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後集體朗誦唱歌,愛國的行為藝術幾時休?

sandstone2 (2025-09-26 06:27:57) 評論 (0)

愛國本來是件真誠的事,但被某些人玩成了表演。電影不行,就拿“民族大義”擋槍;劇情空洞,就靠觀眾表演填補。

導演們,別再拿“十一年籌備”來騙同情了;觀眾們,也別再被帶動著唱歌朗誦了。愛國不是你們的舞台劇,不是行為藝術。

宣發是大片,正片是鬧劇

大家好啊,我是德先生。前幾天電影《731》終於在全國上映。回顧這部片子的宣發階段,簡直是吊足了胃口:導演擺出一副“我拍得太真實了,可能上映不了”的姿態,大批“無腦愛國”的人立馬沸騰,紛紛在網絡上吵嚷著必須讓它上映。

結果上映了呢可以說差評如潮,德先生本著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的原則,9月20號,德先生本人親自去影院看了。總結一句話:拿愛國名義圈錢,劇情混亂,胡亂編造,差評!

導演吹噓自己籌備十一年,仿佛這十一年自己曆盡千辛萬苦搜集史料拍成電影。可當銀幕亮起時,我們看到的不是沉痛反思,而是諜戰拚盤、懸疑拚盤,甚至還有插科打諢。

看電影還是參加團建?

如果電影爛到極致也就算了,更離譜的是觀眾席裏那些“行為藝術”表演。電影結束後,不少人竟然集體站起來朗誦、唱歌,仿佛影院不是影院,而是愛國主題團建的會場。

這種怪現象,大概始於2023年《滿江紅》。當時一個個小學生、中學生被老師拎出來表演忠誠度,齊刷刷站著背誦,場麵堪比課間操。

到《南京照相館》更是升級版:居然有人自作主張走到屏幕前號召大家默哀10秒鍾。問題來了——你丫是誰?影院保安嗎?導演請的臨時演員嗎?還是自媒體博主想蹭流量?一個普通觀眾,憑什麽命令別人站起來?

到《731》更是重演這一幕,有人唱歌,有人朗讀,其他觀眾進退兩難:跟著一起站,像個NPC;不跟著,又怕被人說“不夠愛國”。最後影院氛圍變成“不是看電影,而是被洗腦動員”。

曆史與仇恨,導演的愛國生意經

說白了,《731》跟《南京照相館》一樣,打著“銘記曆史”的旗號,拍出來的卻是仇恨宣泄。真正的反戰電影,是通過血淚提醒人類不要重蹈覆轍;而這些導演們隻會端著民族創傷當餐具,炒作情緒賺票房。

有人說,如果真想讓人銘記曆史,那就公益放映,不要收門票。但他們偏偏收得心安理得,還一副高尚表情:“我為民族做貢獻,你們給我交錢是應該的。”虛偽到極點。

對比一下,當年《黑太陽731》那種血淋淋的震撼,雖然也殘酷,卻真正讓人感到毛骨悚然、銘記曆史。而今天這部《731》,除了導演的“十一年辛苦”自述,就隻剩下觀眾的罵聲和一地雞毛。

觀眾不是你們的NPC

我想說啊:電影的好壞,不是靠號召觀眾站起來唱歌朗讀,更不是靠導演在宣發階段賣慘。“愛國飯”吃到這個地步,吃相已經醜陋到不忍直視。

觀眾們花錢進影院,是為了觀感,是為了情緒共鳴,而不是為了成為工具人。不是為了當別人鏡頭裏的“自發朗誦群眾”,更不是為了被強行拉進集體默哀的直播片段。你們的錢包不是導演的提款機,你們的身體更不是某些人搞行為藝術的道具。

電影要真誠,不要演戲

愛國本來是件真誠的事,但被某些人玩成了表演。電影不行,就拿“民族大義”擋槍;劇情空洞,就靠觀眾表演填補。結果是一場場鬧劇,一波波強行煽情。

所以,導演們,別再拿“十一年籌備”來騙同情了;觀眾們,也別再被帶動著唱歌朗誦了。愛國不是你們的舞台劇,不是行為藝術。一句話總結:觀眾是來看電影的,不是來看你們表演“愛國NPC”的。

作者:德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