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去逝了,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競然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當時的感受隻能用震驚來形容。
盡管這些年雅過得並不容易,但五十多歲的年齡突然撒手人寰,棄兒西去,的確讓人始料未及。
雅是我們相當熟悉的朋友,從事護士工作的她二十年前經新加坡移民到澳洲,作為四川人,個子顯得嬌小,當時也就三十四,五歲,健康,活潑,精力充沛,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初來澳洲我們都租住在離墨爾本CBD不遠的Richmond,兩家比鄰而居,很快她在老家鐵路分局工作的老公也來到墨爾本與她團聚,終於結束了分居多年牛郎織女般的生活。一年後倆人的愛情結晶Patrick也呱呱墜地,那時雅還沒有車,記得分娩前的晚上還是我們開車送她去的醫院。
初為人母是人生中最為驕傲喜慶的事,在醫院探視雅的時候卻隱隱覺得什麽地方有點不對勁。接她母子倆回到家後,才知道新生兒患有唐氏綜合症並發先天心髒病。Patrick由於心髒先天缺陷導致極易缺氧,吃奶時無法正常持續允吸,嚴重影響新生兒的生存, 醫生說必須盡快手術。好在澳洲的醫療和國民保健都是世界一流水平,Patrick及時免費在兒童醫院接受了手術,心髒病得已完全康複。
雅的老公在唐人街華人歺館打工,剛開始做了一段時間全職,雅回到工作崗位後,他漸漸放棄了歺館工作,全職在家帶孩子,因為語言,文化環境的不適應,更沒有努力提升自己的願望,實在覺得呆在澳洲沒意思,最終還是決定回國。老公不願再來澳州生活,雅又不願放棄這裏的醫療資源和兒子的福利待遇,不得以跟國內老公分道揚鑣,老公在國內再婚,從此雅獨自一人與Patrick相依為命。
Patrick患有重度唐氏綜合征,除了智力發育低下,先天性心髒病,後來發現也伴有重度聽力障礙,盡管吃喝拉撒都沒問題,但聽、說能力近乎聾啞,智商也隻相當正常兩三歲孩子的水平。為了孩子的康複,理療、雅起早貪黑,四處奔波盡自己最大努力照顧兒子。澳洲對殘疾兒童有很完善的福利製度,所有的醫療、托育費政府全包。雅去上班,政府有專門機構會派人上門服務,即便雅不工作,憑單身母親加上殘疾兒的福利金也夠她們娘倆過一個雖不富裕但也夠溫飽的普通生活。可好強的雅卻不想放棄進一步的努力,除了半職工作,還嚐試投資了好幾處房產,她總是說自己要再努力一點,好為今後的生活打下一點基礎。 據我所知,她的投資收益並不理想,虧多賺少,多年辛苦下來除了自住一套房產,並沒有積累到更多的財富。這期間為了方便Patrick的醫療和托育,又不斷地買房賣房搬了好幾次家。前些年有時去探望她母子倆,看到家裏零亂,失修的陳設,癡呆的兒子,和麵容憔悴的雅,不免心生憐憫。但雅仍然積極樂觀,誓言要盡自己所能陪伴Patrick一生,我們也曾提醒她要注意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年前太太與久未謀麵的雅聯係,邀她帶孩子來我家聚聚,那時雅正在國內探親,說好回來後再約。一晃好幾個月的時間過去,再從友人那裏獲知雅的消息,已天人永隔,據說雅突然查出腸癌晚期,不知什麽原因放棄澳州的醫療,選擇返回國內手術,術後病情加重,醫生預測僅半年的存活時間,知道來日無多,雅托人在極短的時間內匆匆賣掉自己的住房,把錢分給了國內的家人。我急不可耐問友人“那Patrick呢?”我猜想他應該回到國內父親身邊,這才是他最好的歸宿。友人告訴我“ Patrick是澳籍,父親又不願接納,如今隻能生活在墨爾本一家政府所屬孤兒院裏。”
獲聽此言,不免黯然神傷,沉默良久,雅從四川窮鄉僻壤大山深處的小鎮一路拚搏來到世界上最易居住城市墨爾本,前途本來一片光明,奈何命運又給她開了一個不小的玩笑,其實她真的不該那麽努力,辛辛苦苦賺來的那麽一點錢,自己跟孩子卻沒有享受到分毫,計劃要盡可能久地陪伴照顧兒子的諾言也付之東流。很難想象在她彌留之際,如何割舍得把可憐的Patrick獨自留在人世。記得武漢作家方方曾說過一句話“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都是一座山”。
其實“命運的一粒灰”又何嚐不是如此。
命運的一粒灰
