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鐸王室風雲錄(一):亨利七世是如何登上王位的(3)

南澗采萍 (2025-09-04 04:53:33) 評論 (0)

第二章:血脈傳承(上)

前麵說到,1471年泰克斯伯雷戰役(Battle of Tewkesbury)之後蘭卡斯特全軍覆滅、無力回天,剩下還沒戰死、沒叛變的貴族們,在國內也呆不下去了,到了1472年,便都躲到法國去了,其中就有當時年僅14歲的亨利·都鐸,戰敗後和他叔叔加斯帕·都鐸 (Jasoer Tudor)一起逃到法國西海岸的布列塔尼半島(Brittany Peninsula),這一去就是14年。看到這裏,您一定會問:這個加斯帕·都鐸又是何許人也?且聽我慢慢道來。

約克這邊,在理查三世上位後,陣營也開始分裂;忠於愛德華四世遺孀而且不服理查三世的一波貴族騎士也逃到了法國。此時這兩股力量都在尋找一個即可以取代理查三世也可被雙方都接受的人做領頭羊。

此時亡命法國的少年亨利·都鐸,突然之間被蘭卡斯特派係和約克派係一致看好。

亨利七世出身並不高,他血管中流動的藍色血液幾乎如白水一樣稀薄,原本離王位有十萬八千裏之遙;但時勢造英雄,機會女神有時會以出乎意料的方式恩惠於她所選之人。

讀者是否還記得上一章說到蘭卡斯特王室第二位國王英勇善戰的亨利五世,1422年第三次親征法國時患痢疾死在法國,留下21歲的妻子和9個月大的兒子?

亨利五世的王後、美麗的法國公主瓦洛瓦的凱瑟琳(Catherine of Valois),是法國查理六世和德國巴伐利亞的伊薩博郡主(Isabeau of Bavaria)的第十個孩子。伊薩博生了6男6女一共12個孩子,但男孩隻有最小的那個長大成人;女孩五個成人,凱瑟琳是其中最小的。雖說是堂堂法國公主,但父王體弱母後弄權,凱瑟琳從小就是個被父母忽略的孩子,日常開銷不足,宮女懶惰,經常弄得蓬頭垢麵。

英王亨利四世在位時就開始與法國談判亨五與凱瑟琳的婚事,但始終未能敲定。1413年亨五登基後與法國重新開始自己的聯姻談判。亨利的條件是法國以諾曼底和阿基坦做陪嫁,法國方麵當然不會輕易答應,所以婚事一直拖到1420年亨五打到與查理六世簽訂《特魯瓦條約》後才敲定。

亨五27歲登基,1420年已34歲了。時不我待,5月21日簽訂條約,6月2日6月二人便在特魯瓦大教堂舉行了婚禮。1421年2月23日亨五帶凱瑟琳回到英國,凱瑟琳在倫敦西敏大教堂加冕英格蘭王後,12月生下亨利六世。

圖1:瓦盧瓦的凱瑟琳和英王亨利五世婚禮

這本來是花好月圓郎情妾意的天生一對英雄美人,但君主的職責讓亨利五世婚前婚後都一直馬不停蹄地征戰,從威爾士打到蘇格蘭,從蘇格蘭打到法國。都說瓦罐不離井口破,將軍難免陣前亡。1421年6月,凱瑟琳已身懷六甲,亨利五世的大弟克萊倫斯公爵托馬斯(Thomas, Duke of Clarence)在法國戰死的消息傳來,亨利五世拋下懷孕的王後,返回法國去穩定英軍陣腳。到12月份,凱瑟琳生下一個男孩,孩子的出生和洗禮,亨利五世都沒在她身邊。

凱瑟琳也是個癡情的,分娩後將孩子留給亨利五世的三弟格勞斯特公爵漢佛萊(Humphrey, Duke of Gloucester),自己隻身返回法國陪伴夫君。然而,1422年8月,亨利五世在法國染上痢疾,連兒子的麵都沒見上就死了,凱瑟琳悲痛之餘於年底扶棺回到英國。

