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電視劇“餘生有涯”,毛曉彤和張彬彬演的男女主角。主要劇情是關於女主角在參加完職場的酒局後被上司用藥強奸,先選擇忍氣吞聲,後來覺悟後與家人一起勇敢戰鬥,最終贏得勝利,找回尊嚴,把人渣上司送進監獄。整個劇情和演員的演技都在線,是一部難得能堅持看完的現代劇。但真正打動我的倒不是主線的劇情,反而是葉思北這個女主角在與命運抗爭的過程中,對自己與母親之間親密關係的重新認識和接受,最後放下的這個過程。
葉思北生長在典型的重男輕女家庭,出生後不久家裏為了生弟弟把她放在鄉下好些年,回到家裏也是為了弟弟要作出很多犧牲。大學畢業後在省城本有機會留下,卻被媽媽各種阻擾幹預不得不回到老家縣城。葉媽媽這個角色是很讓人討厭的,在她身上有很矛盾的複雜的情感:她既希望女兒過的好,又希望女兒的好不能超過她,或者說是超過她的認知範圍甚至是控製範圍。她的愛在劇情的一步一步深入展開才慢慢的表現出來。她會收集女兒得過的任何獎狀獎牌,但她從來沒有表揚過她,都是不斷的打壓;她會在女兒敗訴遭到輿論和人身攻擊時,堅決站在女兒這邊,幫她擋風遮雨,自己卻氣得腦梗,但事情剛剛發生時卻不顧女兒的感受強迫她選擇隱忍,導致女兒險些自殺身亡。劇情裏有兩次觸動我的談話,一次是葉思北與她的母親,一次是與她的弟弟,談的都是她對與母親之間這種複雜情感的感觸。第一次是因為葉思北堅決選擇報警,她母親稱病騙她回來,希望勸說她改變主意。在母親一通抱怨以後,葉思北說出了埋藏在心裏的真實感受:她說“媽媽,你是在嫉妒我,嫉妒我活得與你不一樣”。這句話讓葉媽媽很震驚,她條件反射地反駁,但顯得蒼白無力,因為這句話是如此真實地詮釋了她心裏對女兒那種矛盾糾結的感受。第二次是在官司被重審前她與弟弟聊到了她對母親的感受:她說“當她對我不好時,我總是想她的好;而當她對我好時,她的壞又出現在腦海。我不能同時接受她的好和壞。”
這兩段話打動了我,也讓我反思自己與母親的關係,何其相似。我的原生家庭並不重男輕女。當然我媽媽是很希望有個男孩的,不然也不會在生了姐姐和我後,冒著高齡產婦和當時政策規定的危險又生了我妹妹。但對於我們三姐妹她沒有任何嫌棄的意思,還是盡心盡力地把我們拉扯大。這些年的生活感悟讓我明白一個道理:接納是指這個人的全部,好和壞,喜歡的和不喜歡的,都得接受;如果不能包容一個人的不好的不被喜歡的一麵,就不值得擁有她好的一麵。對孩子我天然的可以做到,對伴侶我慢慢學習越做越好,但對於母親我卻難以釋懷,也許我太看重她的認可了。我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真正的接受和放下,也不想強迫自己去這樣做。這部劇能觸動我,說明我沒有放棄自我療愈和修複的可能。時間是最好的良藥,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相信餘生有涯,終能放下!
觀電視劇“餘生有涯”有感
來點生活 (2025-10-29 21:32:15) 評論 (0)最近看了一部電視劇“餘生有涯”,毛曉彤和張彬彬演的男女主角。主要劇情是關於女主角在參加完職場的酒局後被上司用藥強奸,先選擇忍氣吞聲,後來覺悟後與家人一起勇敢戰鬥,最終贏得勝利,找回尊嚴,把人渣上司送進監獄。整個劇情和演員的演技都在線,是一部難得能堅持看完的現代劇。但真正打動我的倒不是主線的劇情,反而是葉思北這個女主角在與命運抗爭的過程中,對自己與母親之間親密關係的重新認識和接受,最後放下的這個過程。
葉思北生長在典型的重男輕女家庭,出生後不久家裏為了生弟弟把她放在鄉下好些年,回到家裏也是為了弟弟要作出很多犧牲。大學畢業後在省城本有機會留下,卻被媽媽各種阻擾幹預不得不回到老家縣城。葉媽媽這個角色是很讓人討厭的,在她身上有很矛盾的複雜的情感:她既希望女兒過的好,又希望女兒的好不能超過她,或者說是超過她的認知範圍甚至是控製範圍。她的愛在劇情的一步一步深入展開才慢慢的表現出來。她會收集女兒得過的任何獎狀獎牌,但她從來沒有表揚過她,都是不斷的打壓;她會在女兒敗訴遭到輿論和人身攻擊時,堅決站在女兒這邊,幫她擋風遮雨,自己卻氣得腦梗,但事情剛剛發生時卻不顧女兒的感受強迫她選擇隱忍,導致女兒險些自殺身亡。劇情裏有兩次觸動我的談話,一次是葉思北與她的母親,一次是與她的弟弟,談的都是她對與母親之間這種複雜情感的感觸。第一次是因為葉思北堅決選擇報警,她母親稱病騙她回來,希望勸說她改變主意。在母親一通抱怨以後,葉思北說出了埋藏在心裏的真實感受:她說“媽媽,你是在嫉妒我,嫉妒我活得與你不一樣”。這句話讓葉媽媽很震驚,她條件反射地反駁,但顯得蒼白無力,因為這句話是如此真實地詮釋了她心裏對女兒那種矛盾糾結的感受。第二次是在官司被重審前她與弟弟聊到了她對母親的感受:她說“當她對我不好時,我總是想她的好;而當她對我好時,她的壞又出現在腦海。我不能同時接受她的好和壞。”
這兩段話打動了我,也讓我反思自己與母親的關係,何其相似。我的原生家庭並不重男輕女。當然我媽媽是很希望有個男孩的,不然也不會在生了姐姐和我後,冒著高齡產婦和當時政策規定的危險又生了我妹妹。但對於我們三姐妹她沒有任何嫌棄的意思,還是盡心盡力地把我們拉扯大。這些年的生活感悟讓我明白一個道理:接納是指這個人的全部,好和壞,喜歡的和不喜歡的,都得接受;如果不能包容一個人的不好的不被喜歡的一麵,就不值得擁有她好的一麵。對孩子我天然的可以做到,對伴侶我慢慢學習越做越好,但對於母親我卻難以釋懷,也許我太看重她的認可了。我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真正的接受和放下,也不想強迫自己去這樣做。這部劇能觸動我,說明我沒有放棄自我療愈和修複的可能。時間是最好的良藥,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相信餘生有涯,終能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