Welcome88 (2025-09-20 00:03:19) 評論 (0) 雅去逝了,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競然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當時的感受隻能用震驚來形容。
盡管這些年雅過得並不容易,但五十多歲的年齡突然撒手人寰,棄兒西去,的確讓人始料未及。
雅是我們相當熟悉的朋友,從事護士工作的她二十年前經新加坡移民到澳洲,作為四川人,個子顯得嬌小,當時也就三十四,五歲,健康,活潑,精力充沛,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初來澳洲我們都租住在離墨爾本CBD不遠的Richmond,兩家比鄰而居,很快她在老家鐵路分局工作的老公也來到墨爾本與她團聚,終於結束了分居多年牛郎織女般的生活。一年後倆人的愛情結晶Patrick也呱呱墜地,那時雅還沒有車,記得分娩前的晚上還是我們開車送她去的醫院。
初為人母是人生中最為驕傲喜慶的事,在醫院探視雅的時候卻隱隱覺得什麽地方有點不對勁。接她母子倆回到家後,才知道新生兒患有唐氏綜合症並發先天心髒病。Patrick由於心髒先天缺陷導致極易缺氧,吃奶時無法正常持續允吸,嚴重影響新生兒的生存, 醫生說必須盡快手術。好在澳洲的醫療和國民保健都是世界一流水平,Patrick及時免費在兒童醫院接受了手術,心髒病得已完全康複。
雅的老公在唐人街華人歺館打工,剛開始做了一段時間全職,雅回到工作崗位後,他漸漸放棄了歺館工作,全職在家帶孩子,因為語言,文化環境的不適應,更沒有努力提升自己的願望,實在覺得呆在澳洲沒意思,最終還是決定回國。老公不願再來澳州生活,雅又不願放棄這裏的醫療資源和兒子的福利待遇,不得以跟國內老公分道揚鑣,老公在國內再婚,從此雅獨自一人與Patrick相依為命。
Patrick患有重度唐氏綜合征,除了智力發育低下,先天性心髒病,後來發現也伴有重度聽力障礙,盡管吃喝拉撒都沒問題,但聽、說能力近乎聾啞,智商也隻相當正常兩三歲孩子的水平。為了孩子的康複,理療、雅起早貪黑,四處奔波盡自己最大努力照顧兒子。澳洲對殘疾兒童有很完善的福利製度,所有的醫療、托育費政府全包。雅去上班,政府有專門機構會派人上門服務,即便雅不工作,憑單身母親加上殘疾兒的福利金也夠她們娘倆過一個雖不富裕但也夠溫飽的普通生活。可好強的雅卻不想放棄進一步的努力,除了半職工作,還嚐試投資了好幾處房產,她總是說自己要再努力一點,好為今後的生活打下一點基礎。 據我所知,她的投資收益並不理想,虧多賺少,多年辛苦下來除了自住一套房產,並沒有積累到更多的財富。這期間為了方便Patrick的醫療和托育,又不斷地買房賣房搬了好幾次家。前些年有時去探望她母子倆,看到家裏零亂,失修的陳設,癡呆的兒子,和麵容憔悴的雅,不免心生憐憫。但雅仍然積極樂觀,誓言要盡自己所能陪伴Patrick一生,我們也曾提醒她要注意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年前太太與久未謀麵的雅聯係,邀她帶孩子來我家聚聚,那時雅正在國內探親,說好回來後再約。一晃好幾個月的時間過去,再從友人那裏獲知雅的消息,已天人永隔,據說雅突然查出腸癌晚期,不知什麽原因放棄澳州的醫療,選擇返回國內手術,術後病情加重,醫生預測僅半年的存活時間,知道來日無多,雅托人在極短的時間內匆匆賣掉自己的住房,把錢分給了國內的家人。我急不可耐問友人“那Patrick呢?”我猜想他應該回到國內父親身邊,這才是他最好的歸宿。友人告訴我“ Patrick是澳籍,父親又不願接納,如今隻能生活在墨爾本一家政府所屬孤兒院裏。”
獲聽此言,不免黯然神傷,沉默良久,雅從四川窮鄉僻壤大山深處的小鎮一路拚搏來到世界上最易居住城市墨爾本,前途本來一片光明,奈何命運又給她開了一個不小的玩笑,其實她真的不該那麽努力,辛辛苦苦賺來的那麽一點錢,自己跟孩子卻沒有享受到分毫,計劃要盡可能久地陪伴照顧兒子的諾言也付之東流。很難想象在她彌留之際,如何割舍得把可憐的Patrick獨自留在人世。記得武漢作家方方曾說過一句話“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都是一座山”。
其實“命運的一粒灰”又何嚐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