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閱兵儀式不僅是軍事展示,更是權力展現的重要平台。
通過展示最新的軍事裝備和戰術,展現了中國在軍事科技和戰略上的進步。
閱兵儀式通過邀請國際領導人出席,展示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和地位。
炫一下家夥給世界,炫一下“朋友圈”,大家各自解讀。
習近平閱兵有癮,上任13年,已經閱了6次。
他2012年上台,沒到三年,即打破此前30年僅在國慶舉行大閱兵的慣例,於2015年首次設立“9·3閱兵”,今年時隔十年再次進行“9·3閱兵”也意味著可能成為新慣例。
2019年國慶70周年時,習近平繼續沿襲“十年一大慶”的國慶閱兵傳統。此外,他還在南海、朱日和基地進行過非首都閱兵。這使習近平成為改革開放以來閱兵次數最多的中國領導人。
相比之下,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分別在任內進行過一次天安門大閱兵,分別是中共建政35、50和60周年,40周年時剛剛發生1989年天安門“六四事件”故沒有舉行閱兵;而毛澤東在中共建政最初十年幾乎年年在天安門進行國慶閱兵,因此他依然是中共建政以來閱兵次數最多的領導人。
過去十年,中國外部環境同樣劇烈變動,與美國關係急轉直下,多輪貿易戰後,形成對峙局麵。另一方麵,台灣海峽愈發緊張,民進黨連續三屆執政,再加上佩洛西訪台、香港國安法等事件,使得解放軍圍台軍演幾乎常態化。今年閱兵前,不複十年前兩岸其樂融融,台北出台禁令,並爭奪曆史話語權。
一場閱兵,看點甚多。
看點一:哪些人出來了,哪些人不在場
2015年,第一次“9·3閱兵”的創新之處在於,分列式上,每個方陣前有兩位將軍領銜,共56名將軍領隊,直接接受習近平的檢閱。這種形式的重要作用在於軍隊將領直接向習近平本人表達忠誠。
彼時,習近平上台不到三年,已開展大規模反腐,軍隊之中力度更大,尤其是徐才厚、郭伯雄兩位軍委副主席的大案,牽扯甚廣,官方稱其為“塌方式腐敗”。閱兵之時,已被立案調查的徐才厚剛因病去世;郭伯雄案甚至還未審結。這場慣例之外的閱兵,被認為用於展現習近平對軍隊的控製力。
2025 年,相似的是,近期中國軍隊高層再次出現人事巨震;不同的是,此次受到整肅的多為習近平在“二十大”後親自提拔的將領。
比如中央軍委副主席何衛東,習近平在福建任職時就已相識,中共“二十大”後破格提拔,但近期卻在官方公開活動和報道中消失,官方也遲遲沒有宣布他“落馬”;再比如負責軍隊政治工作的苗華上將,去年因嚴重違紀行為接受調查;還有,同時兼任國務委員的國防部長李尚福也被調查。這使得中央軍委的七個席位中,空缺達到 3 人。
這種針對“自己人”的調整引發外界對於習近平權力穩固性的新一輪猜測。據統計,自2023年以來,已有超過20名解放軍高級軍官和軍工高管被調查。
另外,黨內老同誌的出席情況同樣值得關注。十年前,在天安門城樓上,習近平一邊站的是外國元首,另一邊站的是兩位建在的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和胡錦濤。而今年,江澤民已經去世,胡錦濤則在中共二十大上的意外離場也成為政治觀察的焦點,再有溫家寶、朱鎔基等前任總理,老同誌是否以及以何種形式出現在慶典現場,也將為外界解讀當前政治氛圍提供重要參考。
實際,溫來了,胡沒有出場,朱鎔基果然沒有出場。
看點二:核武投送與“智能戰爭”
在閱兵前,中國官方介紹,本次閱兵曆時70分鍾,解放軍新一代武器將集中亮相,包括高超聲速、防空反導、戰略導彈等先進裝備,都是從國產現役主戰裝備中遴選,“首次亮相的新型裝備占比很大”。發言人透露,部分陸海空基戰略重器、高超精打、無人和反無人裝備將第一次對外展示。
中國官方還介紹,此次受閱裝備以新型四代裝備為主體,涵蓋新型坦克、艦載機、殲擊機等,同時也納入陸上、海上、空中係列無人智能和反無人裝備,以及網電作戰等新型力量,包括新型無人機、定向能武器、電子幹擾係統等。
另外,閱兵也會集中亮相一批高超聲速、防空反導、戰略導彈等先進裝備。這次受閱的武器裝備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都比較高,“充分體現我軍適應科技發展和戰爭形態演變、打贏未來戰爭的強大能力”。
包括中國第五代隱形戰機殲-35、未曾披露過的至少兩款新式無人潛航器等出現在了閱兵場。
戰略打擊能力,也就是核武器的投放能力,依然是此次閱兵的焦點。
2019 年的閱兵中東風-41導彈的亮相,引發廣泛關注。而近年來,中國擴充核武庫的觀測經常見諸西方智庫的報告之中,勢必會加深這種關注。
看點三:外交舞台與選邊站對
十分清晰,冰冷對峙 正在展開
看點四:台北禁令與搶占敘事
抗日主要是蔣的國民黨領導全國軍民完成的,但是國民黨馬上被共產黨趕下了台。
曆史是由勝利者“編寫的”,從此,共產黨就成了抗日勝利的中流砥柱。
更有趣的是國民黨敗退到台灣,執政幾十年又被民進黨擠下了台。
國民黨沒有能力大慶抗日,民進黨又沒有興趣鳥這個事情,反而讓習利用這個閱一次兵,再次彰顯一下權力。
閱兵背後的權力之爭與權力展現
