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觀花馬來西亞(1)-馬六甲
(2014-11-14 )
車子一出新加坡,窗外的風景也隨之不同。藍天白雲下,成片的椰林,(也或擯榔)橡膠樹林,碧綠蒼翠,是我想象中的熱帶風貌;視野開闊了,心情也開朗了。


我們的馬來西亞地陪導遊叫小強,一個馬來西亞華人。小強在“welcome to Malasia!”後,簡單介紹了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又稱大馬,是東南亞太平洋上的一個島國,是一個有十三個州(相當於國內的省)三個直轄市組成的聯邦製國家,首都吉隆坡。馬來西亞由於曆史的原因,人口種族繁多,華人是僅次於馬來人的一族,宗教也很複雜,伊斯蘭教為主。文化多元化。
大馬靠近赤道,一年四季幾乎都是夏季,熱帶海洋性氣候,濕度比較高,自然資源豐富,棕櫚,橡膠,胡椒等產量和出口量都名列世界前茅,熱帶水果和稻米也很豐富。。。。
說到我們的馬來西亞行,小強關照我們的第一件事,就是這裏與新加坡相比,治安不好,要求我們不要隨意亂走,以防不測的搶劫和偷盜。“醜話說在前頭”這樣也好,提高我們的警覺性。。。。“
我們要去的第一景點就是馬來西亞馬六甲州州府,曆史名城馬六甲,開車四小時才能到達。”

新山入關的地方

在到馬六甲市之前,車子停下了。讓我們遠眺馬六甲海峽---遠處不連接處就是。給了我們5分鍾時間拍照留影


馬六甲市位於馬六甲海峽最狹窄處,因其地理位置險要,自古至今都是繁忙的國際商貿通道和軍事要塞。

車子停在馬六甲市中心廣場(荷蘭廣場),停留45分鍾。


馬六甲河邊的仿古水車。指示牌說,”馬六甲在十五與十六世紀曾經是一個繁榮的港口,最高峰時曾有上千艘船停泊在此。港口流傳84種語言,河口的水車是汲水給商賈們用的。“水車通常出現在水流很急的地點,水車的技術出自於敘利亞、中國、印度和歐洲。這個13米高的馬六甲蘇丹王朝水車將再次見證這段繁華港口曆史。”這仿古水車建成後一年,2008年7月7日,馬六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3米高的馬六甲蘇丹王朝水車


第一次看到棕櫚樹結的果子

荷蘭廣場上的炮台古跡,葡萄牙占領時期建造

馬六甲河穿城而過


荷蘭廣場有一幅嵌在石牆裏的銅雕。傳說十四世紀蘇門答臘一王子逃到這裏,依偎著一棵馬六甲樹打獵,見到一隻鼠鹿奮力反抗,將把它逼入絕境的一條狗趕進河裏的情景。王子為鼠鹿的勇氣所感動,決心就在那裏立足,奮發圖強。這就是馬六甲城市由來的典故。鼠鹿也成了馬六甲城市的吉祥物。

馬六甲河岸東麵就是著名的荷蘭紅屋。荷蘭紅屋建造於1650年代荷蘭占領時期,典型的荷蘭建築風格,據說原來是白色的;英國統治時期被改為赭紅色。紅屋一直是荷蘭與英國總督的官邸,又是殖民地的行政中心。馬來西亞獨立以後,它又是馬六甲州政府的行政中心。1979年後被改建為馬六甲曆史、民俗和文物博物館,其中設有鄭和文物紀念廊。它前麵的花園有一個維多利亞式噴泉,旁邊的一座馬六甲鍾樓,是英國人建造的

紅屋北麵是荷蘭人修建的基督教堂。從廣場到紅屋就隔一條街,幾十米遠,我想過去近看,可是被導遊攔住了,理由當然又是我們沒時間了。
教堂的北麵就是有名的聖保羅教堂,我們在車上時,我就看到了矗立在外的聖保羅雕塑。很遺憾我們與之近在咫尺,卻無緣走近瞻仰。

馬六甲可見很多載客的三輪花車,很有特色,右麵的摩托車是馬來人的主要交通工具。

荷蘭時期留下的巴洛克風格的建築

這座建築是東南亞風格

見證馬六甲曆史的古樸馬六甲樹


跟團遊就是不自由,馬六甲荷蘭廣場周邊有許多景點:聖保羅教堂,葡萄牙古城堡,著名的雞場街,我們連“到此一遊”都沒有,隻好望而興歎。(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