞這些傳世畫作,而不必像在大都會博物館那樣,被熙熙攘攘的遊客擠來擠去。





法國印象派大師克羅德·莫奈(Claude Monet)1899年創作的《水蓮與日本橋》,被展示在極顯要的位置。





莫奈於1900至1905年旅居倫敦期間創作的總計19幅《國會大廈》係列畫作中的一幅《國會大廈,海鷗》。



另一位法國印象派畫家埃德加·德加(1834-1917)的《舞者》,芭蕾舞演員是德加最著名的繪畫題材。



愛德華·馬奈(Édouard Manet,1832-1883)《叼著香煙的女人》。



這幅畫是在馬奈去世後在他的畫室裏發現的。其神秘而緊湊的構圖引發了許多人猜測馬奈是否沒有完成這幅畫,後來埃德加·德加買下此畫,在早期曾被命名為《波西米亞女人》、《墨西哥女人》和《抽煙的印度女人》。20世紀30年代,又開始稱其為《叼著香煙的吉普賽女人》。考慮到之前標題的貶低意味以及這位女性身份的不確定性,博物館近年重新命名了這幅畫。

法國風景畫家歐仁·布丹(Eugène Louis Boudin,1824-1898)是莫奈的老師,他擅長描繪海上和海岸的一切景物,是最早用油畫描繪19世紀海灘度假的藝術家之一。



他的另一幅《科爾霍爾的漁船》。



被稱為現代雕塑奠基人的法國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François Auguste René Rodin,1840-1917)的作品。



隔著導覽廳,是亞洲藝術展廳。藏品的主要優勢在於中國和日本藝術,包括新石器時代的玉器和陶器、青銅禮器、漆器、陶瓷、雕塑、金屬器以及木版畫。

南宋年間的《觀音菩薩》被展示在引人注目的展廳入口處。



唐代的鎮墓獸。



新館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大亮點,是大量展示館藏的來自中國的曆代堪稱稀世珍寶的書畫傑作,被認為是亞洲以外最精美的中國書畫收藏之一,其中包括宋元時期的珍貴傑作,例如北宋書法大家黃庭堅(1045-1105)的重要作品《贈張大同古文題記》(下麵的作品係網圖,拍的照片一時找不到了)。





文征明(1470-1559)的書法軸作品《飲酒詩》。



明末清初畫家石濤(1642-1707)大約十幅風景畫冊頁。





清初山水畫家蘇宜的《雪山行旅》。



清代畫家蕭晨的山水畫 。



清代畫家龔賢(1618-1689)山水掛軸。



這麽多中國古代書畫珍寶讓我們在中國以外的地方這樣近距離地親眼得見,可謂機會難得,大飽眼福呢。

在另一翼,是美國藝術家的作品。新館提倡“重塑美國形象”的展示其藏品的新方法,將不同時代和文化的藝術品並置展出,以創造新的敘事並挑戰傳統詮釋,旨在激發觀眾的好奇心,揭示被掩蓋的曆史,例如奴隸製以及針對美洲原住民的暴力行為對美國藝術作品中所描繪的人物和故事產生的影響。

查爾斯·威爾遜·皮爾(Charles Willson Peale,1741-1827)作於1784年的《喬治·華盛頓在普林斯頓戰役中》。



美國19世紀最具傳奇色彩的著名肖像畫家約翰·辛格·薩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1856-1925)1887年為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首任館長的母親所畫的肖像畫。薩金特父母都是美國人,但他出生於意大利佛羅倫薩,逝世於倫敦。他們一家人常年遊曆歐洲各地,過著居無定所,漂泊不定的生活。薩金特終身未婚,但與家人和朋友關係十分融洽,他的朋友圈包括埃德加·德加,羅丹,莫奈這些藝術大師,甚至還有英王愛德華七世。後者想冊封他為爵士,被他婉拒,原因是想保留美國國籍。可他晚年隻回過兩次美國,這幅畫就是他第二次訪美時所畫的。



出生於英格蘭的美國肖像畫家托馬斯·薩利(Thomas Sully,1783-1872)創作的《雷弗迪·約翰遜夫人》(Mrs. Reverdy Johnson),這幅真人大小的作品融合了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風格,細節精致,畫麵唯美。



美國畫家瑪麗·卡薩特(Mary Cassatt,1844-1929)的年輕女子畫像。



她的另一幅畫作《戴紅帽子的小女孩》。



曾經在芝加哥藝術學院博物館看過她的一幅《孩童沐浴》,是那家博物館最受歡迎的畫作之一。(參見:《在芝加哥欣賞美術大師們的傳世之作》)

另一位美國印象派風景畫家愛德華·威利斯·雷德菲爾德(Edward Willis Redfield,1869-1965)的油畫《鄉村生活》,描寫是賓州新希望小鎮附近德拉瓦河畔的鄉村景色。



美國畫家和雕塑家弗雷德裏克·雷明頓(Frederic Remington,1861-1909)的作品以描繪19世紀末西部風貌而聞名,這幅青銅雕塑作品《穿越黑麥地》描繪了四匹駿馬和騎手,充滿動感,栩栩如生的造型,展現了西部迷人的粗獷和奔放。



博物館的現代和當代繪畫及裝置藝術藏品也十分豐富,其中包括幾件重要作品,例如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1962年的作品《藍色瑪麗蓮》(Blue Marilyn),這是這位波普藝術開創者對名人和絲網版畫技法著迷的例證。



博物館的“普林斯頓收藏”展覽中展出自 2021 年以來校友捐贈的 2000 件作品中的精選之作。





開幕展覽重點還有前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陶瓷藝術家授高津敏子(Toshiko Takaezu,2011年去世)的陶藝作品,將在一樓展廳展出九個月。



其他值得關注的展品還包括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帝國等大量馬賽克貼畫,雕塑,陶藝等作品,時間關係都來不及一一欣賞。









離開博物館時,正值午後時分,氣溫更高了,陽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徜徉在整潔古雅的校園裏,可見絢麗多彩的樹木,花草,加上這些亮眼的金秋裝飾,把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校園建築映襯得更加身姿綽約,氣度不凡。







最後,向沒有前往但又感興趣的朋友強烈推薦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新館,新館向所有人敞開大門,可查閱其官網選定參觀時間,想參加有導遊的Tour需網上預約。



謝謝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