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曾稱讚他“諸葛一生惟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但若你以為葉劍英隻是個呆板的“軍機大臣”,那就大錯特錯了。這位身高體健、英俊儒雅的客家帥哥,既是戰爭與政治的高手,也是感情世界裏的風流人物。他的一生,正如他年輕時所寫的壯語:“成則為周武三千,敗則為田橫五百”,成也豪邁,敗也從容,男女之情、功名利祿,都拿捏得恰到好處。

1897年,葉劍英出生於廣東梅縣一戶商賈之家,屬於操著“啀”口音的客家人。他18歲那年中學畢業,在年鑒裏留下了驚世一語——“可常可變,可生可死”。這是哲學?是智慧?還是情場兵法?或許兼而有之。
他人生的第一段婚姻,是典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如同毛澤東的第一任妻子羅一秀、周恩來在鄧穎超之前的幾位紅顏,這段婚姻,在革命風暴來臨前悄然無聲地消散了。我們對這位“原配”知之甚少,留下的,不過一個“有過”的曆史痕跡。
真正拉開葉劍英“花而有章”人生序幕的,是1924年與馮華的結合。馮華是廣州的醫務工作者,氣質溫婉,聰明賢淑。葉帥當時還在國民黨陣營中,是孫中山的鐵杆部下,連蔣介石的辦公室都能佩劍出入——你說這得是個什麽身份?這段婚姻誕下了兩個孩子,其中兒子葉選平後來官至國務院副總理。
但葉帥的人生是不斷革命、不斷鬥爭的,而馮華更適合過一種穩定生活。於是,隨著政治選擇的轉變,感情也悄然改變。他告別馮華,轉向了更具理想主義光輝的伴侶。
要說葉帥的“豪門之戀”,那就非曾憲植莫屬。曾憲植是誰?那可是湘軍名將曾國荃的後代——曾國藩的弟弟,攻破天京的“九帥”之一。她出身名門,才貌雙全,被譽為“美若天仙”。更難得的是,她是曾家第一位共產黨員!1927年,她毅然脫離家庭,走上革命道路,與葉劍英一拍即合。
二人感情深厚,還生下兒子葉選寧。但革命的路總是曲折的,尤其是對女性而言。長期分離、組織安排、各奔東西,他們最終勞燕分飛。這段結合可謂“驚豔一時,寂寞一生”。令人唏噓的是,曾憲植此後在婦聯係統奮鬥多年,一度遭受“文革”衝擊,堅強如她,始終沒有公開抱怨過這段感情。或許,正因為她理解葉帥的“大義”。
如果說馮華是良配,曾憲植是名媛,那危拱之就是戰爭年代的“紅色女俠”。此女不簡單,1927年隨葉劍英參加廣州起義,是第一代“女紅軍”。她在劇社任職,後來又參加長征,一路堅韌。二人於延安成婚,革命情感如火如荼。
但兩人聚少離多,婚姻雖結,終歸無果。危拱之一生未育,晚年病逝於北京。她不是那種風花雪月的女子,而是將愛國與愛情混為一爐的烈女。她的命運,是那個時代千萬個女革命者的縮影。
1940年,葉劍英與南方局速記員吳博結合。吳博是周恩來親自挑選回重慶工作的紅色女文秘。二人過了一段真正意義上的“夫妻生活”,誕下女兒葉向真。葉向真後來成為導演,拍攝了《原野》,也曾嫁給著名鋼琴家劉詩昆。這個組合,簡直是“軍藝混搭”的經典——從南方局走向舞台中央,從將門之後變成藝術之家。
1948年,在接管北平前夕,葉帥與“軍大”女學員李剛結婚。二人育有一子一女:葉選廉、葉文珊。但隨著建國後事務繁重,這段婚姻也以離異收場。1955年,兩人分手,葉帥此後不再正式結婚。
“花”到此處,正式婚姻已經六段。此後,葉帥雖然不再結婚,但生活上總有人相伴——不是秘密情人,而是照顧生活的“伴侶”。其中最後一位,是301醫院一位護士,葉帥病逝時她才三十歲。這段“忘年之交”,被稱為“勝過翁帆與楊振寧”,雖然無名無份,卻被外界傳為佳話。
但葉帥晚年並無風月之舉,也無桃色醜聞。正如戴晴所言:“傳到我耳朵裏的時候,已近天方夜譚。”中央也從未為此“查辦”過他。可見,這種“花”,是知分寸、懂規矩、守道義的“風流”。
葉劍英一生雖“情事繁多”,但沒有一個女人影響過他的政治判斷和黨內聲譽。這一點,在中共元帥中可謂“獨步江湖”。林彪因為葉群陷入“路線鬥爭”;賀龍因“情婦案”蒙冤受辱;羅榮桓、朱德、徐向前等人,多為“專一老實”的模範丈夫。
唯有葉帥,既能縱橫政壇、舉重若輕,又能處理感情,多而不亂,繁而有序。毛澤東晚年欣賞他,江青都拿他沒轍,鄧小平更是靠他翻身。西山會議拍桌子拍出骨折,火力之猛,令人敬畏。這才是真正的“花帥”:百忙中還能追求豔遇,活得通透、活得從容。
葉劍英病逝後,政治局討論親屬參會名單。結果,在聶榮臻力主下,七位健在的前妻或伴侶,全部未出席追悼會——這是為避免紛爭,也體現葉帥“前緣雖多,後事不擾”,結果是“花而無冤家”。令人欣慰的是,葉的後代和女性們達成了溫情共識,葉選平代表家屬發表聲明說:“我們至今仍同這七位女性保持良好關係。”這是一種高度的情感文明,也是一種為人之道的傳承。
一花一世界,一帥一傳奇。葉劍英一生“花”,“花”得有理,有節,有擔當。有人說他是“軍政家”,有人稱他為“詩人帥”,而在曆史的另一頁上,他是個溫柔體貼、風流倜儻的“花元帥”。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能把權力、愛情、詩酒、哲理揉成一團,左右逢源,麵麵俱到,活出自己的節奏的,唯有葉劍英!