對於凱瑟琳而言,雖然是嫁給了法國的敵人,但做英國王後是她最好的出路,況且法國也沒有什麽再值得她留戀的了。和她兒媳婦亨利六世的王後昂茹的瑪格麗特不同,凱瑟琳決定孀居後留在英格蘭。好在王室在倫敦城堡很多,凱瑟琳先在溫莎城堡住下,之後便搬進她的固定住所倫敦泰晤士河邊的貝納德城堡(Castle Baynard)。

圖2:倫敦貝納德城堡,英格蘭金雀花和都鐸王室傳統的王後宮殿,1666年倫敦大火中被徹底燒毀,現已無遺址。

此時的凱瑟琳才21歲,依然青春年少美貌如花,繈褓中的兒子登基成為亨利六世, 朝政由兩位王叔打理。王太後年輕,議會擔心凱瑟琳再婚,畢竟如果出現一個幼主繼父,攝政大權難免另議。因此,1428年議會通過法案規定王太後凱瑟琳不經國王同意不許再婚,如果私自再婚,她未來丈夫的土地和財產將被沒收,議會試圖以此打消國內貴族和門閥通過娶凱瑟琳為妻而接近王權的念頭。時年亨利六世六歲,國王準許就等於是議會準許。但議會沒有料到的是,年輕的王太後此時已經紅杏出牆。

凱瑟琳並未嫁給什麽有權有勢的門閥。攝政王和議會可以監視她與外麵世界的聯絡,但無法監視她自己城堡寢宮裏的事。她就在監視者的眼皮底下和自己的宮廷主管、威爾士人歐文·都鐸 (Owen Tudor)日久生情,不僅發生了關係,還給亨利六世生了兩個弟弟。

歐文是威爾士的一個地方紳士,原先隻是亨利五世宮相的隨從,1421年和主人一起跟隨亨利五世到法國打仗,應該在那時就認識了回法國戰場和亨五團聚的凱瑟琳,也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委派他做孀居後凱瑟琳的總管。

圖3:歐文·都鐸

歐文比凱瑟琳大9歲,兩人的關係竟如幹柴烈焰,一發不可收拾。史書沒有記載他們是否正式結婚,但正是這個結合,產生了後來的都鐸王室。這倆人前後至少生了3男1女一共四娃,都是臨盆時溜出宮去倫敦南郊的伯蒙塞修道院(Bermondsey Abbey)由嬤嬤們接生,生下後托付給修道院主管嬤嬤撫養。

四個孩子中長子埃德蒙(Edmond Tudor)、次子傑斯帕(Jasper Tudor)長大成人。這個長子埃德蒙,亨利六世同母異父弟弟,就是都鐸亨利七世的生父。

1436年秋天,懷上歐文第四個孩子的凱瑟琳搬出貝納德城堡移居博蒙塞修道院待產,在這裏生下一個女兒,嬰兒未成活。卡瑟琳產後得了產褥熱,1437年1月3日在修道院去世,年僅36歲。

https://img1.doubanio.com/view/ark_works_pic/common-largeshow/public/806972717.jpg

圖4:倫敦南邊的伯蒙塞修道院(Bermondsey Abbey)

凱瑟琳死後歐文失去了保護,1438年被議會以違反1428法案為由逮捕,逃獄後又被抓回並由溫莎城堡衛兵負責關押。1439年亨利六世赦免了母親的愛人,恢複了歐文名下的土田產,賜給他英格蘭人權利(那時威爾士人在英格蘭是沒有同等權利的),並留他在自己身邊任皇家園丁,年收入40英鎊,後來漲到100英鎊。

1455年玫瑰戰爭爆發後,已經55歲的歐文立刻參戰,成為蘭卡斯特陣營的一員猛將,是亨利六世在威爾士的主將,1461年後被約克方麵軍俘虜後斬首,頭顱示眾。

亨利六世沒有兄弟姐妹,他唯一的血親就是歐文和凱瑟琳所生的倆弟弟。亨利六世與凱瑟琳母子情深,凱瑟琳去世時,亨利六世已滿16歲,他將母親厚葬在西敏寺;經曆了喪母之痛後,又於1442年將12歲的埃德蒙和10歲的傑斯帕收入自己翼下,哥哥埃德蒙成了裏奇滿伯爵 (Earl of Richmond),被賜予城堡和土地。和當時的貴族子弟一樣,兄弟倆都加入了皇家騎士兵團成了騎士,和他們的父親歐文一樣,也加入了玫瑰戰爭為蘭卡斯特家而戰。

