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樓空》巴郎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勤於學習,善於自省,變教訓為經驗,從失誤趨成功。勇於開拓,敢於進取,繼往開來,譜寫新章。巴郞身處環境、社會、以及自身的發展變化之中,耳聞目睹,泘光掠影,感同身受,偶有所得,遂予筆錄存之,欲與文友們分享,俟以自娛娛人矣。
打印 被閱讀次數

《人去樓空》巴郎

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如梅雨之望雲霓大旱之盼甘霖,沿海城市工廠如雨後春筍,全國各地鋪展開交通住房等基礎建設,吸引著內地大批勞工,離開家鄉,出外打工。三峽水庫的修建,更是掀起庫區移民大潮。髙峽平湖夢成真,山河畢萬川,舊貌展新顏。

“故園舊地淹沙底,平湖新月掛山頭”,百萬移民,大興土木,建設新的城區,創造出許多工作機會,吸引著山民鄉親,走出大山,就近到城鎮打工創業,安家落戶。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故鄉年輕一代,自90年代起,借庫區移民之際,紛紛外遷。許多村莊,昔日炊煙嫋嫋人丁興旺,現在卻關門閉戶人去樓空。三溪村的農家,而今老一代均已凋亡辭世,山河依舊情切切,執手鄉鄰意惶惶。親友墳前百草生,悠悠彎月照舊房。天人相隔難再見,意亂情迷淚盈眶。

隨著子女孫輩長大,觀念改變,再不留戀故土,隨著潮流都遷移搬走,四分五裂各奔前程。有的去了遠方繁華的重慶市主城,也有就近遷到熱鬧的馬頭羅田龍駒等場鎮,大多數人,則或去了萬州區的天城龍寶等地域,特別是江畔五橋一帶,這裏臨近鬧市,經濟發達交通方便,打工、做生意容易,在此置業買房,親友老鄰糜集,重溫舊日時光,安居樂業,美滿豐足。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