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無一用落花生

百無一用落花生

徐天啟與朱天啟

百無一用落花生 (2025-09-17 20:41:00) 評論 (0)

八十年代初,藏泉剛上路,和藏友交流心得,經常會說起天啟通寶,如今想來,印象頗深。

1620年,在位不足三十天便在紅丸案中暴斃的泰昌皇帝崩,崇禎皇帝的哥哥,明朝第十五位皇帝熹宗朱由校即位,年號天啟。第一年,朱由校鑄造的是為他老爸補鑄的泰昌通寶錢,次年,開始在北京、南京等地開爐鑄天啟通寶。該錢銅質,楷書對讀,除了光背外,錢背還有記星月、記地、記重、記官署等各種文字,有小平、折二、折五、折十四種,品種繁多,不可窮盡,是明代自萬曆一來錢法又一混亂時期,史家稱已露明朝末世濫惡之象。

朱由校鑄造的天啟通寶錢,後世泉界多稱明天啟,或朱天啟,鑄量多,流通廣,是明代流通最多的錢幣之一,至今多有發現,除了極少數罕見版本,大多數“朱天啟”的市場價不過百八十元,甚至幾元。

清代泉家戴熙說,明代大臣不讀書,居然又擬用天啟年號。他說這個話,是因為在朱由校之前,南方的元末農民起義軍紅巾軍領袖徐壽輝已經曾建號天啟,鑄過一次天啟通寶錢。不少錢幣收藏愛好者,由於缺乏曆史知識,隻知道有明代天啟通寶錢,所以見到凡帶有天啟年號的錢,都認為是朱由校的“天啟”。實際上,還有另一種天啟通寶,是難得一見的好錢。

徐壽輝(1320年—1360年),一名真一,又作真逸,賣布出身,今湖北羅田縣人。在中國曆史上,徐壽輝是一位曾擁兵百餘萬,縱橫馳騁大江南北,震撼大半個中國的著名南方紅巾軍領袖。他建立的“天完”國,是當年紅巾軍所建立割據政權中僅次於“龍鳳宋”的強大勢力。和其他各路元末農民起義軍掀起的轟轟烈烈的反元鬥爭,最終導致元朝的封建統治土崩瓦解。

元·順帝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徐壽輝以漢陽為都城,改元天啟。天啟通寶即徐壽輝遷都漢陽改元天啟時的鑄幣。楷書對讀,光背,有小平、折二、折三三等,文字與明·熹宗朱由校的天啟通寶異,俗稱“徐天啟”

當時發行的這種錢幣的地方僅限於徐壽輝占領的長江中遊地區(江西、湖北等地),到至正19年,這個戎馬倥傯、皇帝被權臣挾持的“馬背國家”又遷都江州,改元天定。並鑄天定通寶。由此可知“徐天啟”流通的時間僅在1358年到1359年之間,行用一年即止,遺留下來的實物,寥若晨星,所以今日徐壽輝的天啟通寶市場價格一般在萬元左右,比朱由校的天啟通寶收藏價值高的多。

兩種天啟通寶錢,乍看相似,很容易混淆。那時,泉友們常常會相互提醒“碰到天啟通寶,得留個心,別真碰到好錢,當垃圾處理了。”

話是這樣說,但直到目前為止,我的泉友中,就我所知,還沒有人有福分和“徐天啟”交集。但如何鑒別,倒略知一二。

首先應注意錢幣的材質,“徐天啟”質地為紫銅,略呈紅色;而“朱天啟”絕大多數為黃銅質,略呈黃色,極少呈紫色。因此,碰到顏色發紅的天啟通寶就要留心注意了。

其次,是錢文不同,“徐天啟”之“天”字飽滿有力,一撇一捺,大氣舒展,充滿豪氣,尤其一捺,剛勁有力,非大手筆不能為之,“通”字和“寶”字有瘦金體風味,顯然受宋錢大觀通寶和崇寧通寶影響較大;“朱天啟” 錢文則不及“徐天啟”秀美,有向宋體承啟之韻味。

最特別的是,“徐天啟”之繁體“啟”字中的“戶”字第一筆成撇與第二筆緊連作“戶”狀,“朱天啟”之“啟”字左上部的“戶”字,其上不是點,而是一橫,與下部“屍”字不相連,這是鑒別“徐天啟”和“朱天啟”錢最明顯的特征。

再次,“徐天啟”版別很少,背麵沒有標記,除了楷書外,還有篆書,其中篆書折三天啟錢為可遇而不可求之神品,昔被列為古泉五十珍;“朱天啟”則為楷書和不規範宋體兩種,除素背外,還有紀地、紀值、紀重等七八十種,版別十分複雜。

四是從形體上看,“徐天啟”外輪較細,厚重足值,銅質精良,製作十分精美,遺元錢風韻;而“朱天啟”錢廓顯闊,這也是明代後期製錢的特點之一。

知道了以上四點,基本上就可以區分兩種天啟錢了。

說到此,仍感覺言猶未盡,想今日,大陸各地,架橋修路,拆舊布新,平地起高樓,整個成了一個大工地,泉事也是新品迭出,《曆代錢幣圖說》早已不能概而括之了。錢譜錄未見,舊史料未聞的錢幣,多之又多,“徐天啟”篆書合背、大型鑄母現今已經都有發現,以上四點,可能又有一點不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