1453年,亨利六世任命埃德蒙為當時英格蘭身價最高的女繼承人、時年9歲的瑪格麗特·博福特(Margaret Beaufort)的法定監護人。瑪格麗特是金雀花王室蘭卡斯特家老祖宗崗特的約翰的第四代後裔,雖然她爺爺是老約翰婚外戀生的,但她卻是她爹的唯一繼承人。

1455年11月1日,在亨利六世的禦批下,25歲的埃德蒙娶了12歲的瑪格麗特為妻。正是這個婚姻,產生了都鐸王朝第一任君主;這位博福特的瑪格麗特,是對英格蘭曆史產生重大影響的諸多英國女強人之一。

玫瑰戰爭爆發後,埃德蒙·都鐸也參軍加入蘭卡斯特陣營,回到威爾士打仗,他也被約克軍抓獲入獄,獄中染上水皰而死。亨利七世是埃德蒙的遺腹子,在埃德蒙死後兩個月才出世。

https://img3.doubanio.com/view/ark_works_pic/common-largeshow/public/805059766.jpg

圖5: 埃德蒙·都鐸 (Edmund Tudor,1430-1456),亨利七世生父

這就是亨利·都鐸的父係血脈。整個都鐸家唯一流著金雀花血液的是博福特的瑪格麗特,而她的祖父也隻是崗特的約翰和家庭女教師私生的,雖然老約翰之後正式娶了女教師,將她爺爺納入族譜,但私生的性質不變。

然而,英雄不問出處。隻要有實力有謀略,所有的問題都有解決方案。欲知亨利都鐸如何和母親博福特的瑪格麗特母子同心拿下英格蘭王位,下回分解。

--------------------------------------------------

【注1:都鐸君主們對這一段曆史自然是三緘其口,不便大肆宣揚。亨利七世登基後,為了掩藏這段曆史,故意拆掉了祖母凱瑟琳墳上的白色大理石欄杆。凱瑟琳的墓年久失修,以致棺木裂開、屍身暴露、任憑風吹日曬,久而久之成為16、17世紀的遊人獵奇拜訪之地。但奇怪的是,凱瑟琳的屍體一直不腐,以致於200多年之後的1669年,有一位叫 Samuel Pepys 的記錄了下麵這一段奇怪的文字:

“1669年懺悔星期二這一天,吾去到西敏寺,有幸見到王後瓦洛的凱瑟琳之遺體,吾將王後的上半身抱住,親吻了她的嘴唇。事後回想起來,吾的確吻了一位王後:是為吾之生日,時年三十六歲,吾的確吻了一位王後。”

【懺悔星期二(Shrove Tuesday),基督教日曆中的一天,在每年的二、三月,即複活節前40天齋戒期的開始日聖灰星期三 (Ash Wednesday)的前一天。

凱瑟琳的屍骨就這麽一直暴露了400多年,直到維多利亞女王時代才在倫敦西敏寺重新入殮。】

————————————————————

[注2:法國與英國王室之間的血緣關係非常錯綜複雜。征服者威廉原本就是法國人,1066年征服英格蘭後,諾曼底一直被當作是英格蘭所有。1154年登基的亨利二世是法國昂如伯爵的長子,次子三子都早夭,亨二成了對昂茹的唯一合法繼承人。

而這隻是通過男性後裔,通過嫁到英格蘭的法國公主郡主而對法國產生的領土繼承則更為複雜。

亨利二世的王後阿基坦的埃林諾(Eleanor of Aquitaine),是法國阿基坦公國女公爵,是當時阿基坦的唯一繼承人,因此產生英格蘭王位對阿基坦的繼承權。

而亨二的孫子亨利三世的王後則是普羅旺斯的埃林諾(Eleanor of Provence),她是法國普羅旺斯伯爵的女兒,伯爵的兩個兒子早夭,所以英格蘭王位通過她對普羅旺斯也有繼承權。

中世紀早期的歐洲,是一個武力征服天下的時代。前麵也說了,英格蘭亨利五世更是和法王簽下條約確認亨五為法蘭西王位繼承人。

英法之間這種錯綜複雜的領土糾紛一直延續到1558年都鐸王室的瑪麗女王失去英格蘭在法國的最後一片領土卡萊才告終。]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