務實小民 (2025-09-19 10:07:36) 評論 (0)中國的閱兵儀式不僅是軍事展示,更是權力展現的重要平台。
通過展示最新的軍事裝備和戰術,展現了中國在軍事科技和戰略上的進步。
閱兵儀式通過邀請國際領導人出席,展示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和地位。
炫一下家夥給世界,炫一下“朋友圈”,大家各自解讀。
習近平閱兵有癮,上任13年,已經閱了6次。
他2012年上台,沒到三年,即打破此前30年僅在國慶舉行大閱兵的慣例,於2015年首次設立“9·3閱兵”,今年時隔十年再次進行“9·3閱兵”也意味著可能成為新慣例。
2019年國慶70周年時,習近平繼續沿襲“十年一大慶”的國慶閱兵傳統。此外,他還在南海、朱日和基地進行過非首都閱兵。這使習近平成為改革開放以來閱兵次數最多的中國領導人。
相比之下,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分別在任內進行過一次天安門大閱兵,分別是中共建政35、50和60周年,40周年時剛剛發生1989年天安門“六四事件”故沒有舉行閱兵;而毛澤東在中共建政最初十年幾乎年年在天安門進行國慶閱兵,因此他依然是中共建政以來閱兵次數最多的領導人。
過去十年,中國外部環境同樣劇烈變動,與美國關係急轉直下,多輪貿易戰後,形成對峙局麵。另一方麵,台灣海峽愈發緊張,民進黨連續三屆執政,再加上佩洛西訪台、香港國安法等事件,使得解放軍圍台軍演幾乎常態化。今年閱兵前,不複十年前兩岸其樂融融,台北出台禁令,並爭奪曆史話語權。
一場閱兵,看點甚多。
看點一:哪些人出來了,哪些人不在場
2015年,第一次“9·3閱兵”的創新之處在於,分列式上,每個方陣前有兩位將軍領銜,共56名將軍領隊,直接接受習近平的檢閱。這種形式的重要作用在於軍隊將領直接向習近平本人表達忠誠。
彼時,習近平上台不到三年,已開展大規模反腐,軍隊之中力度更大,尤其是徐才厚、郭伯雄兩位軍委副主席的大案,牽扯甚廣,官方稱其為“塌方式腐敗”。閱兵之時,已被立案調查的徐才厚剛因病去世;郭伯雄案甚至還未審結。這場慣例之外的閱兵,被認為用於展現習近平對軍隊的控製力。
2025 年,相似的是,近期中國軍隊高層再次出現人事巨震;不同的是,此次受到整肅的多為習近平在“二十大”後親自提拔的將領。
比如中央軍委副主席何衛東,習近平在福建任職時就已相識,中共“二十大”後破格提拔,但近期卻在官方公開活動和報道中消失,官方也遲遲沒有宣布他“落馬”;再比如負責軍隊政治工作的苗華上將,去年因嚴重違紀行為接受調查;還有,同時兼任國務委員的國防部長李尚福也被調查。這使得中央軍委的七個席位中,空缺達到 3 人。
這種針對“自己人”的調整引發外界對於習近平權力穩固性的新一輪猜測。據統計,自2023年以來,已有超過20名解放軍高級軍官和軍工高管被調查。
另外,黨內老同誌的出席情況同樣值得關注。十年前,在天安門城樓上,習近平一邊站的是外國元首,另一邊站的是兩位建在的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和胡錦濤。而今年,江澤民已經去世,胡錦濤則在中共二十大上的意外離場也成為政治觀察的焦點,再有溫家寶、朱鎔基等前任總理,老同誌是否以及以何種形式出現在慶典現場,也將為外界解讀當前政治氛圍提供重要參考。
實際,溫來了,胡沒有出場,朱鎔基果然沒有出場。
看點二:核武投送與“智能戰爭”
在閱兵前,中國官方介紹,本次閱兵曆時70分鍾,解放軍新一代武器將集中亮相,包括高超聲速、防空反導、戰略導彈等先進裝備,都是從國產現役主戰裝備中遴選,“首次亮相的新型裝備占比很大”。發言人透露,部分陸海空基戰略重器、高超精打、無人和反無人裝備將第一次對外展示。
中國官方還介紹,此次受閱裝備以新型四代裝備為主體,涵蓋新型坦克、艦載機、殲擊機等,同時也納入陸上、海上、空中係列無人智能和反無人裝備,以及網電作戰等新型力量,包括新型無人機、定向能武器、電子幹擾係統等。
另外,閱兵也會集中亮相一批高超聲速、防空反導、戰略導彈等先進裝備。這次受閱的武器裝備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都比較高,“充分體現我軍適應科技發展和戰爭形態演變、打贏未來戰爭的強大能力”。
包括中國第五代隱形戰機殲-35、未曾披露過的至少兩款新式無人潛航器等出現在了閱兵場。
戰略打擊能力,也就是核武器的投放能力,依然是此次閱兵的焦點。
2019 年的閱兵中東風-41導彈的亮相,引發廣泛關注。而近年來,中國擴充核武庫的觀測經常見諸西方智庫的報告之中,勢必會加深這種關注。
看點三:外交舞台與選邊站對
十分清晰,冰冷對峙 正在展開
看點四:台北禁令與搶占敘事
抗日主要是蔣的國民黨領導全國軍民完成的,但是國民黨馬上被共產黨趕下了台。
曆史是由勝利者“編寫的”,從此,共產黨就成了抗日勝利的中流砥柱。
更有趣的是國民黨敗退到台灣,執政幾十年又被民進黨擠下了台。
國民黨沒有能力大慶抗日,民進黨又沒有興趣鳥這個事情,反而讓習利用這個閱一次兵,再次彰顯一下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